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艺结合的红色文化传播媒介研究

2023-06-28魏涵妮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

摘要:本文是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定制旅游地图产品概念设计研究,以上海红色文化旅游宣传为思考核心,尝试通过以智能化电子地图为载体,结合旅游行程导航、红色文化宣传、出版以及个性化地图制作为特色,设计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全过程红色旅游服务平台,探讨提升我国文化旅游品质的新途径,融合艺术设计创意,辅助红色基因的广泛社会传播。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媒介;智能化定制地图

文化品牌建设

新世纪,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跃升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稳步增长至今,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出行成为常态,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和环境不断优化,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文化之旅也正成为我国旅游业的热点。2020年国庆长假,《光明网》报道:红色旅游成为国庆期间本市旅游市场的主旋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场馆成为本市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根据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2018—2020年)》,“打响红色文化品牌”被列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文化资源转化成品牌建设原动力的首要任务之一,涵盖影视、动漫游戏、演艺演出、互联网文化科技、文化装备、文化园区、文化旅游、文化投资8大行业。同时提出推动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旅游相结合,鼓励文创产业对接红色旅游资源,弘扬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成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

红色旅游载体

上海在过去三年中,从革命遗迹旧址修缮保护、理论研究深入推进,到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展陈展览,再到优质文艺作品全国传播,全方位、多层次创建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构筑红色文化资源高地、理论研究高地、传播教育高地。以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为指引,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撑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使得一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一批展览展陈功能提升、理论课题实现突破、活动项目蓬勃开展、文艺作品深入人心,讲好上海的红色故事,更努力建设好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花费近十年时间,于2020年5月出版《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确认了上海全境内千处红色纪念地,极大地丰富了上海红色旅游的题材和资源,为新时代红色旅游服务环境提供了品质保障。

红色旅游文化出版

近年来,红色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各阶层逐渐深入展开,红色出版物随之增加,目前市场出版的“红色旅游图书”主要有:《红色旅游》(解放军出版社)、《中国红色旅游》(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红色之旅》(中州古籍出版社)、《神州旅游丛书——红色旅游系列》(现代出版社)、《京华红色游》(中国旅游出版社)等,都受到市场的欢迎和青睐。

旅游图书的“红色”属性决定其具有思想教育意义,更加强调客观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要求红色旅游图书出版必须充分利用出版模式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在内容、渠道、经营、平台、管理等方面与新兴出版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在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出版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基于当代信息科技发展,突破单一的传统出版难以满足读者对多元化获取时事信息的期望,以及丰富的阅读体验,将人们的阅读兴趣从相对普通的资料性、碎片化阅读,转型为拥有高含金量、高营养价值的红色旅游文化图书阅读,无疑也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给传统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特别是与通信信息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媒体网络,以及新型数字技术媒体软件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传统纸质出版图书作为主要政治、文化、科技传播的媒介方式,以及“虚拟化”“立体化”电子图书的出现,拓展了出版行业的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传播途径,让红色旅游图书出版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出版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历史文化的传承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一百周年。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一个世纪艰难坎坷,沧桑巨变,红色文化的积淀,也见证了我国特色社會主义历史发展的行程轨迹。深入挖掘各类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创新传媒载体等手段,不断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切实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成为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当代科技信息传媒渗透旅游和出版行业,以常态化的形式服务大众旅游出行,在旅行过程和环境中融合,产生互动学习、体验的趣味方式,将成为我国红色文化公众传承与传播的绝佳途径。

多元化红色信息传媒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线旅游业务快速渗透,手机用户的普及,使得电子文化地图的用途更为广泛。未来定制化旅游地图的潜在市场需求正是对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补充和丰富,同时在电子地图这项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可满足大众旅游出行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不仅仅局限于旅游者的导航搜索和商业推介,更能在旅游前期制定规划、信息收集,旅游时的周边文化活动拓展、旅游结束后的记录归纳、经验分享、出版以及纪念品制作等全过程连锁展开文化传播活动,这些更为丰富的信息记载、细节化的媒体功能,都可以通过电子文化地图媒介予以实现。

电子文化地图这一新型的多元化信息传媒体验方式将更深入渗透到出行每一步和地图使用的种种细节之中。以数字化地图为载体,服务人们旅游出行互动的需求,包括交通、食宿、导购、文化等各类综合信息的植入,让更多的人在体验优质旅行的同时,学习和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激励我们未来的发展,尤其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优质载体,以多元化信息地图为文化传媒途径,也是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契机。

智能化电子信息地图

从古至今,地图一直是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图形传递形式的主要承载者,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政治、文化、文明程度和空间演变,是这些信息的记录和重要的传输工具之一。随着地图专业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电子地图的迅速普及,早期的纸质地图的图形标识、简要信息传达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电子导航地图软件,其使用灵活、携带方便,越来越为社会各领域所广泛应用。并且,电子地图可以根据支配性的主题,分化出诸多不同的专业类型,包括:交通地图、技术专题地图、文化旅游地图等等。事实上,我们最终的目的不仅是将地图展开不同分类和出版营销,而且是为引导人们去审视、学习和研究世界变化的规律,以地图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服务人们旅游出行的多样化需求。

