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融入研究

2023-06-28喻柳段荷芬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喻柳 段荷芬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现实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作为自由择业的主体,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仍有不足,在職业选择和价值取向上往往过于注重个人价值获得,而忽视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缺乏对于工作岗位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思考和定位。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点、痛点,实现就业提“率”提“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2-0083-04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创历史新高,高校扩招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让稳就业、保民生任务更加艰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改革正式提出。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互建[1]。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互建的研究和探讨也逐渐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就业目标的启蒙第一课,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发挥好课程的思政教育和引导作用成为大家关注的议题。应尽早介入引导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将个人价值获得与国家、社会价值贡献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难点和痛点问题的解决率,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逻辑要义

以政治立场把牢人才培养方向,是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高等教育的各门课程必须符合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目的,遵照“四个服务”的逻辑起点,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区域人才协调需求、伟大复兴中国梦需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时代新人。若忽视或弱化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国人努力奋斗的现代化事业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丰富教学内容,是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诠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公共必修课和大学生职业指导启蒙第一课,是思政育人的载体和延伸。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育人环境建设是教育所需和政策所指,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自觉提高生涯管理和就业创业能力,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理性规划未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融入,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思政大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重要意义。切实解决好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择业观念、职业价值观、集体意识、奉献意识的培养问题,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求职就业难点和痛点,实现就业提“率”提“质”的现实目标,都要求教师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思政教育落地,深化课程教学效果。

以德育人是服务青年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青年身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拥有建功立业的大舞台。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面对和回答好时代的问卷,必须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结合起来,将青春梦与国家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上升。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正急需正确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融入以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作为最佳切入点,根据大学生个人能力素养、职业选择、成长需求等精准定位,将培育时代新人的美好愿景与个性化职业发展通道设计相结合,一方面根植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基因,另一方面解决大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促进个人梦与家国梦的有机统一。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融入的意义

课程思政改革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赋能增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见竹不见人”,存在重技能学习轻思想提升、内在价值导向偏差等问题,削弱了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3]。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引入鲜活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理论运用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赋能增效,有利于职业规划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改革和课程内在价值导向修正,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综合能力,培养适应国情社情的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思政赋予思政教育新活力,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构建了协同育人大格局,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把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培育、爱国精神培育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融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时代新人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互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就业实践,有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相关工作实效。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思政融入的基本原则

对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遵守课程应有的普适性、科学性和工具性的要求,注重“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第一,注重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要坚持以政治性为灵魂,用政治指导和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创新,使“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赋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意识形态属性,以思政融入引导学生培育理想信念、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以学理分析帮助学生解决自我探索、职业探索中的現实问题。

第二,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理论性是课程的基本属性,是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除了含有生涯规划的理论外,还必须融入党的青年工作理论,做到理论有高度、有广度、有热度,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握时代脉搏,立足青年特点,都要求在实践教学上走深、走实、走心。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使“课堂教学”小课堂和“课外实践”大课堂有机融合,针对教学安排、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开拓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自主学习、接受历练、提高能力。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融入的整体规划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和新时代(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新形势,基于课程的本质属性,对标学生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的刚性需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与实践。

一是发挥课程的德育育人功能,明确课程“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理想信念”的思政主线。课程思政的融入,首先在于找准切入点。紧扣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程特色,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进行思政融入探索,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史、专业人物发展史、校友成长史等丰富思政素材,挖掘课程中所能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国家层面,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意愿,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担当大任、学以报国的理念。在社会层面,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职业的责任与操守、技能和知识、荣誉与理想,形成乐业、精业、敬业的良好氛围。在个人层面,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大学生志存高远、艰苦奋斗,补足精神上的“钙”,自觉践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通过以上思政融入点,丰富课程内容,为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崇高职业精神和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发挥作用。

二是搭建课程的实践育人模式,形成课程“探索、体验、分享、咨询、复盘”多效合一的实践平台。若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政融入落地开花,需要将思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开发课程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地推进课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显性+隐性”的学习形式,通过打造集“探索、体验、分享、咨询、复盘”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空间,推动思政教育与理论学习向自觉践行的转化。在职业探索上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实习实训基地参观、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在体验上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兼职等形式,在分享上可以通过朋辈经验交流、就业创业大讲堂等传递经验,在咨询上可以持续推进“职涯一对一”动态关注学生思想成长过程,将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和课外实践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感悟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目标。

三是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及评价体系,细化课程各教学模块在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思政案例、教学实施上的具体内容。围绕生涯意识唤醒、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实践四个模块,创新思维,注重实效,丰富形式,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业、职业规划与发展的定向器和引航器。生涯意识唤醒模块,以普及生涯规划概念及理论,唤醒学生生涯意识,激发学生生涯探索的欲望和动力为教学目标,将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教育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教育通过理论讲解和微课分享等形式融入。自我探索模块,以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兴趣、性格、价值观,全面了解自我,塑造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融入。职业探索模块,以帮助大学生探索职业的三维度,对标对岗找差距、找定位为教学目标,通过案例驱动和生涯体验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生涯规划实践模块,以激励学生开展生涯行动,以实践行动练就本领为教学目标,通过训练结合将形势政策教育、自信自强教育和奋斗精神教育融入。

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实践

首先,完善课程内容。将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敬业之心和奋斗之志。一是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尤其是青年运动史,以光辉史实滋养和启迪学生铭记历史、勇担重担、接续奋斗。二是学习专业史中的人物事迹和校友院友的成长轨迹,激励学生坚定专业自信、练就专业本领、深耕专业领域。三是衔接好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系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等实践活动,强化实践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实用性。四是尝试校本教材的开发,集中骨干师资力量,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不同学科特色和职业发展通道,制定校本化、个性化的教材[5]。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实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践、赛”混合式教学为手段,推进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入。学:利用8个理论学习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方法。践:利用12个实践教学学时,引导学生完成吉讯职业测评,参加生涯体验活动或培训,制作职业生涯规划档案等,积极探索并展开实践。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在竞赛和评比中提高综合能力,修正和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通过善用各类教学方法,推进思政教育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覆盖,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

最后,探索实施路径。发挥课程德育育人、实践育人潜在优势,完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打造多层次育人体系,针对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从基础性教学目标到发展性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实现从“基本认知”阶段(1.0阶段,教学目标在于基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唤醒职业生涯规劃意识等),发展到“对比分析”阶段(2.0阶段,教学目标在于能够通过理论方法和测评手段对自我和职业进行初步的探索和认识,能对职业规划初期实际问题作出比较和分析),再发展到“自觉践行”阶段(3.0阶段,教学目标在于能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统一,将“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自觉担当时代责任,自主传播主流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孕育远大理想信念、崇高职业精神和深厚家国情怀)。

六、结语

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融入对于有效提升和转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念、完善职业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积极开展求职就业实践、拓宽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当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融入课程思政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切实把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进、融入路径选择、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2006/t20200603_462 437.html.

[2]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陈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1(07):108-109.

[4]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3-03-19(01).

[5] 赵玉瑜. 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理论探索与路径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0):83-87.

(荐稿人:张勇,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效果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