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06-28彭元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7期
关键词:劳动时代素养

彭元辉

[摘           要]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就美好人生。新时代的到来,是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辛勤劳动、共同努力的结果。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劳动素养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与成效。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淡薄、功利思想强烈、追求享乐主义、劳动素养不高等问题,亟待通过劳动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高效实施,促进大学生劳动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此,在总结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展开全面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旨在通过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并将其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17-006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劳动素养不高等问题。对此,国家高度重视,陆续颁布与实施了一系列相关劳动教育政策。随之而来的还有学术界对劳动教育的新一轮研究热潮,这些都赋予劳动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热爱劳动良好风气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国社会逐渐形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而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才市场逐渐向科技型、技术型人才倾斜,高等教育也更加倾向于对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在此背景下,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被逐渐忽视,部分学生习惯享受科技进步为学习、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从而形成了“不知劳动为何物”、追求享乐的不良风气。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良好风气,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在任何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更加需要不断继承与弘扬。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传承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为保护大学生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理应加强劳动教育,让新时代大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从而逐渐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并自觉承担起传承这种良好风气的责任。

(二)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现实需求

就当前的国际局势来看,世界各国都开始意识到创新创造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领域更是飞速发展,产业机构、产业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劳动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此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推动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向中国“智”造、中国品牌的转变与突破。

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明显进步,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瓶颈”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势在必行。

大学生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重要力量,高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现实需求。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手段

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一方面,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另一方面,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拓展知识领域,获得体能、智能的全面发展。而且,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体力劳动本身也是一种运动方式,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同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劳动体验中,学生还可以获得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塑造,进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总之,劳动教育的实施,在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通过劳动教育这一有效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进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现状

(一)在社会发展中被逐渐淡化

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国内来看,经济结构、利益分配方式、就业形势的变化,更是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确存在享乐主义盛行的问题,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对劳动的尊重与敬畏,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抱着敷衍了事、马虎应对的心态。走向社会后,很多学生在求职时,不能脚踏实地,既想工资高、待遇好,又想工作轻松,少劳多得,但往往事与愿违,更加加重了他们的不良心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观偏差问题,也说明了劳动教育在社会发展历程中被逐渐淡化的问题。

(二)在学校教育中被逐渐弱化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校劳动教育局面得以转变,但部分高校依旧存在劳动教育弱化的问题。就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其问题突出表现为两点:(1)相较于其他学科,劳动教育仍停留在说教层面,课程设置形式化、教学方式表面化、教育形式单一化问题突出,且缺乏系统性、实质性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难以发挥劳动教育应有的育人作用。(2)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更是匮乏。部分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而忽视对劳动精神的传递,不注重对新时代大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培养,甚至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劳动教育是可有可无的。

此外,高校是大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但是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弱化,甚至忽视,导致校园内劳动氛围不浓,进而使部分学生出现劳动观扭曲的问题。

(三)在家庭教育中被逐渐软化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甚至溺爱。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为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主动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而导致孩子毫无自理能力,养成了怕苦怕累、自私懒惰的不良习惯。另外,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导致学生本身缺乏对劳动问题的关注,从而出现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认为读书、学习才是学生的“主业”,为了让孩子安心“读圣贤书”,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进入大学后,离开了家庭成员的悉心照料,一些大学生懒惰成性、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更谈不上主动参加相关志愿服务。

(四)大学生自我劳动意识淡薄

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寝室卫生不达标、贪图享乐、就业不能脚踏实地、鄙视体力劳动者等,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这一突出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淡薄的劳动意识,不仅不利于其人生理想的实现,还会影响我国复兴大业实现进程。长期的“象牙塔”生活,導致新时代大学生尚未体会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再加上他们本身成长于一个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较为丰富、充裕的时代,一些简单的劳动逐渐被各种智能化机器取代,致使他们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另外,在家庭的“保护伞”下,部分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艰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对策

(一)加强社会教育,发挥社会支持功能

首先,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党的各项教育方针的落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在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可以为人类社会创造精神财富,是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大学生作为即将融入社会的个体,针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涵与实质,并以此为实践导向,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自觉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筑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阵地。其次,占据思想高地。思想是社会劳动教育的重要导向。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要尊重思想舆论的主导地位,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在此基础上,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社会风气,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再次,发挥媒体力量。社会媒体要在正视新时代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在重要节庆或关键节点,如植树节、劳动节等节庆日,做好劳动模范、劳动典型的宣传工作,发挥模范、典型的引领作用,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最后,统筹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场域中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作用,拓展劳动教育渠道、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推动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各级政府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抓好局面,带好头,科学制定各项政策,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相关法律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内的法律规范体系,并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相关企事业或社会机构要主动承担起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场地、实训机会,丰富大学生的劳动体验,使其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与幸福感。

(二)充实师资力量,开足劳动育人课程

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高校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劳动实训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首先,从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是决定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积极培育一批劳动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实践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高校应根据劳动教育需要,统筹课程规划,重构课程目标,重塑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完善课程评价,推进劳动教育内容与各专业、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高校还要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劳动活动、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养。总之,高校有必要遵循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丰富劳动教育内核,以专业性劳动课程与非专门性劳动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最后,高校还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所学学科特点,参与到各类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如专业实训、社区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勤工俭学等,从而在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促使新时代大学生自觉塑造热爱劳动、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

(三)家庭积极参与,协助开展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基础,更是决定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家庭劳动教育中,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参与劳动的机会,支持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并在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中给予其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而不能盲目地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与机会。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充分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转变家庭劳动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教育活动,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支持、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当前,很多家长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对学校劳动教育并不重视,甚至存在抗拒、不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劳动教育活动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家长大包大揽,代替学生完成了很多他们本可以自己完成的劳动。而正是因为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毫无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出现偏差。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自身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态度、积极的劳动行为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家庭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动教育形态,同样需要家长从日常生活、工作中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以“美好生活、幸福人生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为价值导向,使其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更好地成才、成人奠定基础。

(四)提升劳动素养,树立新时代大学生形象

学生个体发展会受到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样会受到物质条件、教育制度、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诸多因素的掣肘,但是归根到底,这一切终究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自身的劳动素养,终将决定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对此,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大多也只将其停留在口号层面。对此,高校应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意识观。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主动参与到校内、校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劳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脚踏实地、乐于助人、心怀家国的良好品质,以及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自觉将个人发展规划、人生理想的实现与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最后,鼓励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说教式的劳动教育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经验,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导向,为其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必须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实践能力,通过积极参与校内劳动教育活动、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实现知行合一。

四、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倡导落实核心素养的今天,正视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需要广泛协调社会力量、高度整合社会资源、社会各界深度参与的系统性、长期性的复杂工程。对此,高校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关键性主体,应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为归旨,着眼于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通過优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不断实践、积极探索与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契合的劳动教育改革路径。如丰富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实劳动教育师资力量;整合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场域对劳动教育的带动、支持作用;鼓励家庭教育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协助学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加强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构建“五位一体”新时代大学生核心劳动素养培育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参考文献:

[1]兰州财经大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组,庞庆明.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四重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21(9):72-76.

[2]邹秀琦,黄鑫云.“三全育人”视域下打造高校“六维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8):54-56.

[3]欧志鹏,王永花,白怡然.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与研究: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4):45-49.

[4]杨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教育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解读及路径选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7):130-131.

[5]郭云,丁露露.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7):74-77.

[6]刘培垟.大学生劳动教育错位的解决策略研究:基于马克思人学理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 40(7):11-13.

[7]王星,李先国,王曦.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及就业引导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64-66.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劳动时代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