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

2023-06-28向晴吴巧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发展路径青年教师

向晴 吴巧玲

摘 要: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术创新水平建设越来越重视。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水平并不乐观,多数教师面临科研资源短缺、信息闭塞、精力不足以及缺少有效指导等问题。构建学术共同体能够在学校内部形成特殊场域,促进多元学术思想的产生以及科研团队的建立,实现科学研究资源与思想的共享,从而缓解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教师科学研究水平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39

0 引言

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意见当中提出应该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学校教师质量,建立高素质创新型的师资队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的发展。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当中也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对于新技术和新知识的研究力度,推进高职院校科研改革。

1 高职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困境及影响因素

1.1 科研时间缺乏,精力水平有限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师生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当中,师资资源的紧缺导致教师需要面临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且伴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质量也成为考核该学校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着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该任务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科研的时间被严重压缩,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虽然有志向进行科学研究,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此类青年教师不能够抽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虽然有部分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抽出了一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其在进行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教学当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进行科学研究当中会因为自身精力不足而不能够产出较好的科学研究成果。

除了由于工作压缩科研时间之外,青年教師同样面临科研与生活之间的抉择。在高职院校当中青年教师不需要坐班,给予青年教师大量的自由时间,但是多数的青年教师的自由时间用来照看家庭,实际分配到科学研究当中时间较少。

最后,一些青年教师抽出了一定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在进行研究当中同样面临着研究选题等相关问题。由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科研水平有限,在进行一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研究当中,不能够寻找到有效的办法突破自身的知识瓶颈,导致其在进行科学研究当中面临着较大的阻力,也阻碍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1.2 课题申请困难,经费紧缺

科学研究课题是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方向之一,进行科学研究课题的申请能够保障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目的,有计划地完成研究任务。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当中,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积累经验,获得研究成果,把握专业的前沿知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资深学校级别以及教师自身课题申请书撰写水平的限制,在进行课题申请当中很难形成较为有效的竞争力,导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失去了很高的发展自身科研经验的机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与专家学者相比经验较少并且科研实力较弱,并且在科学研究当中所投入的时间较少,很难形成较高的科学研究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刚开始步入职场,在进行科学研究当中缺乏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自身还未形成有效的科学研究理论,导致在进行课题申请当中存在较多困难。

科学研究经费是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的另一困难,相比教育其他类型高校,高职院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的拨付当中主要依靠地方财政以及学校自身,这就容易导致出现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并且,在高职院校当中,存在科学研究行政化以及僵化的问题,导致较多的青年教师在进行研究当中无法依靠自身获得一定的科学研究资源,较多的科学研究资源向“老教师”倾斜,导致青年教师虽然有意向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并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其研究。

1.3 教师之间协作较少,合作意识淡薄

在高职院校当中,由于没有建立起较好的学术共同体,因此教师之间的协作水平并不高。在学校开展某一项科学研究项目之后,不同的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研究团队来解决当前的科研问题,而是每个教师仅仅做好自身分内的工作,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并且,由于青年教师自身科学研究水平较差,在进行科学研究当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向学科专家进行请教,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较多的学术专家并且青年教师与学术专家见面的机会也较少,这就导致青年教师在面临困难问题时无法获得学科专家的指导。另一方面,虽然有学校引进科学研究团队促进学校科研建设,但是由于教师与当前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较少,没有团队归属感,在遇到科学研究问题时,依旧不能够得到团队核心成员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合作较少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差,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并非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原因为当前的组织并没有学术带头人,组织成员因为没有有效的领导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合力,导致成员之间的合作杂乱无章,缺少合作与奉献的氛围。其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的研究领域较为单一,在进行合作研究当中仅仅能够关注自身擅长领域当中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学术交流当中也仅仅只能针对自身擅长领域当中的知识进行交流,导致不同成员之间的交流无法深入。在不组织教师之间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的背景之下,青年教师之间会由于研究领域的差异缺少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影响青年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最后,青年教师由于之间交流不密切,不容易产生对于组织的归属感,进一步影响青年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

