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

2023-06-28张弘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学辅导个体

张弘霞

[摘           要]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保证高职学生生活学习的有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相结合,实现对学生的良好辅导。基于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掌握其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中的运用价值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之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制定相应的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策略,确保学生辅导教育工作开展效果。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169-04

在当前我国发展新时期,对高职院校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之外,还需要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使其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更顺利地适应社会。在此过程中,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辅导教育工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实现个体技能提升与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以及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最早出现于200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其中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且从以往的个体心理问题逐渐转移到个体品质建设中,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将重点放在问题预防中,充分挖掘出人的积极正面力量,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建设的主要目标。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积极心理学的重点是充分激发出人的内在潜能,赋予人成就感,提高幸福感等,通过积极的方式鼓励个体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对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利用正确、科学引导的方式,激发个体内在潜能。另外,每个个体内心都具备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内容,其中积极情感表现较为强烈的情况下,个体会产生喜悦以及积极的情绪,而消极情感表现明显的情况下,个体往往会产生沮丧、难过、自卑等负面情绪,以上两方面情绪都存在处于优势的情况,进而导致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其中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为所处环境。

积极心理学中开展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出个体的内在力量以及潜能,提高人们对学习以及生活的积极性,降低和控制其中存在的消极情绪。该种理念下,需要对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培养个体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二)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价值

1.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关注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和建设是重点内容,对于建立学生积极心理体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将积极心理学与学生辅导教育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探索学生心理活动中存在的积极因素,确定学生积极心理形成的规律等,帮助学生在学校特定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能够使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大对学生积极性心理引导的力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同时,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中,最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2.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将自身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不断增强自身价值,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幸福感。所以将积极心理学与高职学生辅导教育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高职学生的人文关怀,改变以往将成绩作为重点的辅导模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之前,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角度出发,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理念,准确给自身定位,从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出发,开展一系列的辅导教育活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我实现深入认知与反思,并在校园学習阶段明确今后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向着制定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3.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积极心理学指出个体中蕴含了非常大的潜能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展开探索,利用这种方式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而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学生实现有效成长,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处于校园向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内在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利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这一环境和心理的改变,运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内在潜能,应对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等,明确自我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在发挥学生潜能中的重要性[1]。

4.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既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实践水平与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应对当前社会中的困难与问题,形成积极、良好的人生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通过后天培养,进而成为一个具有积极心理的人。而在积极心理学中,则是重点强调积极心理的作用,关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利用其促进高职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积极态度,采取将鼓励作为主要形式,正确认识学生自身的人格和能力,进而将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人生态度。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厌学心理

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水平并不高,学习动力较为缺失,因此多数人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在该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心理。而部分学生虽然具有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其在技能训练和学习中无法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这也会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学生无法坚持自身的学习目标[2]。

(二)自卑和自尊并存

自卑心理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典型心理状态,高职院校中的多数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进入职业院校中学习,并且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人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相比,无论在专业性还是教学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种认知偏差也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往往将学历作为主要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空间有限。除此之外,与自卑心理同时存在着自尊心理,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对事物较为敏感,对别人的关注和尊重渴望程度较高。

(三)独立意识与依赖性并存

高職院校中的学生往往独立意识较强,面对问题以及事物等,多数会坚持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并且积累了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形成自身独立的认知体系和事物评判标准。该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以及家长的信任度下降,同时存在逆反心理,但是由于自身经济和思想没有完全独立,所以对家庭仍然存在依赖性,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遇到困难之后,仍然会寻求家长与教师的帮助,因此,高职学生具有对意识与依赖性并存的心理特点[3]。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情绪关注度

高职院校中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其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将心理教育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情绪是学生心理状态的反应指标,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情绪的关注度,及时掌握学生情绪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使其能建立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对个体情绪体验的关注度较高,引导个体能够在实际学习中得到幸福体验。积极情绪指的是个体产生的愉快主观体验,与个体需求的满足情况具有紧密联系,而对其进一步延伸发现,个体的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利用积极情绪完成拓展,进而建立主观幸福感。而在高职学生辅导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增强学生的积极兴趣,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第一,教师要采取平等、尊重的理念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关怀的同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的高职学生来说,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体会到关爱和温暖,满足学生的情感与情绪需求。第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是学生辅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心理状态等,实施正确引导。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等,加强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度,让学生能积极融入集体学习生活中。第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地表达自身情绪,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构建积极情绪体验。除了积极情绪之外,消极情绪的表达同样重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拓展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学生得到积极情绪,体会到校园生活的快乐,不断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感。

