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探析

2023-06-28吴秉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4期

吴秉洁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成长成才及青年工作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定主政时期是习近平青年观的初步形成与实践的开始,深入研究正定时期习近平青年观的产生、内容、特征,有利于帮助青年群体系统领悟习近平青年观的深刻内涵,帮助增强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导性。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正定时期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02

习近平正定主政起于1982年3月,结束于1985年5月。习近平在正定先后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主政期间他与正定人民共同奋斗,为正定的发展倾入了大量心血。习近平诸多治国理政的思想均与这一时期的主政理念一脉相承,其中习近平青年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应用于实践。

1 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的产生溯源

1.1 社会根源

任何思想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都需要回答时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正定主政时期是党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伴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发展中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如青老干部交替、青年教育以及青年工作等问题亟待解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有两亿青年,他们是各项建设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尽管‘文化大革命使他们的成长受到很大损害,但是绝大部分青年的政治本质是好的,近几年的进步是明显的,少部分青年中的消极现象经过教育是可以改變的。现在的问题是,青年工作的状况还落后于现实生活的要求。”

习近平紧扣时代发展主题,面对正定青年工作落后的现实情况,喊出了“创振兴正定的大业,做奋发有为的新人”的口号。他重视青年教育,对正定全县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师待遇,改造陈旧简陋的教学环境,鼓励民间办学。他积极组织青年干部培养和任用,多次召开座谈会与青年干部谈心,积极调整正定干部组织结构,在干部任用、党组织发展等方面重视启用青年群体。同时,他顺应青年发展规律与时代特征,通过调研正定青年现状,系统剖析了正定青年的特点,指导青年如何丢掉身上的弱点和不足,推动了正定的发展,促进了正定青年的成长成才。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蕴含着习近平高深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的青年观。

1.2 个人成长

习近平是习近平青年观的创造主体,其青年观的形成既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向前发展的,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的形成不仅来源于其主政实践,同样也来源于他青年时代的丰富经历。作为青年的习近平主政正定时期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等奠定了习近平青年观的基础。青年习近平成长经历丰富,在主政正定以前经历了7年梁家河插队劳动,4年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后在中央军委任职耿飙同志的秘书。从基层到中央的丰富成长经历使得青年的他就拥有宏大宽阔的视野、先进解放的思想、豁达开阔的人生观、高尚为民的价值观。泪别梁家河时,习近平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梁家河知青经历的收获、梁家河乡亲们给习近平带来的触动成为了他选择从中央下到基层的直接原因。习近平这样吐露他的心声:“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但在远离他们的地方做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正定时期的习近平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作为青年的他勤于学习与锻炼,他总是轻车简从,骑自行车下乡深入群众当中调研,同时他又酷爱读书,再忙也要坚持学习。他思想解放又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鼓励青年人穿西装,树立改革开放新风尚。而自己平时穿旧军装更容易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习近平在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时说:“我从不言必称改革,只是想扎扎实实做几件于国有益、于民有利的事情。”

2 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2.1 青年认知观

青年认知观是关于青年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本质、作用的一系列思考。科学的青年认知观有利于党和国家充分激活青年群体对社会发展的效能作用,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正定时期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认知观已有论述和思考,并积极地将之付诸自己的主政实践。

青年是振兴正定的突击队、主力军。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依据其群体特征,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有着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能潜力。习近平审时度势,从国家社会发展层面把握青年地位,认识到“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政治局面,站在这个伟大进军最前列的,必然还是千千万万的有为青年。”他认真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正定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进一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振兴中华的重任已经无可推卸地压在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肩上,振兴正定的重任同样也就压在了我们正定青年的肩上。”

同时,认知青年也要从青年群体本身的特征出发,充分把握青年特点和青年发展规律,正视青年群体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了解青年定位,深化对青年的认知。习近平深入调研正定青年现状,系统分析了正定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了正定青年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盲目自卑、讲究实惠、‘看破红尘、盲目崇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关照青年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法,他要求正定青年“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坚定信念,发奋学习,立足本职,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带头人等”,充分激发了正定青年的热情和解决问题提高自我的勇气,解放了生产力,使正定青年真正成为振兴正定的突击队、主力军。

2.2 青年价值观

青年价值观是青年关于人生目的、生命存在意义的一系列思考。青年价值观指导青年实践,左右青年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在国家社会层面,青年群体的价值选择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于青年个人而言,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关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青年要吃苦担当,实干为民。艰苦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其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是否应当吃苦和如何选择吃苦成为广大青年人必做的思考题。青年习近平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前往正定前,习近平对于青年人应当如何弥补因“文革”而失去的青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当时,大批量的知识青年回到城市产生了“补偿”心理,认为应当好好享受生活。而他认为:“只想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这体现了青年习近平敢于吃苦奋斗价值观和勇于担当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习近平吃苦奉献的价值观是他青年时代的无悔选择,也正是因为青年习近平选择了吃苦,才由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之路。

