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实践

2023-06-28潘红杜文娇黄静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7期
关键词:实训检验教学模式

潘红 杜文娇 黄静芳

[摘           要]  微生物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为适应教学需求,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微生物检验课程中。通过精选教材,建设在线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岗位需求进行内容的整合,实施了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满足了当前的教学需求,构建全过程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拓宽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    键   詞]  微生物检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033-04

新的形势下,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已经体会到在线教学“随时随地可教、随时随地可学”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改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新趋势、新常态。

微生物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目标是通过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及微生物检验的程序和方法,并能运用理论完成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基于此目标,该课程的课程类型为理论+实践。为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我们微生物检验教学团队进行了教学改革,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所建设的在线课程微生物检验,探索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微生物检验课程中。

一、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的准备工作

(一)精选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我校微生物检验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2020年2月第5版),由李剑平、吴正吉主编的《微生物学检验》。同时,为满足实训课需要,自编实验指导教材《微生物检验实验指导》。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教材的选取符合国家规定并且适合学生学习。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微生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的学情,将该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补充,内容结构进行了整合与重构。将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种类作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实行模块化教学,全部内容分成“细菌的鉴定”“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鉴定”“真菌的鉴定”“病毒的鉴定”四个模块。模块中选择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体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增加当前出现的传染病案例,如禽流感最新毒株流行情况等。对于临床上不多见的病原体则作为拓展知识,学生自学。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微生物检验线上课程

我校与超星公司建立校内合作,教师使用工号,学生使用学号登录平台。学习通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支持PC端和移动端应用,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强化巩固于一体。基于此,我们课程组建设了微生物检验线上课程。根据教学设计,创建微生物检验课程框架,设定课程目录,如模块一为细菌的鉴定,模块二为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鉴定,模块三为真菌的鉴定,模块四为病毒的鉴定(见图1)。每个模块下设置对应的教学任务,将教材、课件、微课视频、直播课回放视频、章节测试和讨论等上传其中。课件是线下授课PPT,将每个任务的内容系统展示,不同于独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整体,方便学生把握整体知识框架;微课视频是每个任务中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直播课回放视频为完整的线上授课的录屏,方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方便学生课后查漏补缺;章节测试以学生学习掌握的基本要求为主,方便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薄弱之处。根据实际情况将微课视频和章节测试设置为任务点,督促学生强化学习。同时,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制作相关辅助学习、拓展学习的案例,收集大量的题库,并上传至平台。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理论教学

1.课前线上互动预习

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在学习通提前发布本周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利用平台上教师上传的课件、视频等进行自主预习,完成相应的任务点,并通过课前测试检查预习效果。遇到问题可随时在平台上向教师提问,或在班级空间发布话题进行师生间的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为上课做准备。

2.课中直播+课堂互动教学

利用学习通提供的直播客户端或者学习通直接发起腾讯会议直播,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通过手势签到、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等方式,进行出勤考核,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以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导入,联系临床实际,结合热点问题,层层剖析,梳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习通的其他功能:“选人、抢答”功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促进知识内化吸收,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讨论”功能,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主题讨论”功能,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成果;“评分”功能,让学生参与课程评分和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和表达理解能力。通过屏幕共享,随时分享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随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进度,随时反馈学习情况,有效督促学生学习。

教师直播的同时进行录制,形成回放视频,方便未到课堂的学生重复观看,及时补课,也为学生课后查漏补缺提供便利。

3.课后线上互动巩固提升

每次课结束后,教师发布本次课相应的作业。每个项目结束后,发布阶段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即可查看成绩。针对错题,学生可结合线上资源或回放视频进行复习,或可通过班级空间发布话题互相讨论,或可通过平台向教师提问,寻求答案。

课后作业采用测试、主题讨论等形式对课堂基本内容和重难点进行检测和巩固;采用拓展性问题,推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前沿进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就临床实际问题开展设计性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知识转化。教师及时查看学生线上学习行为数据的统计,随时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参与情况;重点关注“预警”学生,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階段性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或意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同时教师也根据学习数据进行课堂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实训教学

