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机制研究
2023-06-28刘嘉慧
刘嘉慧
摘 要: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量随之升高,并且求职人员数量日益增加,使得当前就业前景比较迷茫,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随着教育体系深入改革,之前传统教育模式将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要想符合双创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应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基于此,本文就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探究重点,进一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问题产生原因调查,提出了建立创新教育机制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给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创新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45
0 前言
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当前各个行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创新创业人才更是各行业所需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也成为社会热议的重点话题。在我国悠久教育发展中,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而言,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模式,不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学生在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完成。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入手,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完善相应的教学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给国家培养一批更专业的优秀人才。
1 创新创业基本概述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给国家培养一批专业型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是国家在召开2014届达沃斯论坛中第一次提出,在该理念的引导下,给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不管是经济教育,还是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现出教育改革发展价值。在该理念下,我国各个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积极实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给予较大支持。例如,给学生建立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处理就业创业问题。并且,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影响,我国各个国家对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究,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不断提高,帮助学生灵活就业。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在给各个高校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已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创新创业方面,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限制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发挥,导致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2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2.1 满足国家发展要求,提高社会创业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发展战略,构建小康社会,完成百年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要求所有群众参与,一同努力,创新创业人才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创新创业人才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会给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成果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创新性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随之提高,综合素养更加强大,自主创新创业及时也随之被调动起来,创业成功率显著提高。
2.2 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且专业的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可以促进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提升,增强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有效处理当前人们就业创业问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各个位置,不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业的良好条件,也能促进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并且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给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障。
2.3 优化教育体系结构,有利于國家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入探究,便于及时找到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发展要求,将存在的问题科学处理,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并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票可以让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能确定就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便于推动素质教育活动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深入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现实性意义。与此同时,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优化,可以调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在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合作下,让教育结构更加完善,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促进课程更新与优化。通过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改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水平,让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充分展现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用价值。俗话说得好,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质量决定国家建设发展,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给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国家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3.1 教育指导方向不明确
和本科院校比较,在培养理论型人才方面有着明显差别,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教育重点就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给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一些学校可能会发生教育针对性不强的状况,没有明确学生专业培养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覆盖比较广,但是存在广而不精的状况,没有注重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深入,掌握不牢靠等状况。与此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可能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熟练使用各种知识点来将问题处理,不能做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从而影响学生未来学习发展。
3.2 教学方式不科学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可能会出现学习时间长、学习能力不足、快速被遗忘的状况,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过于依赖教师指导。通过实践得知,在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授课方面可能会发生章节跳跃性教学状况,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导致知识点无法从头到尾进行解读,从而发生教学不连贯的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对知识概念了解不全面,理解模糊,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今后知识点使用过程中缺少综合思考,导致学生在今后操作使用相关知识点时存在断层状况,甚至会出现部分知识点应用错误的状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无法逆转的错误,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3 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欠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而学校创新设备和教师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一些创新型基础设备不完善,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接触相关设备和器材的机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无法把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不能做到知识与实践的灵活贯通,使得学生技能培养仅仅局限在课堂讲解的内容上,无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导致学生不能灵活使用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在对应领域中发挥实际价值,把学生学习能力固化在课本现有的知识点内,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教师数量和水平相对不足,可能会存在一名教师代课多个班级的状况,无法帮助教师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教师及时找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给学生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意见。甚至一些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点只有“一知半解”的理解,无法真正实现知识点向实践能力的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3.4 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构建一套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将其设定为选修课,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部分学校没有对深入解读和分析,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比较形式化,教学深度和广度不足,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不到位。
3.5 缺少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在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如果缺少完善的教育资源,则会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持续化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无法保持动态平衡。只有将该问题科学处理,才能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和专业。
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稳定性不强,除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之外,同时也没有定期组织安排创新创业教师接受专业培训,使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比较零散。并且,缺少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师库,对应的招聘和培训渠道比较单一,没有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
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对人才个性化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使得大部分教育缺少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此外,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资源投放力度不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比较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所以对创业空间和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没有科学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缺少充足的教育资金,导致学生不能尝试各种和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中,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阻碍学生今后发展。
4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机制的优化建议
4.1 明确就业创业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可能会面临接受能力比较缓慢,并且对深层次知识理解不深入的状况,而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和本科学生比较有着明显优势。但是,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依然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使得学生出现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状况,无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优化创新创业理念,弱化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无法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学生科学指导。基于此,高職院校需要明确教学改革发展目标,降低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度,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把部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操作上,在实际操作中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及时改进,防止知识过于形式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2 优化教学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知识学习方面缺少主动性,主动学习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足,无法督促自己主动接受新知识,从而促进自身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结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引进多元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声音和图像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并且把学生实习场地从课堂上延伸到对应企业,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就业创业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决心,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4.3 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加强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和教师教育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就饿也创业能力提高,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应从根源入手,强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夯实师资力量。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出现的教育设备不充足的状况,学校应适当加大设备引进成本投放,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实际知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师方面,学校应该聘请大量的优秀教师,并且在教师方面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学习培训活动,让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深入了解,提高自身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思想,在教学根源上对教学模式深入改革,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4.4 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教育体系方面将会存在一些问题,缺少完善的教学體系,在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制约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对当前教育体系深入改革,对讲解的知识点和学生实践能力充分结合,利用理论知识引导时点,在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活动,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5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从创新创业角度出发,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整合各项教育资源。一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外,还要设有对应的教学课程,并且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综合培养,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融入其中,引导教师对社会发展需求有充分了解,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综合能力,实现对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并且,适当提高创新创业教师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通过引进更多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加强对教师专业考核, 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创新创业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确定各个学科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培养,通过使用现代化技术,如互联网组织开展翻转课程教育,真正实现教育资源有效传递和共享,让学生能够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有充分了解,灵活应用。除此之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资金投放,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投入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教育保障,并且政府部门应发布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扶持,例如通过提供免息贷款业务等,给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支持。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应给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调整现有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夯实学生创业能力,高质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给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秀芬.新时代高质量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山西青年,2022,(18):109111.
[2]黄德斌.“双创”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6):7577.
[3]刘莉.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22,(08):169171.
[4]张慧.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的运行机制与治理方略[J].职教论坛,2022,38(08):9199.
[5]王晶,谭卉.教育供给侧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J].知识窗(教师版),2022,(0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