对于应当如何吃苦,为谁吃苦这一问题,青年习近平同样做出了科学的回答。青年习近平有着坚定朴素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习近平坚定的人民立场是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奋斗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得来的。正定时期的习近平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呼唤,他这样寻找吃苦的价值:“要和人民群众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在人民中间来寻找价值。”于是习近平“自讨苦吃”毅然决然地从中央下到基层一线工作,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践行了自己的青年观,为正定的腾飞划上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执政生涯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青年要热爱祖国,奉献家乡。爱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对祖国和家乡之爱是中国人最真切深沉的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将人与人相互连结起来,维持着社会和谐,促进人们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青年习近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把时代发展主题与青年问题统筹起来,指导正定青年要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指出,“爱祖国、爱家乡的高风亮节,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也是建设‘四化、振兴正定的原动力。”在行动上习近平身体力行,深刻认识到青年才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多个场合以多种形式教导广大青年为国为家贡献力量,将青年人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1983年习近平致信河北农业大学的正定籍大学生,介绍了正定发展在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殷切劝导同学们返乡工作。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盼,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1985年习近平在美国考察时,专门与在美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座谈,劝导留学生们“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回到祖国去,为中国人民服务!”以上习近平与青年大学生们的互动都体现出了习近平浓厚真挚的爱国主义青年观。

2.3 青年成才观

青年如何成才与如何定义成才是青年成才观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正定时期大唱“人才经”,在推动人才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思想内涵丰富的青年成才观。

青年成才要注重德行培养。习近平尤其注重人才的德行,他对人才的“德”下了定义:“德指的是无产阶级之德、共产主义之德”。无产阶级之德就是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品德,这其中既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与时代相联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廓清了过去由于“左”的思想束缚而把一些偏见塞入“德”的错误认识。在具体工作方面,他要求中青干部要“尊老”,要认真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大力弘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他还号召青年们“按照‘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积极开展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活动,向榜样学习,以此来塑造青年的品德。同时,正定时期习近平格外欣赏“周而不比,和而不同”这一人生格言,将之视作为人处事的原则。在工作中,他认真践行着这一格言,与他一同共事的朱博华这样评价他:“他从内心里尊敬老同志,对县领导班子的老领导,他用心地向他们学传统、学作风、学经验。”

青年成才要不断发奋学习,学习是成才的必由之路。面对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的学识普遍落后,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现实状况,习近平认识到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是当时一代青年的当务之急,他认真分析了正定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学识不足,根基不稳,有理想但缺乏基础,有志气但缺乏实力”。他通过举黄春生锲而不舍培育棉花获得成功的例子教导青年们努力学习,他指出“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奋发图强,必能成功”。同时,习近平正定时期的个人成长中,同样蕴含着他关于学习成才的体悟。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青年人成才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青年一代永远站在时代潮头,青年也应当丰富自己的学习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搭好知识框架,尤其要注重实践,不断夯实青年人的才能才干。习近平在正定时期“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习让他感到一种充实,一种升华,一种底气”。他还为自己规划了四个方面的学习任务:“向书本学习知识,向实践学习真知,向历史学习经验,向群众学习智慧”。不论工作再忙他都坚持学习,书架上摆满了书,就算是下乡调研也要装上几本书。习近平不断学习的品质是他在正定主政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3 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的理论特征

3.1 旗帜鲜明的政治性

青年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是青年观的第一特性,具有根本性导向性作用,青年观的政治性直接关乎谁来培养青年与为谁培养青年这一关键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定位和指导青年。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体现着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性。他以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接班人为青年的成长目标,他教导青年“要认真学习《鄧小平文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塑造青年的世界观,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进一步坚定青年对改革信念。在培养、选举人才过程中,他格外重视人才要讲无产阶级之德,坚持唯德才是举,确保青年人才红色政治底色。

3.2 知行合一的一体性

习近平注重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青年时代的习近平非常注重通过读书获取知识,他在正定期间不间断自己的学习,在他正定的办公室和宿舍,书架里、办公桌、床边,都是各类书籍,如《大趋势》《决策学》等。同时,他还教导正定青年发奋学习,勤于钻研,在學习中增长才干,练就出实实在在的真本事、扎扎实实的硬本领。

习近平注重在实践中求是,在正定主政的3年期间,他坚持调研实践的优秀传统,密切联系群众,骑着自行车走访了正定的各个村落,他在正定经常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同时他还邀请大学生返乡做社会调研,培养大学生的行为能力,在召开动员会时他教导大学生们:“我们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以上都体现了青年习近平知行统一的青年观。

3.3 紧扣发展的时代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定时期的习近平清楚地认识时代赋予青年的任务,他指出:“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近平紧紧围绕实现“四化”这一发展主题,着力整顿了当时正定县松散、瘫痪的基层团组织,他指出:“基层团组织整顿只能顺应改革而不能背离改革的潮流,要在整顿中适应改革,在改革中巩固整顿成果。”这次整顿在正定县收效甚好,正定县的基层团组织逐渐“活”了起来。同时他积极关照青年群体现状,了解正定青年问题,积极为“四化”建设舒筋活络。他首先从总体上把握正定青年:“绝大多数的青年,都是热爱祖国、关心四化的,他们追求真理,好独立思考;看重实际,不轻信空谈;要求改革,不满足现状;渴望成才,求知欲很强。”其次他积极倡导青年群体开展实践活动,调动青年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积极工作的热情。以上都体现了习近平正定时期青年观鲜明的时代特征。

4 结语

正定主政是习近平从政之路的起点,通过对习近平正定时期的青年经历以及正定时期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之年,充分凝练青年观的时代内涵,以强有力的理论思想武装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正定足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5]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6]习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