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

2023-06-28赵桂香

新闻潮 2023年5期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赵桂香

【摘 要】很多报刊的文艺副刊历史数据规模庞大、质量上乘,如果利用技术手段将其数字化、数据化、结构化,就能转化为既可通过互联网浏览检索,又可打通历史数据与日常采编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资产,从而唤醒和提升其生命活力。本文从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发掘报刊存量价值、创造增量价值抛砖引玉。

【关键词】文艺副刊;数据结构化;媒体数据库;开放式;创新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通过技术手段对自身的历史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挖掘提取历史数据隐藏的深层价值,应用于不同场景,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必修课。报刊文艺副刊拥有海量的优质数据,一旦完成多维度、纵深化的结构化处理,不仅可以充实完善媒体资源数据库,还能为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赋能助力。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既能自成体系,也可与其他相关领域无缝对接融合,这样的开放友好,使其具有符合互联网和数据精神的开放性与延展成长空间。

一、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

(一)报刊历史数据结构化

结构化数据一般指存储在数据库中,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数据,最常见的是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一般指结构化数据以外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存储在数据库中,而是以各种类型的文本形式独立分散存放。[1]

报刊历史数据结构化,通过对报刊历史数据进行标签化深度提取,并在标签化过程中清洗广告及无效信息,最终实现数据类别存储,并可根据多级分类检索系统实现可视化呈现和利用。

(二)报刊文艺副刊及历史数据结构化

1.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

报刊文艺副刊,是指报刊上刊登文艺作品的固定版面,除包括新闻性、思想性、针对性等政治倾向性特征外,还含有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服务性等社会性特征。

我国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悠久且社会影响深厚,《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吉林日报》的《东北风》副刊等各具特色,在激发文学创作、开展文艺批评、培养团结更广泛作者读者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报刊文艺副刊的历史数据,除了已经公开发行出版的副刊版面,还包括编辑部收集到但未上版刊发的高质量稿件,副刊的作者、编者、读者以及他们与副刊相关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文化连接。

2.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大多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数量庞大、质量上乘、连接性强、兼容度高,并且结构化的门槛成本低、效率效能高。

(1)数据质量高

比之于报刊新闻类内容的常变常新,文艺副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高。如《文汇报》的《笔会》副刊、《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均创刊于1946年,至今都已有近80年歷史,培养了报刊与知识分子、文化人的情感、精神、思想交情,再如《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副刊,自1949年创刊以来从未变更刊名,已成为《天津日报》的名片和标签。

(2)数据连接性强

报刊文艺副刊海量优质的历史数据可按照时间线、技术线、主体线等进行结构化处理,激活历史数据的活力价值,创造新的媒体资源价值。

从时间线来说,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历史数据可以实时与同样经过分类处理的增量数据连接,报刊社数据资产得以全面清点与激活,资产估值定价借此进阶,从而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技术线来说,历史数据可以自由转换衍生为新的呈现形态,其曝光率和可利用性随之提升。例如,借助技术手段,文稿可以转换为音频、视频等更为多元活泼的形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文字内容及其相关人物(如作者、编者、读者等)制作成各种便于互动和体验的场景。

从主体线来说,作为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发起主体的报刊社,可以通过与其他组织机构联手合作推进此项工作。从政府主管部门,如各级党委宣传部到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如各级文联作协,再到与文学艺术相关的其他单位,如书店、图书馆、中小学、大专院校等,都可以展开包括但是不限于联合出品、数据共享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如果资源与机缘契合,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同样具备与农业、工业以及文化旅游业等产业深度合作运营的潜质和空间。

(3)数据兼容度高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是报刊社全部历史数据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报刊社而言,其数据化处理工作既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作为报刊社历史数据结构化工程的一个板块,对报刊社外部而言,可以与其他报刊的文艺副刊以及相关机构共建、共享、共创。

(4)历史数据结构化转化率高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可以结合自身现实条件,采用分模块、分步骤等方式渐进式落实推进,从而降低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门槛要求,较为容易开展。