(二)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中,社会背景以及环境都会对个体的积极体验产生影响,班级是学生在高职阶段的主要生活环境,因此,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该阶段教师可以从文化以及物质两个方面入手,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布置教室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校园内部的设施建设等,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条件。一方面,在班级内部建立正确、积极的舆论环境,班级舆论指的是在班级中多数人认可以及赞同的言论,其中包含积极言论以及消极言论。积极言论能够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班风,而消极言论则会对班级整体发展水平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校规校纪的基础上,引导舆论导向,并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营造出健康的班级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发挥出模范引导作用,高职学生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关注,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对学生起到正向影响,利用榜样的力量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在选择榜样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轮流制,挖掘出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每位学生提供成为“榜样”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有效培养,使其成为真正的榜样[4]。

(三)设置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积极心理教育课程的方式实现,达到良好的辅助管理效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理。

第一,将积极心理学中的幸福能力观念作为主题构建课堂,在此基础上,提供良好的心理训练课程,其中包括交往体验以及控制情绪等,提高学生对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理解,同时,充分运用相应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调节。

第二,将活动作为载体,渗透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辅助教学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渗透相应的积极心理知识,解决学生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积极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意志等,将学生实践技能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将学科知识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一方面,保证教学内容开展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对个体积极情绪以及人格特点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选择积极心理学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出积极这一特点,确保满足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积极心理学形成正确认知。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特性,进而积极面对今后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关系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正式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之前,教师要具备良好、积极的态度,并在课程中利用自己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也形成积极心理。例如,在课堂中采取积极正向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的同时,关心鼓励学生,改变以往批评为主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四)优化班级管理模式

教师作为辅导教育中的执行者,可以将积极心理学作为载体,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同时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积极心理学表示,长期处于积极的环境中生活生存,自身的行为、思想以及品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其中。采用积极的形式制定班级规定,同时,改变以往的辅导管理形式,改变以往以考试为主的形式,从多个维度入手,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认可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优势以及成果等,而不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让每位学生在日常班级活动中体会到尊重与认可,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满足其积极的心理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展现出积极、健康的情绪,为学生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和品质,利用自身积极、稳定的情绪引导学生,完成积极心理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渗透[5]。

在学生公共品质培养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网络,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角度出发,相互协调发展,共同认识到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高职院校需要与家长展开相互沟通,改变家长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和引导,确保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与人格。

(五)针对问题采取积极的解释

在面对困难以及问题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归纳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积极归因解释的方式,能够使个体认识到所有的失败和困难都是暂时的,是在特定场景中发生的事件,其产生的挫败感和负面影响仅限于此时此刻。在消极归因解释中,往往会将导致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划分为永久性,并且认为其具有普遍性,主要是自己的原因才会出现失败,该种情况下,这一问题会对其他事物产生影响,甚至会彻底改变个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高职辅助教育中,采取积极归因解释的模式,能够将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教师从问题的两面性入手看待和处理问题。从积极角度分析,问题的出现除了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之外,同样为学生提供了提升自身能力以及挖掘潜在价值的机会。出现问题之后,学生采取的归因解释可能存在不客观等问题,整体的原因分析较为片面。教师则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产生的本质以及其发生的价值和意义,从积极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和解释问题,并将问题作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利用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

(六)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成长动机

外界环境能够引导高职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质,但是除了外界环境之外,内在品质建设也非常重要,积极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中表示,个体的人格发展需要相应动力。个体需要先产生积极人格的想法,才能在今后逐渐向着形成积极人格的方向发展,并且持续主动地学习掌握,积极人格形成需要的行为认知等,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尤其是在面对问题和困难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内在动力支撑自己渡过困难和解决问题。另外,积极心理学中重点强调人在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其中蕴含着成长以及积极力量,以上都能够为学生正向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动决定者,而不是执行者,通过自我投入的方式得到积极的心理体验,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将其作为动力才能够实现持之以恒的发展,建立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同时,采取尊重以及欣赏的眼光教育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不足,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现象,学生希望利用这种方式寻找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存在感和优越感。在传统学生辅助教育中,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往往采用否定、叛逆的眼光对待学生,采取肯定、积极角度看待问题的次数较少,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教师要采取欣赏、尊重以及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肯定,利用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当前新型的心理教育理论,将其与学生辅导教育相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促进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利用积极解释归因、激发内在积极成长动机、优化管理模式等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辅导教育进行优化、完善,让学生采取积极、正向的心態面对挑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淇尹,张娜.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J].河南农业,2022(33):12-14.

[2]阿米冉·牙森,李杰.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8):29-31.

[3]何珍,韦晶晶.基于积极心理理念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J].广西教育,2022(21):123-125.

[4]俞晓霞.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59-61.

[5]班兰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路径探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11):126-128.

[6]曹飞梅.技师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及其干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20.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心理学辅导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