如何在地理、方位、导航等地图的基础属性上,研发学习红色历史、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时尚社交、休闲娱乐等辅助的信息传播功能,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充实地图信息的内涵,拓展电子地图的作用,构建文化旅游电子出版资源平台,全方位服务于人们的旅游活动行为,这是基于智能化电子地图研究和思考的起点,相关红色文化旅游则是契合这项新型地图软件产品研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电子地图导航及媒介作用

在大众旅游过程中,常见的“高德”“百度”“腾讯”等电子地图多用作地理导航,功能比较单一。也有些旅游门户网站,如“穷游APP”等作为行程服务助手辅助出行,内含最专业的出境旅行指南,实时更新目的地信息和旅行商业服务推介功能,并汇总千万旅行者精华游记,随手查看自定义行程计划,甚至可提供签证、保险、机票、酒店预订、租车等服务。而其他类文化旅游地图多为实物地图,旅游者通过在相关商店以及书店购买出版产品,或者在住宿地以及旅游咨询等免费派发处获取旅游地图。虽然纸质旅游地图存在及发展与旅游业发展并存,但纸质载体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更新换代周期长,不便携带、收藏,难以反复多次使用,以及广告等信息泛滥,也使得纸质出版的旅游地图发展出现瓶颈。

互联网正在改变旅游业的未来。手机用户的普及,使智能化电子地图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地图除了具有精确的定位、导航和扩展的网络信息传输功能,并可通过加载插件使其具有截图、编辑、输出等更多有趣的个性化使用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电子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非常容易进行修改,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视频、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結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信息,派生新的数据,构建各类电子地图出版的后台数据库;接收或传输,与亲人、朋友共同分享。这些方式根据不同的使用者而生成各异的需求变化和富有特色的行程记录,将催生电子地图更为个性化的使用,也是传统纸质地图不可能达到的表现效果,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佳行程助手。

构建红色旅游文化平台

迄今为止,我国在地图行业、旅游业、出版业以及文化、艺术、信息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均有长足的进步并日趋繁荣,但相对平行、独立,相互间较少互动关联,尤其在运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蓬勃兴起的旅游产业服务方面,尚存在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文化旅游地图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智能化定制地图的设计研究,融入新时代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宣传以及人们全方位出行行程需求的综合服务功能,让更多公民学习近代中国的历史,了解我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传播红色文化、助推红色旅游发展。基于既有导航地图软件,选取用户所需要的地图区域,与新增功能信息模块(如推荐红色旅游景点、历史建筑、节庆活动、特色商店等),通过技术链接、扫码等方式转换,实现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间的转换。所形成的定制化地图通过技术界面和文化板块交互,向用户提供定制艺术模板及行程方案,分享不同用户的旅行攻略,突破传统的用户适应地图产品功能,转向地图服务于用户,创造全新的红色旅游文化平台体验。

个性化地图定制策略

结合红色文化旅游的智能化定制地图产品研究,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旅游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兼容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学习和传播途径,并继承、发扬、光大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

在地图产品设计研制策略上,尝试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等一系列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作为着重研究对象,梳理历史脉络,推送红色故事和人物事迹。针对景区现状、周边业态服务环境,以及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功能层面的游客需求,集文化电子媒体出版、上海地区红色文化特色的现有旅游地图等产品宣传、推送于一体,全面融入电子地图科技。通过电子导航地图链接、大数据共享信息资源为智能技术提供支撑,融汇红色历史文化传承和渲染,并传达艺术形式的表征,形成定制旅游地图产品典型特征,服务于新时代个性化旅行需求,记录收获、分享成果,多元化、多样化形式传播红色基因。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产品艺术界面设计,兼容并蓄,构建智能化红色文化定制旅游地图APP雏形。

形成设计策略:

便捷化导航功能界面设计方法——方便实用的功能选择及友好的视觉表达,完善红色旅游地图视觉传达、功能导向等设计的相关理论,将红色历史、文化融入旅游行为体验,寓教于行,深入民心;

定制化信息功能模块设计——服务不同人群的针对性信息附加和自由的信息板块选择,赋予电子地图单一定位功能之外更丰富的出行体验内涵、多元化信息服务;

红色文化导向的多元化功能——以历史、艺术、人文、时尚为价值取向,拓展地图的纪念、收藏、展示、出版、传播等文化作用,并为智能化定制旅游地图功能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以及创新的视觉传递表现。

参考文献:

[1]王金伟.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张振辉,谢超. 智能化电子地图设计系统研究[J].北京测绘, 2012(02):1-5.

[3]娄永琪.转型时代的主动设计[J].装饰,2015(07):17-19.

[4]齐倩倩,曹丽娜,李海军.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智能旅游模式研究[J].电子世界,2017(13):91.

[5]方小燕.体验经济中旅游模式的转变[J].商场现代化,2006(18):156.

[6]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设计方法与策略——代尔夫特设计指南[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7]Robert N,Seth R.Mapping New York[M].Black Dog Publishing London UK,2009.

作者简介:

魏涵妮(1989—),女,汉,上海,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品牌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9CGB18]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淄博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径探讨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