因身处竞争不很充分的“蓝海”,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成果出圈出彩的概率更高,一旦具备了先行示范的样本价值,不仅自身能获取更多政策资源支持,高效推动项目,而且可以成为报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试验田和营养池。

二、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必要性及成效

(一)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必要性

利用技术手段将传统媒体长期积累沉淀的海量历史数据唤醒激活,并借助互联网与其他数据连接共享,有可能创造出多重增量价值,对传统媒体生存发展、文学艺术繁荣和调查研究都十分必要。

1.生存发展需要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重大冲击,文艺副刊作为报刊重要组成部分,被弱化现象不断加重,诸如地位下降、内容变形、队伍流失等情况持续困扰文艺副刊编辑部乃至整个报刊社,以至于“办还是不办”经常成为讨论的话题。[2]

关于文艺副刊转型突围的研究和探索很多,如精品化选题策划、有机化深读报道、多样化内容供给、专业化作者团队等。这些做法之外,通过技术手段将长期积累沉淀的零散状、碎片化、沉睡态历史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收集、整理、清洗、分析、应用,有可能为文艺副刊找到新生之路。

2.文学艺术繁荣需要

文艺副刊是传媒与文学联姻的产物,一旦确立了自身,就不仅是文学的载体,其产生的影响还会带来文学审美思潮、文体特征、作家队伍等方面的变化。[3]

随着文艺副刊及其所属的报刊影响力下降,文艺副刊曾经具备的上述功能价值越来越单薄和虚弱,与此同时,正统严肃文学艺术也受到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冲击,渐呈疲态。

通过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处理,文艺副刊宝贵的信息、思想、精神、情感等得以与新的传播介质和用户连接,或可助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3.调查研究需要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中包含着传媒、文学、政治、文化、社会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其学术研究价值巨大,且可以应用于政府调研、商业价值挖掘等多领域。近年来国外报刊文献电子化发展迅速,大批报刊、期刊建成了数据库,为所在国报刊史、新闻史、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以英国为例,除已建成17—18世纪伯尔尼报刊数据库、19世纪大英图书馆报刊数据库、19世纪英国期刊数据库外,20世纪重要报刊的数据库建设也进展迅速。[4]

综上,无论是出于媒体融合进程中报刊副刊生存发展的初衷动机,还是出于文学艺术繁荣和学术研究需要的构想考量,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都有必要提上日程并加快推进。

(二)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成效

通过结构化处理文艺副刊历史数据,可实现如下成效。

1.多形态可视化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中数量庞大的文字文本信息数据,如果转换成互联网用户更便于并乐于接受的图表和音视频形式,在包括“眼球经济”“耳朵经济”在内的新经济浪潮中,可能获取到更多的流量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历史数据结构化成果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互联网用户,过程中可能生发的机会和红利不可限量。

2.多平台可查化

信息数据过剩时代,方便被找到是数据得以应用转化的前提。这一方面要求数据结构化处理精准,另一方面需要结构化数据成果在多平台可查。除了头部搜索引擎,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知乎、B站、小红书等用户庞大的社交平台都可以考虑进驻。

3.多场景可用化

历史数据结构化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标签化、数据清洗和数据细化存储实现结构化文章查看、多维度文章检索、电子报浏览、数字剪报、可视化分析等应用场景自由切换,从而促成数据的循环使用,发挥数据的深化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并未得到必要的重视关注和资源赋予。与此同时,历史数据结構化作为新兴事物,对其清晰深刻认知理解仍需要普及教育,更未形成普遍认同的经验样本。

1.理解不深

(1)将“数字化”等同于“数据化”

常有人将“数字化”与“结构化”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数字化”是将原来基于印刷等生产行为生成的符号转换成用“0”和“1”表示的二进制码,而“数据化”是“把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对于媒体转型来说,只是将原有媒体资源转变为计算机可读数据还远远不够,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与深度挖掘。

(2)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

无论是文艺副刊自有历史数据还是对外合作数据,都需要对知识产权予以必要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人享有包括作品复制权、发行权在内的众多权利,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第二十三条又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依照上述法条,务必与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取得许可,方可着手对相关作品的历史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

