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视角下中小学家校冲突的审视与破解思路
2023-06-28张宇棕
张宇棕
家校冲突,是指学校和家庭两个系统由于双方教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互相期望值的不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所出现的互相排斥或敌对的行为或心理状态[1]。和谐的家校关系是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协同育人的基本前提,对学生发展也颇有意义。从现有文献分析,关于家校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校的“合作”与“协同”方面,对“家校冲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基于家校冲突状况,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家校冲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以能够在化解家校冲突问题、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上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建议。
一、家校冲突的主要表现
1.认知冲突
人的教育是一个具有完整结构体系的系统工程,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长应该是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状况最为关注的群体,而有的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将孩子送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成了“甩手掌柜”[2]。虽然家长并没有否认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却把这种责任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身上,认为教育应该是由学校、教师全权负责,缺乏家校共育的观念。
2.教育态度的冲突
教师和家长在日常教育与管理中是两个相互合作的主体,最后却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如江苏一名家长大呼“我就要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在短时间内冲上了热搜,让脆弱的家校关系再次呈现在大众面前。在“双减”背景下,经历多轮“减负”后,教师按照要求给学生进行减负,因作业多与少的问题家长意见不一。
3.教育惩戒权的冲突
教师和家长对教育惩戒权有着不同的看法。202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中涉及“教育惩戒”的问题,提出就当下的教育现状,赋予教师惩戒权势在必行。惩罚是學校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情,学校中存在惩罚现象依然是事实,当然允许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也是有相应要求与界限的。
二、家校冲突的归因分析
家校冲突往往存在根源,可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加以分析。
1.家庭方面
(1)缺少沟通合作的意识
家校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沟通交流的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工作压力不断增长,异乡求学和工作的学生人数也随之增长,父母不能长期陪伴他们、关心他们,祖父母成为很多孩子最亲密的第一任老师,隔辈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障碍,即便祖辈很愿意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也往往力不从心。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沙龙、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去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但很多时候家长积极性不高,对家校活动的态度表示迟疑,阻碍了家校有效沟通。
(2)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望不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让大多数家长把孩子能否考上一个好大学与其未来发展挂钩。很多家长因此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对成绩的过于关注,导致一旦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或者教师工作出现失误,就会对学校与教师产生极强的不满,引发家校关系急剧紧张而导致家校冲突。
2.学校方面
(1)家校沟通时机与方式不当
学校与家庭之间有效且适时的沟通,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和有效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大多数情况下,学校只选择了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跟家长进行沟通。在打通家校沟通渠道时,学校占主导地位,应该选择更有利于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方式去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两种形式,采取双向沟通方式效果更显著。
(2)教师缺少工作经验与能力
在解决家校矛盾时,教师不仅代表本身,更多时候是以校方身份与家庭对话。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态度与方式会影响着矛盾的走向及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理解,部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与合作时,往往误以为自己占主导,轻视家长,不能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家长,导致加剧彼此之间的矛盾,僵化了教师与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3)家校合作与沟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在实践环节,学校开展家校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多限于家长会。家长会具有时间有限、内容相对固定的特点,教师不能顾及每一位家长。此外,家校合作还有家访、亲子课堂等形式,这些合作表面上都是非常丰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如家访是一项需要教师长期进行的工作,由于教师工作任务繁多,实施起来往往较为困难。
3.社会方面
舆论的冲击影响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其中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真实的和虚假的信息。2021年9月14日,一则“老师当众摔坏手机并将视频发家长群”的消息传遍全网,网传教师猛摔没收的学生手机,导致家长纷纷唾骂这名教师的做法。后查实发现,这名教师为给学生做警示教育,将自己的旧手机拿到讲台上演示,目的是震慑学生,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这样的虚假消息经常出现,网络上的舆论,让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家长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家校关系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变得如履薄冰。
三、家校冲突的解决对策
1.家庭方面
(1)加强家校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其任期最长远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他们在这里接受最早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不能有“甩手掌柜”的思想,应加强与学校合作交流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2)注意沟通的方式,相互理解
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当出现矛盾时,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家长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家校冲突往往能及时化解。
2.学校方面
(1)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家校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避免问题出现的关键。大多数的矛盾都是因为误会而产生,而解决矛盾的最好方法在于沟通。学校可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沟通渠道将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内容进行公开,使家长了解学校在管理与教学过程中的措施、方法和进度。开通家长服务与反馈的平台(如校长信箱、办公室电话、公众号等),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着实处理,减少分歧。同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不同教育背景、经济条件、家庭类型的家长都参与进学校管理,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搭建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减少家校冲突的发生。
(2)设置学生管理工作专岗专员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的家校沟通与合作工作都由班主任负责,这使本就担任学科教学的班主任既要顾及教学工作,还要顾及学生工作,易使班主任力不从心,提前进入职业倦怠期。基础教育阶段也可以跟高等教育阶段一样设立专门的学生工作管理者,管理者不担任教学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生管理和家校沟通的工作中,确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家长对教师的认识与了解大多来自学生的成绩,以及學生在家长面前对教师的评价。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融洽,就会更愿意学习这位教师所任教的科目,对教师的评价也会更高,影响家长对教师产生相应的评价。因此,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能有效避免家校冲突的发生。
3.社会方面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3],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积极参与,使父母能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积极参加到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活动中。该法明确规定了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和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受到政策制度的约束和保护,减轻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因责任不明确所导致的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推动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从而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2)组织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面临的子女教育问题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从之前的传统大家庭发展到现在的核心小家庭,家长在面临子女教育问题时需要更多的外力协助,其中包含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4]。家庭教育讲座旨在使家长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并更新教育理念,活动可有以下几种:邀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进行家庭教育科普培训;创造专家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为家长现场解答在教育过程中的疑问;通过优秀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家长审视自己在教育中的做法是否恰当、合理;宣传成功的家校合作案例,唤醒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自觉。
四、小结
学校和家庭两个系统由于双方教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互相期望值的不同,难免会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家校冲突爆发之时,双方都应高度重视,家长要形成合作与沟通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学校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沟通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化解家校矛盾,筑牢合作、支持、信任的家校育人共同体。除学校、家庭两个教育主体外,还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参与和帮助,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新兴媒体的监管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体系,形成完善的家校共育局面。
参考文献:
[1]王静茹. 中学家校冲突现状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2]田锐. 理解与衔接:家庭教育中家校冲突及其化解[J]. 教育评论,2021(10).
[3]家校协同新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带来的思考[J]. 上海教育,2022(01).
[4]邓冰清. 家校冲突问题及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