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与“科创”互联互动研究

2023-06-28黄敏雄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株洲市株洲科创

黄敏雄

[摘           要]  以湖南株洲九郎山职教科创城(简称“科创城”)五年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为例,梳理株洲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职业教育层次发展;依据新职教法,科学研究科创城办学定位、教育资源整合、专业群建设、校企联动、产教融合,优化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等内容。提出了“职教”与“科创”在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科研机制、科技创新的“融”与“汇”上知行合一,互联互动的实施方案。

[关    键   词]  “职教”;“科创”;互联互动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7-0001-04

党的二十大关于职业教育提到四个关键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普融通是教育链与人才链的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科教融汇是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教育新生态。

聚焦湖南长株潭科教融城,落实《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湘政发〔2021〕5号)文件精神,打造株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科创城将不断强化“职教、科创、宜居、旅游”为一体的职教高地办学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深化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和匹配度,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教育链、人才链,探索精准服务产业链、创新链职业教育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立足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各层次劳动者对优质职业资源的教育需求。

一、株洲市产业结构分析

株洲市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300多个第一,如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为实现跻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等目标,株洲在产业结构上做了相应优化与调整。自2021年以来,株洲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三个高地”,建设幸福株洲使命,产业呈现“9+‘3+5+2+‘4+4”的布局体系(表1)。

分析2020年以来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增幅数据,特别是2022年前十个月株洲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1%,较2021年1—12月份提升1.4个百分点,全市大型规工企业增加值增长15.7%,中型规工企业增加值增长13%,小微型规工企业增加值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7.6 ∶ 47.6 ∶ 44.8。呈现出先进制造业增长快、重点企业强引领、新增企业添活力的特点(图1)。

2022年年初,株洲市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級成效明显,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幅较高,这对相关产业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株洲市高职专业设置结构分析

株洲的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熊希龄1905年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不知不觉遇到规模偏小、专业布局不合理、实训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发展空间等“瓶颈”。此外,企业改制、院校剥离以及职业院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也集中暴露。

从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该年度各学校招生专业分析,科创城9所院校专业设置涉及装备制造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但在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文化创意与策划、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媒体营销等专业几乎没有涉及,且新兴产业关注度较少。在数字经济发展的今天,根据株洲的产业布局,需要在汽车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陶瓷及服饰等产业上发力,如此才能够持续为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分析株洲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类型和专业点数,株洲市高职院校专业开设聚焦于传统专业,聚焦点单一。要突破“瓶颈”,就要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专业结构三个维度上进行分析,寻找行业劳动力结构,分析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高技术人才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方向的协同度。

三、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服务效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株洲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三大优势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两大传统产业为核心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结构。2020年,科创城坚持“职业院校建在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思想,总结株洲深化产教融合做法,形成《关于推进产教融合若干意见》,创新成立了湖南铁道职院田心高科产业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轨道智谷产业学院、湖南株洲新媒体服饰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大师工作室及院士工作室。

但从近几年的职业教育实践及产业服务效果来看,科创城在“职教”与“科创”产教融合内涵质量上还有待提高,特别在空间布局、功能设置、配套设施、组织管理质量上缺乏全局观念,院校之间、城校之间没有打破行政壁垒、没有疏通智力交流通道、产业孵化空间外延狭小、资源共享平台不多;在模块化课程建设、活页式教材编撰、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等方面,相互学习交流的桥梁略显阻塞;在企业技术革新及专利产品研发方面也缺少院校科研团队支持。相互之间没有建立相互支持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以上分析要求科创城牵头,在组织上、资金上、管理上及运作上做文章,实现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纬度的产业链和人才链双向融合。

四、“职教”与“科创”产教融合

(一)推进专业集群发展

在目前入驻科创城的9所高职院校中,以国家“双高”建设及湖南“双优”建设为目标,聚焦国家发展目标及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紧紧抓住株洲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创新专业发展机遇,梳理专业群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度,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1.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调整的本质,就是研究产业链与人才链之间的关系,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专业;加强新兴专业建设,提高专业集聚度,形成与区域行业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体系。

通过科创城整体布局,专业设置要契合产业结构升级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降低专业软硬件建设成本。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铁道机车专业群、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智能技术“双高”专业群为核心,建设更多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湖南省卓越校重点建设专业、楚怡“双优计划”专业建设。推进轨道交通、航空、服饰、湘菜等10大重点产业的特色专业群成为国家示范,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

