APP下载

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28郭红霞李继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硕士学位年限硕士

郭红霞 李继平

(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41)

护士在疾病预防、护理、康复及全人群健康促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护士队伍的数量及质量与其承担的人类健康和卫生保健系统的责任不成正比。截止2020年底,我国注册护士中硕士学历仅为0.2%,是所有卫生技术人员中学历层次最低的群体[1]。不同层次护理人才发挥不同作用是解决护理专业与社会需求矛盾、促进护理专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2],1992年,我国开始护理研究生招生,随后拥有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日益增多,有专家认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学科的发展不仅与护士和高端护理人才的数量有关,而且与护理从业者的护理能力密切相关[3],护士的核心能力是真正体现应用型、高层次专科人才的鲜明特色[4]。许多国家护理硕士项目以培养专科型的高级实践护士为主,这一观点也被国内护理届认可。目前,我国护理硕士毕业护士的核心能力是否能达到高级实践护士培养的预期,受哪些因素影响,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以高级实践护士为硕士学历临床护士的职业角色定位,拟探讨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硕士层次护士的管理及培养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9-10月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西北7个行政的23个省抽取40所三级医院,所选医院硕士学位临床护士全部纳入。纳入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获得硕士学位(含在职途径),且在临床从事护理工作满3个月。(3)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在国外与海外获得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2)调查时未在岗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最终纳入本研究的全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占比为:华北地区占12.9%,东北地区占7.0%,华东地区占26.0%,华中地区占5.8%,华南地区占9.9%,西南地区占28.7%,西北地区占9.7%。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1)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工作岗位等。(2)教育背景:是否为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攻读硕士学位前受教育情况、本科毕业院校类型、硕士培养方式、硕士毕业院校类型、硕士学位类型。

1.2.2高级实践护士自评量表(Chinese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e,CCIAPN) 本课题组以Hamric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为框架自行研制的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计5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的得分范围为51~255分。被调查者得分越高,认为自己越符合该条目描述的核心能力,即认为自己该项核心能力水平越高。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总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71,各维度Cronbach′s α在0.887~0.942。

1.3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微信、QQ在问卷星上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680份,有效问卷670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2 结果

2.1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见表1。

表1 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n=670)

2.2不同人口学特征和教育背景的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2。各维度具体条目详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见表3和表4,扫二维码获取表3和表4。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和教育背景的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的单因素分析[n=670,(分,

2.3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不同人口学特征和教育背景中核心能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5。因工作年限与年龄、目前职称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因此本研究仅纳入工作年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硕士毕业的院校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自变量赋值表

3 讨论

3.1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分析

3.1.1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体水平 本研究中,670名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总均分为(208.14±23.77)分,高于理论中位数153分,达到了满分值的81.6%,表明调查对象核心能力水平总体评价较高。本研究表1结果显示:法律/伦理决策能力维度均分最高,与国内学者对在读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研究结果一致[5],可能与法律/伦理实践维度的条目内容主要涉及护士的法律法规及伦理原则及行为规范,比较容易实现,因此得分较高。得分较高的其次是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和研究/循证实践能力维度,表明受调查的硕士学位临床护士上述维度核心能力均较强。Benner “从新手到专家”的理论认为,护理专家需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她(他)们不再依赖分析规则,凭丰富的经验和直觉掌握工作的整体情况,执行工作有变通和弹性[6]。本研究调查对象工作年限中位数为6.07年,超过了该理论提出的临床护理专家所需的工作年限,因此核心能力总体水平较高。在开业护士核心能力的一项研究[7]中发现,工作年限太短的护士即使通过学历或资格认证成为了开业护士,其在工作中也会表现出核心能力多方面的不足,提示目前我国可将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硕士学位护士作为临床护理专家培养对象比较合适。

3.1.2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中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仍需提升 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作为临床护士最重要的能力,本研究得分虽在核心能力维度中排第3,但实际得分并不算高。以往的研究[8]表明,多数硕士学位临床护士认为自己的能力符合岗位要求,但专家认为是因为临床工作中多数流程已标准化,并未体现出很大的学位优越性所致。本研究中,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条目体现的是高级实践护士在复杂临床实践中的患者病情评估能力、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决策能力,与普通护士流程化的工作不同,可能是该维度得分较低的原因。有学者[9]认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使学生具备临床护士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知识、态度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未来参加高级护理实践、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所必需的最主要、最本质的能力。