1.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任务和实训案例,学生在线预习,观看操作视频,熟悉实训项目的原理、试剂与材料、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分组做好案例中的细菌鉴定实验设计,写出细菌鉴定程序及相关依据,拍照上传学习通。教师查看学生上传的预习成果,整理和分析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发现学生预习中的共同问题和个别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课中的教学环节和活动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如共同问题需要教师集中讲解,而个别问题可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学生之间相互指正。

2.课中互动教学

根据课前分组做好的细菌鉴定实验设计,随机选择一组进行展示,介绍实验的流程、所需的实验材料,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组间、组内及个人均可对汇报小组进行线上评价。教师对实验中涉及的操作进行集中讲解,然后演示,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及时发现操作问题。学生练习之后,教师请出巡视中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看之后进行纠正,然后学生再练习,并完成相应的实训课任务。这样学生能够更多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几次实训课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组员或教师每组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竞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自信心,通过组间对抗还能提高实训课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线上交流学习

课后,学生及时完成实训报告,并结合个人课堂学习情况对本次实训课进行小结,在实训报告上记录学习心得,最后一起拍照上传至学习通。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并认真查看每位学生的心得,针对学生课前、课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可以话题的形式发布于讨论区,激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构建课程考核体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追求考试分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传统的教学评价即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作为单一评价标准,淡化平时的学习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改变是大势所趋。本课程实施“全过程考核”模式,学习通平台的学生学习数据非常全面,可统计班级、学生整体和单个学生的学习数据。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数据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互动、签到成绩、音视频学习时长、章节测试成绩、章节学习次数、发表或参与讨论、参与互评数和阶段性考试成绩,可提供课程过程考核的线上参考依据。

本课程的成绩由“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组成,分别是100分,均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成绩的线上部分即平时成绩为学生个体学习行为数据提供,平时成绩=10%课程视频+10%章节学习次数+15%讨论+25%作业+10%阶段考试+20%签到+10%课堂互动。线下部分由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理论成绩的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40%期末成绩。实训成绩的线上部分=50%实训报告+50%课堂互动,线下部分为最终的实训考核成绩。实训成绩的总评成绩=20%线上成绩+80%线下成绩。改革之后的结果是,最终总评的成绩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同时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见文末图2)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本教学团队在开展微生物检验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发布教学情况调查表[1],以评价实施效果。

问卷从总体评价、能力培养、活动喜爱度等方面进行设计,发布了13道客观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是本专业2020级学生,共137人,回收110份问卷,回收率为80.3%。微生物检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价如表1所示。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占66.36%,满意占32.73%,不满意占0.91%。学生对活动喜爱度调查结果显示,最喜爱的形式是抢答,占35.45%,其次是讨论占24.55%,主题讨论占20.00%,投票占10.00%,选人占6.36%,测试占3.64%。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时间和空间的局限[2],满足了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需求,实现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宽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了“学习—讨论—反馈—再学习”的教学流程[3],提升了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资源的准备[4]。教材和课件这些无声资源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资源准备上要多元化。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制作内容完整和重难点突出的视频、动画等碎片化有声资源更能吸引学生,也有利于学生自学。(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避免重复学习,消耗学生的兴趣。学生需要花费较多课余时间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完成的内容,在直播课中教师避免重复,以免学生认为课上都会讲,预不预习都可以。而是利用翻转课堂,通过分组汇报等形式开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完成一次任务后小组和参与的成员得到一定的积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及时反馈。教师随时关注平台的数据统计,对积分较少的学生及时提醒,督促学习;在讨论中出现的共同问题集中解决,而个别问题则一对一解决,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进步。

微生物检验课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课程组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给学生提供了课程网络化学习平台,采用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课程组将以此为契机,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星,农清清,邹云锋,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卫生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21(2):49-51.

[2]刘春玲,马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2(16):4-6,9.

[3]邹安妮,李宇飞,胡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8):106-107.

[4]路春燕,傅玮韡,黄衍,等.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统计类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3):88-91.

猜你喜欢

实训检验教学模式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