2.构建数字教育资源

梳理新职教法细则,围绕互联网+等规划,落实国家及湖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打造一批国字号有示范引领的人培方案、精品课程、新形态教材等数字教学资源,构建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学习环境,推广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刘友梅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李德毅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经验,构建以专业群建设为工作要素的校企之间的“数字教研联盟”。形成有师德、有活力、有理想的自主创新型、自适应发展型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各层级的专业带头人及数字教学名师。

(二)构建“金字塔”形职教层次

根据省情及株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急需高学历紧缺人才现实,支持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遴选个别专业申办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层次,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与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职教专业硕士、博士试点。

职业教育类型已经深耕株洲教育类型土壤,梳理国家职业层次教育政策,探索科创城创建株洲市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中心,指导校际联合开展“3+2+2”(三年制高职+两年本科+两年硕士)、“5+2+2”培养职教硕士试点及“3+4”(三年制高职+四年本硕连读)、“5+4”(五年制高职+四年本硕连读)专科起点本硕连读试点,市县和企业开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及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考虑企业技工学校(如田心1951年开办的技工学校)在株洲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书写过光辉一页,根据企业职业岗位人才队伍培养及特殊岗位人才需求,构建技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技术硕士及博士教育预留空间的“金字塔”形职教教学层次。放开企业单独授予(人社部门认可)“1+X”职业资格证书口子,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职业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方面予以突破,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成为株洲教育的一张名片。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近年来,株洲市陆续出台了《株洲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株洲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和“创新10条”“双创8条”“加大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人才优先发展30条”“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等完善的科技政策体系。

科创城要根据株洲市产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通过市政府统筹协调市发改委、人社局、教育局、资规局等制定《株洲市科创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管理办法》,对已经成立科创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赋予更多的创、产、学、研融合职责,建立产业专家智库,加快“院士培养托举”工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从校企合作办学组织领导、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六个一级指标,组织开展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办学工作的有效管理,形成学校创新人才培養有渠道、企业产业有汇聚的良好局面,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与企业技术攻关、产业升级改造创新及提高科创城专业方向建设的时效性。

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未来产业共性技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落实《株洲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株洲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打造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搭建更多的国际、国内产业创新平台。

总结与美国加州“硅谷”、西雅图“云谷”及德国“碳纤维谷”的创新联动国际合作建设经验,借鉴湖南有色金属职院在赞比亚成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矿业分院”、湖汽职院德国宝马汽车项目给学生颁发与德国本土一致有效的技能证书等案例。对接企业和政府,大力引进应用型大学、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来科创城办学,破解科创城产教融合缺乏专门部门多头管理痛点,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创新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形成“科技创新院士讲堂”“科技创新企业专家进课堂”校企联动新局面,形成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闭环”。

3.强化协同攻关

探索科创城9所院校、中车研究所、中车公司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渠道,共建学校产业学院、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室。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重点企业孵化新的市场主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株洲落地转化。

打通职业院校教研室与企业技术攻关团队对接的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企业创新研发优势,让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支持企业零部件产品技术转化、技术创新。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混编教学科研团队,强化协同攻关,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提升株洲各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城教融合。

(四)职教科创化

借助省外科教城及长沙市大学城环境建设经验,在公共配套设施项目规划,探索科创城9所院校共建基础教育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株洲产业特色数字博物馆、数字试验中心、智慧创新创业、企业员工提质中心等产教融合项目。进行生态化、智能化、海绵化的科创城规划,突出教育、研发、服务、生态特色,形成“职教城与科创园”齐头并进、互联互动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更好地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一流职教科技园”目标,建议分三步走:一是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育步伐;二是针对株洲9大优势特色产业,梳理“职教”与“科创”工作细则,对接“双高”、楚怡优质校各项指标,挖掘各专业群建设内涵,在校企共享资源云平台上,共同研讨“金字塔”職业教学层次方案设计;三是细化专业结构与株洲产业结构契合点,在企业技术革新上体现职教优势,在操作上实现专业对接产业链,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对接岗位,活页教材对接技能,车间对接课堂。

实现国家工业化迭代升级,要求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完善制度设计,打破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在学科、机构、领域壁垒,打造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疏通科学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通道,形成职业教育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教育新生态,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海林.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研究:以株洲市职教园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9):83-85,89.

[2]梅盛旺,赵慧芳.独立学院“转设”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策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46-50.

[3]韩永强,王仙芝,南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度测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47-52.

[4]贺银娟.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 12(2):8-17.

[5]韩文艳,熊永兰.基于科技奖获奖项目分析的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科技促进发展,2022(1):39-48.

[6]杨首一,曾德明,禹献云,等.科技创新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中车株洲所为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4):74-81.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株洲市株洲科创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槐庭槐花开
——湖南省株洲市秋瑾故居之歌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