3.1.3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中咨询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薄弱 本研究中,硕士学位临床护士咨询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低,可能因为本研究使用的量表中加入体现高级实践护士咨询者、管理者的条目。目前,护理会诊和护理门诊是国内护士咨询者角色功能的体现,该角色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专业学习。且国内的研究[10]发现,我国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参与专科护理实践与管理较少,临床护理管理者对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科研能力期望较高,再加上本研究调查对象中86.2%的护士为全日制本科生攻读的硕士学位,临床工作经验尚不足,因此,该维度能力得分最低。提示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应重视硕士学位临床护士专科能力、管理能力培养,以提高其咨询能力,为硕士学位临床护士咨询者、管理者角色的发展做准备。

3.2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2.1工作年限对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表6结果显示:工作年限是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护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护士对掌握的护理知识,护理诊断越有判断力,在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越丰富,能力伴随自身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逐步提高。本研究单因素分析表3结果显示:除研究/循证实践能力外,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核心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均分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1]。本研究发现,除研究/循证实践能力外,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研究对象核心能力及多数维度能力与其他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于10年工作年限与工作年限为5~10年的毕业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5年以上研究对象的核心能力基本处于稳定期。有研究[12]发现,工作年限3~5年的护士以技术性技能发展为主,但工作年限10年以上护士主要发展非技术性技能,如沟通技能及管理技能。有学者[13]认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工作并没有体现出很大学历和学位的优越性,其角色定位不明,未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自身价值,这可能是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研究对象未能在核心能力整体、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体现其优势的原因。有专家认为,如果临床护理专家的角色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将会影响他们在临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4]。提示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对不同工作年限硕士学位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提高不同年龄阶段护士的不同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国家层面建立高级实践护士认证体系,规范高级实践护士的角色定位、职责范畴,为不同学历护士的职业晋升提供通道,发挥高层次临床护士潜能,促进临床护理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职称越高核心能力总分和维度均分越高(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5],职称越高工作阅历越丰富,临床思维能力越强,在处理临床问题决策时,越能表现出更强的能力。但本研究中研究/循证实践能力维度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硕士毕业2年就可晋升中级职称,分析可能是该维度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

3.2.2工作岗位对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影响 工作岗位是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第2大影响因素,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管理者)、护士长(病房管理者)的研究对象核心能力总分及维度条目均分高于普通护士(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6-18]。有学者[19]认为,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是在一般护士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深化的内在能力,是在各种能力的基础上,经过事例、累积、叠加和拓展而形成的一种深层次能力,即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创造力。因此,她们表现出了更高的核心能力水平。但本研究单因素分析表3结果发现,护士长在研究与循证实践能力维度得分与普通护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普通护士中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生毕业生的比例达93.9%,而护士长中比例只有80.7%,护士长中接受过正规本科教育的比例低于普通护士。寇芬等[20]研究发现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明显强于专科毕业的护理人员。这可能是护士长虽然在其他核心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但在研究/循证实践能力维度与普通护士无差异的主要原因。

3.2.3教育背景中硕士毕业院校类型进入回归方程 本研究回归分析表6结果显示:硕士毕业于958、211院校的研究对象核心能力高于普通院校与其他院校(P<0.05)。这一结果与张亚楠等[21]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985”“211”院校拥有雄厚的师资,丰富的培养经验,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附属医院教学资源更优,临床指导教师能力更强。因此,来自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总体核心能力更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单因素分析表2结果显示: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培养方式的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总分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全日制的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培养方式的护士,其核心能力在实践、专业发展等维度表现出了更强的能力。但在研究/等领域要低于全日制培养方式的护士。因此,临床护理管理者应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研究,提升短板;另一方面,院校护理教育者应针对不同类型培养方式学生特点差异性设置培养计划。此外,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哪种培养类型的硕士学位临床护士,均需在临床工作实践与专业领域内继续教育中不断知识更新,不断磨练,持续提升核心能力,促进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调研。研究发现: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水平较高,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咨询指导能力最能体现高级实践护士专业角色特征,但目前是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较薄弱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硕士毕业院校类型是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次调研还发现:护理专业学位教育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未体现出其优势,提示构建体现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硕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非全日研究对象表现出更强的能力,提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是提升临床护士学位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具有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仅 0.2%[1],目前临床护士仅注册护士层级,用人单位对硕士学位护士没有明确职业定位,有专家建议非全日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2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出非全日研究对象表现出更强的能力,为这一提议提供了佐证依据。由于本研究样本范围覆盖面广,故在资料收集、核对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上难度较大、耗时也较长,加之抗疫等客观原因,导致本研究结果在报道时效上不够及时;但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护士自身、学校教育、社会组织均需付出极大的努力[14],本调查研究的数据仍对目前我国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现状的反映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支撑,对当下乃至今后我国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硕士学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年限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郑树忠:职工基本医保缴费年限应与工作年限相适应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