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实务课程融合“岗课赛证”的教学和实践研究
2023-06-28罗鹏
罗鹏
摘 要:“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属性的重要特征,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报关实务课程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实务课程,当前存在课程内容滞后于业界发展、竞赛独立难以发挥抓手作用、课证分离失去评价功能等问题,通过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报关实务;课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29
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深化“三教改革”,积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报关实务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服务国际贸易和关务管理,其教学内容、人才培养需要与海关改革同步、紧跟贸易便利化措施,与国际需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精准对接。这些都是报关实务课程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基础。
1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化属性的重要特征,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对于报关实务课程而言,其“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精准对接行业、职业发展,实现“以岗定课”。
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理念引领下,海关积极推动通关一体化改革,海关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不断涌现,关务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培养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的关务人才。通过“以岗定课”,有利于精准对接行业发展,技能更新,及时将海关改革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
二是有利于打造“国—省—校”赛三级竞赛机制,实现“赛课融通”。
报关实务课程对接全国职业院校关务技能竞赛,通过“赛课融通”,将大赛模块融入课程日常教学中,在学生在大赛的环境中实现知识、技能提升,同时,通过构建校赛—省赛—国赛的三级竞赛机制,提升大赛的覆盖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为选拔优秀选手参与竞赛奠定基础。课程不仅对接职业院校关务技能大赛,而且对接行业技能大赛、IECC全国关务技能网络竞赛、金砖国家国际贸易数字化能力大赛,出现一门课程对接四项大赛的局面,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兴趣。
三是有利于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实现“课证融通”。
报关实务课程根据岗位反向设计的模块化课程,与关务水平测试评价考试和“1+X”关务操作等证书内容相融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参加关务水平测试考试和关务操作等“1+X”证书考试,实现学生课程测试的多元评价。
2 报关实务课程融合“岗课赛证”的现状
从现行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看,目前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开展基本是以报关企业海运一般货物进出口业务流程为设计思路,以“流程”+“实务”+“单证”为主要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教学案例、教学资源等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差距明显,既无法适应海关改革和国际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关务岗位。
2.1 课岗分离、课程内容滞后于岗位需求
报关实务课程是一門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随着海关改革和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也一直没停步,关务岗位需要及时追踪海关的最新监管政策,保持知识、技术的实时更新,否则关务操作极有可能出现违规行为。课程与关务岗位之间的不匹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一是课程内容滞后于岗位需求,由于教材出版具有滞后性,而关务岗位需求一直在保持实时更新,课程知识内容很容易与关务岗位的实际需求相分离;比如海关监管中的综保区、跨境电商、市场贸易、AEO管理、企业合规等新形态的知识内容无法实现实时更新。
二是教师知识、技能水平脱离岗位需求。报关实务课程内容多且杂,涉及关务管理、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通关管理等内容,相对专业的知识领域对老师来说也是挑战。尤其课程还是一门实操性的课程,多数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对关务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不熟悉,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关务技能进行指导训练,导致培养的学生出现理论和操作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的现象。
2.2 课赛分割、以赛促学效果难以显现
技能大赛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有与报关实务课程匹配的大赛有:全国职业院校关务技能大赛及各省的关务技能大赛、关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IECC全国关务技能网络大赛等,比赛内容和形式均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高度匹配,比赛项目均来自一下企业的真实任务,竞赛的难度高,综合性强,参赛学生需要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素养。同时,由于报关比赛项目是模块化设置,分为关务基础知识、商品归类、报关单填制和审核、关务操作等,但是比赛选手是随机分配角色,这对选手知识掌握、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因此,能够参加比赛的学生极其有限,赛前训练与课程教学内容脱节,备赛难度大,比赛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3 课证分开、多元评价机制难以建立
在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取消后,中国报关协会推出了关务水平测试证书考试、进出口商品归类评价考试,这些证书与实际岗位要求高度匹配,但课程教学内容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即使学生参加相关证书考试,也是考证培训与课程教学分离,学生大多是为了获取证书或满足毕业条件而考证,没有实现课证融通。关务岗位的“X”证书将会与关务岗位高度匹配,与关务人才核心技能高度相关,将关务岗位的“X”证书划分为商品归类(商品归类技能证书)、关务操作(关务操作技能证书)、税费筹划(税费筹划技能证书)、保税筹划(保税筹划技能证书)。上述证书分别对应着报关实务课程的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等模块,但水平评价证书、“X”证书的内容和课程内容并没有实现“课证融通”。
综上所述,“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技能竞赛、专业考证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发挥岗、课、赛、证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是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问题。
3 报关实务课程融合“岗课赛证”的初步探索
目前,在“岗课赛证”的探索实践上颇具代表性的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证融通”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赛教融合”模式、山东职业学院的“赛证课相通”模式和佛山市“区域支柱产业主导”的实践模式等。