2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路径——构建学术共同体

2.1 学术共同体概述

目前已有的研究当中,对于学术共同体的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科学的自治》当中首先提出“学术共同体”概念,该概念将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作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社会群体,并将其与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区分。关于学术共同体概念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并且其内涵发展也较多,主要的代表观点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种概念以波兰尼和库恩作为代表。波兰尼提出学术的原创性、似然性和科学价值,该概念主要是为了保障科学研究的自治和监督,在该概念当中强调应该使用自律来实现团队的自治,但是并没有将学术共同体的结构构建进行详细的论述。库恩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之上,对于学术共同体的体系和理论进行了丰富。综合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学术共同体是一群具有相同或者类似价值取向、文化生活与内在精神且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能够为了实现共同的价值理念以及目标兴趣,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此类共同体较为理想化,思维本质为现代性的普遍理性主义信仰。

第二种概念以滕尼斯和鲍曼为代表。该概念认为共同体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的群体,并且还可以在历史形成的联合体和思想形成的联合体当中实现。该理论认为共同体可以给人确定性、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并且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因此,通过社会学的方法,可以将共同体理解为一种小的社会群体或者社会联合体。

第三种概念以比彻提出的“学术部落”为代表。该概念认为学术共同体是从事学术活动的学者们根据某一种范围内所具有的共同条件而结成的一种学术组织或者团体。在该组织当中,所有的成员均共享某一种价值文化、学术态度和行为方式。一些学生将该组织称为学术部落,并且任务不同学科会构成不同的学术部落,相互之间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等均会有所不同。

第四种观点则使用大学学科构建与发展的视角对学术共同体进行解释。该概念认为,大学便是一种学术共同体,学科发展便是其内在逻辑,进行大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便是在塑造学校学术共同体。其他学者研究当中,也认为大学是纯粹自治团体,并且大学当中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成员学者的集体自觉意识有关。在该学术共同体当中,所有成员需要遵守同一种核心价值观和规范规则。

综上所述,可以将学术共同体界定为在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拥有特定的学术范式、学术志趣、学术目标和观念的学者依据一定的契约,使用多样化的形式联合构成组织,使用特定方式进行观点交流互动的学者圈子。学术共同体的主要功能包括学术交流、研究、合作、信息共享,致力于解决问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能够进行新人的培养、进行资源的争取和分配。

2.2 学术共同体理论基础

2.2.1 多元学术思想

该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为美国在大学科研功能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教学与科研的失衡,认为进行科学研究并不是大学唯一的学术形式,根据大学的职能和使命,学术应该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分别为学术的探究、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和学术教学。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实际发展与存在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问题,使用该理论能够对于高职院校学术共同体建设以及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进行合理的界定。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当中,建立高职院校学术共同体不仅是为了发展学校高职教师科学研究水平,还应该是发展新型的应用型知识,实现不同行业之间的知识整合,研究知识的实际使用而不仅仅是基础的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应该注重应用型的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创新当中发展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2.2.2 场域理论

该理论是社会学主要理论之一,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概念模式。场域概念不是具有一定边界范围的实际地域,而是一种含有潜在联系和潜力的存在,是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所共同建设的一种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并与其他人进行互动的主要场所。场域是一种关系网络,并且该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与成员自身的资源、权利位置、策略以及自身禀赋均呈现出较高的关联性。在场域当中,不同成员依靠自身竞争获得资源和权力,并进一步形成支配关系。

在进行高职院校学术共同体构建当中,使用场域理论能够理解高职院校、学术共同体、教师之间的关系,实现对于不同个体位置的准确把握。在使用学术共同体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升过程当中,应该利用场域动力机制和游戏规则来促进青年教师和学术共同体形成科研动力,促进教师与学术共同体的全面发展。