结构化数据成果知识产权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原始历史数据结构化后产生的数据资源已经具备全新价值,其所有权、使用权等的主张、申请、备案等工作均需前置。

2.经验不足

近年来,文艺副刊向新媒体、融媒体、智媒体转型进化的尝试屡见不鲜。在文本表达方面,《今晚报》副刊打造的《津味君说老事》音频节目已成为津云APP品牌栏目;在互动方面,《羊城晚报》副刊的“花地文学榜”,达到了联系实力作者,引发更大范围关注讨论,让文学走近读者、走近市场等目的。[6]这些尝试中,对历史数据结构化偶有涉及,不过大多处于无意识、碎片化的初级阶段,很难作为成功案例被系统复制借鉴。

3.资源短缺

历史数据结构化涉及技术、生产、运营等方方面面,迫切需要资金、人才、政策、体制机制等资源支持,这恰恰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中的短板,文艺副刊在报刊社内部的“副”位,致使其在有限资源分配中的优先级靠后,缺少必要资源支撑的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艰难可想而知。

(二)意见建议

除了给予战略重视和必要的资源扶持,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工作还需要借助全新思维。

1.新零售思维

借用新零售的“人、货、场”思维,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的“人”是作者、读者和编者,“货”是稿件和版面,“场”是将作者、读者、编者等人与稿件和版面联系到一起的各种介质及交流互动。

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就是要在技术支持下提高“人、货、场”连接的效率。以出版为例,纸质印刷出版和数字出版之外,多维虚拟的沉浸出版,脑机交互的智能出版已经在尝试重构出版业的“人货场”三要素,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需要将这样的思维一以贯之并与时俱进。[7]

2.“+技术”思维

没有技术之舟摆渡,报刊历史数据无法渡过结构化这条大河,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过,技术毕竟只是工具和手段,历史数据本身以及对于历史数据的理解认知和应用场景的架构设想才是关键所在。

对文艺副刊历史数据“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有清晰透彻的想法并善用技术实现想法,而不对技术过分迷信崇拜,是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重要一环。

3.产品化思维

报刊历史数据结构化是长期而非短期、是系統而非单体工程,需要以项目化、产品化思维来应对。这种将产品或服务转变为可以销售的实体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对于报刊社和报刊人来说相对陌生,报刊社内部来之能战的产品经理可说凤毛麟角,既有的组织结构、岗位分工、生产流程也难以适配产品化思维,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支持。

值得强调的是,历史数据机构化亟须的资金、人才和技术都非传统媒体所长。需要打开组织边界,以开放式创新姿态,将组织之外的技术、知识、经验、人才、资金等,以更快速度导入,才能达成目标。[8]另外,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的进展和成果无法精准预期,过程中也难免出错,需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耐心和包容。

四、结语

报刊文艺副刊历史数据结构化价值意义重大且资源禀赋优越,在实操运作层面面临思想意识、体制机制、技术人才等诸多限制,只有站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战略高度上,结合现实情况,为所当为、为所能为,才有可能做出成绩成果,为文艺副刊、报刊乃至传统媒体融入新的媒体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枝令.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分类方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17-420.

[2]刘秀君.全媒体时代报纸文艺副刊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8(10):55.

[3]杨庆东,周海波.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38.

[4]叶亢.加速电子化发展的英国报刊数据库[J].新闻界,2013(6):78-80.

[5]梁旭艳.耳朵经济兴起的表现及原因探析:兼论互联网经济从眼球经济到耳朵经济[J].编辑之友,2021(8):18-23.

[6]陈桥生.从“花地文学榜”看报纸副刊的转型突围[J].粤海风,2015(2):50-56.

[7]周敏,闫佳琦.人机关系视域下的智能出版:溯源演进、机制转型与未来展望[J].中国编辑,2021(9):71-75.

[8]亨利·切萨布鲁夫,维姆·范哈弗贝克,乔·韦斯特.开放式创新:创新方法论之新语境[M].扈喜林,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53-255.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关于小学作文开放式指导的思考
开放式公园绿化中常见问题与改善措施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