在理论层面,张慧明等提出融“岗”“赛”“证”元素于“课”,基于岗位技能标准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借鉴大赛理念攀登技能人才培养之巅,深人探索体现类型教育特征的综合育人新路。曾天山提出“岗课赛证融通”有助于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从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实践层面,朱溪亭等从岗课赛证的现状入手,对“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和路径进行分析,从调整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数字化资源、优化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向双云等探索岗课赛证的一体化教学,提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为引导制定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通过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法和引“赛场”入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师资力量建设,实现岗位、课程、大赛、证书的互为融通,把学生培养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 报关实务课程融合“岗课赛证”的实践路径
报关实务课程作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金课”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在原来报关报检实务基础上新建课程,主要是适应于海关关检融合和贸易便利化的时代背景,其内涵更加丰富和准确。报关实务课程也在原来的项目化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有益的经验。
4.1 以岗定课,序化课程内容
岗是岗位群的核心技能,这是职业技能教学的标准和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课程团队通过组建多元团队、聚焦关务岗位核心技能,追踪更新海关监管新动态,重新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4.1.1 组建多元师资团队,推进校企合作
报关实务课程团队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稳定师资团队,团队引入了职业院校、行业协会、报关企业等组织的专家、技术能手,建立了常态化的集体磨课研课机制,不断提升报关实务课程的内容供给。课程团队充分发挥团队资源优势,与中国报关协会拱北代表处、深圳报关协会、珠海通通达报关公司、天津津通报关公司等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充分运用行业企业资源,为课程开发提供最前沿的信息和资源。
4.1.2 反向课程设计,推进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融合
课程团队坚持岗位导向,通过走访、观察、会议等多种形式对关务岗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见图1),了解校企合作企业对关务岗位的岗位标准,通过对关务岗位的职业分析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分析,梳理关务岗位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报关实务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重新序化教学内容,推进岗位标准和专业标准融合。
课程团队和合作企业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材编写、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优化实习实训资源、打造报关实务教学案例库等,将校企合作方式转化成教和学的资料,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课程生态。
4.1.3 保持动态更新,及时融入关务行业新知识
鉴于报关实务与海关监管实时联动的特性,为解决课程内容之后实际业务需求的问题,课程团队通过开发活页式教材、课程包的形式及时持续推动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关务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更新进教学内容,保持课程教学与海关改革同步,提升学生的关务操作水平。课程团队通过微课、慕课的形式将AEO制度、跨境电商和海外仓、RCEP区域协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一带一路等海关改革前沿性知识融入课程,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4.2 以赛促课,提升实战技能
技能大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示范和标杆,技能大赛也代表关务行业发展趋势和技能标准,通过以赛促课,竞赛内容融入课程的模块化内容,在课程实训中模拟技能大赛的比赛环境和项目,让学生在大赛环境中真学、真练、真长本领,提升實战技能。
课程团队认真对照全国职业技能赛项“关务技能赛项”比赛规程、技能要求,将竞赛项目整合进报关实务课程内容设计中,进行分模块教学;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竞赛真题转化为技能训练、进行技能比拼,将竞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
构建校赛—省赛—国赛的三级竞赛机制,打造竞赛人才选拔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办校级关务技能竞赛,在赛事规程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竞赛规则、竞赛组织形式等相关规则,扩大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覆盖面,让学生模拟体验关务技能大赛的流程和氛围,锻炼学生的竞赛技能。报关实务课程除了对接关务技能大赛以外,还可以对接全国报关与国际货运职业技能竞赛、IECC全国关务技能网络竞赛、金砖国家国际贸易数字化能力大赛等赛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覆盖面,还可以为关务技能省赛和国赛选拔和培养优秀后备力量。
4.3 以证评课,探索多元评价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行业标准,代表着行业企业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认可,也是对学生关务技能水平的有效评价。“X”证书以岗位核心职业技能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代表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要求。
根据关务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关务岗位的“X”证书可以划分为商品归类(商品归类技能证书)、关务操作(关务操作技能证书)、税费筹划(税费筹划技能证书)、保税筹划(保税筹划技能证书)。
积极探索课证融通,推动学测一体,探索非标准化测试。通过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训对接关务水平测试证书考试内容,积极探索多元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企业导师评价,系统平台等多种评价主体,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在评价形式上,积极开发试题库,通过自测、课后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竞赛测试的形式实现全过程考核。在考核内容上,考核知识和技能点积极对接关务水平测试证书,实现知识迁移和技能提升,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5 结语
通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在关务技能竞赛、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在广东省职业院校关务技能竞赛中连续多年获得一等奖、在2022年首届金砖大赛国际贸易数字化能力大赛上获得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等奖项,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学生知识技能与关务岗位需求相适应,能够迅速上手操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萍。随着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进一步探索,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等级证书标准更加精准对接,学生通过学习实训和技能竞赛,提升了关务操作的实际工作技能,通过资格证书考试,助力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刘秋民,朱小丽.基于岗课赛证校企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3).
[3]杜科星.“1+X”证书制度下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建设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