2.2.3 共同体思想

该思想认为共同体是一种原始或者天然的状态,一类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形成家族或者血缘共同体,另一類通过村庄以及城市地缘形成共同,此外还有友谊以及师徒关系构成精神共同体等。在共同体当中,所有成员的意志是完善并且统一的,形成“默认一致”的状态。根据共同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共同体分为能够给人美好感觉的想象的共同体和实际存在的能够保全共同体统一以及成员自由的共同体。使用历史视角来看,共同体是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的一种组织;在社会学角度来看,共同体是不同成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哲学角度,共同体成员拥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在高职院校当中,不同教师之间有着共同的教学追求,根据高职院校目前发展现状,可以将高职院校学术共同体作为教师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使用共同体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联系、身份、归属认同等等,发挥共同体促进知识生产与发展、教育与培训等功能,实现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塑造。

3 学术共同体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积极意义

3.1 促进知识的运用和创生

相比较于基础性研究,高职院校在进行研究当中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工程研究,注重发现某一项基础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转换以及技术应用问题,并最终实现技术产品的创造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在高职院校创建学术共同体能够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更多地接触基础知识的应用和转化研究,通过学术共同体这一组织,青年教师能够在与其他教师以及学科专家交流当中了解到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目标和使命,接触到最新的基础研究成果并将此类知识应用于目前的问题解决当中,从而实现对于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新的应用型知识的创建。

此外,高职院校在完成学术共同体创建之后,青年教师可以通过该组织与学校驻地企业等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了解企业在某一项技术当中存在的困难,使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目前的困境,实现对于知识技术的推广发展。当地企业也能够通过与不同专业学术共同体合作的方式,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科学研究资源,促进教师自身科学研究经验的发展,企业也能够在与教师科学研究团队合作当中获得新型技术的使用,实现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促进新型知识的商业化应用以及新型应用技术的创建。

3.2 加强教师思想交流

高职院校主要进行应用型研究,通过在高职院校当中建立学术共同体,能够在学校当中形成特殊场域,不仅能够将高职院校当中实验室、办公室等物质资源进行联合,实现学校与政府、企业、学校之间合作平台的联动,还能够将一群拥有相同科学研究追求和目标的教师进行聚集,为不同青年教师提供进行学术交流以及思想碰撞的条件,实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之间紧密交流。

在进行学术研究当中,通过其他人员进行交流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拓宽研究思路,实现新型技术的创新。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促进教师与其他思想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还包括青年教师与其他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如两个学校的学术共同体成员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等;组织成员通过文献与历史当中伟大的学者进行交流或者通过实验设备与事实进行交流等。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能够避免青年教师在进行研究当中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其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也是帮助高职院校摆脱为了科学研究而进行科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措施。

3.3 实现团队合作科研

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水平,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科研视野之外,使用团队激励和合作的方式也是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能够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自身的思维品质以及学术水平,催生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学术共同体的构建,青年教师能够在组织当中获得更多的归属感,激发青年教师与组织其他成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形成教师之间积极互动的良好局面,增加学术共同体整体科学研究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在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当中促进教师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实现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4 结语

高职院校构建学术共同体,能够凝聚多数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形成水平更高的科学研究团队。教师在团队当中不仅能够借用团队的力量实现自身科学研究目标,团队也可以通过不同青年教师的努力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技术以及新知识,形成教师合作良性循环,促进教师科学研究水平的进步和团队科研成果的实现。青年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科研发展中坚力量,应该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的方式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学术研究水平,實现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比]希尔德·德·里德.欧洲大学史(第1卷)[M].张斌贤,等译.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2]田晓伟.论学术新媒体的发展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7,(4):2126.

[3][英]齐格蒙·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

[4][英]托尼·比彻,[英]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M].唐跃勤,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5]李力.回到大学本身:基于学术共同体重构大学与社会之关系[J].现代教育论坛,2017,(1):4349.

[6][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8.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发展路径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