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建设的价值及路径

2023-06-28张丽娜

新校园 2023年4期
关键词:关怀双减师生关系

张丽娜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提出以来,校外培训机构的改革、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家校一体化体系的建设等行动都要求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指向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建设中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师生建立一种情感联系,加强课堂中的人文情感关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

一、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关怀伦理学将“关怀”视为调节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关怀型师生关系是以课堂为场所、以教学活动为中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师生间“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关系,具有交互性、情境性及连续性等特征。

1.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关怀一词在現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美国心理学家吉利根认为:“每个生命都需要关怀,从作为个体的人来讲,每个人一生中都离不开关怀与被关怀;从作为群体的人来说,如果失去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延续下去。”内尔·诺丁斯在吉利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关怀理论,明确了关怀理论在弱势群体中的适用性,并将“关怀”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形成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差异性,强调教育过程中情感的作用。

关怀教育理论为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怀是一种关系,它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双方情感之间的联结,关怀者对被关怀者施以关心,关怀者全身心地关注被关怀者的动态,去倾听和观察他,接受他所传递的信息;被关怀者感受到了关心进而接受和予以反馈,以确保关怀关系的维系。在教育实践中,关怀关系是由师生双方建立并维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热情通过教学活动带入课堂,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及情绪状态,并通过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后予以反馈,以此推进师生课堂情感的联结及关怀关系的建立。因此,关怀型师生关系是以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及行为方式为过程而建立的一种强调师生间充满情感关怀的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体验。

2.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是交互性。交互性是关怀型师生关系的首要特征。在情感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相信任的情感交流关系。中小学生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教师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现状,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学生在心理上依赖老师,双方之间是一种以心理动机为指向的互动关系。在行为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互相理解的互助关系。关怀型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一味地对学生施以关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在学生困惑时予以激励,在学生犯错误时予以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与行动使学生感受到被关怀,学生在感受到被关怀后给予教师积极的回应。

二是连续性。连续性是关怀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阐述了空间上的“安全稳定性”与时间上的“明日性”。以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关怀既需要稳定的空间环境,即相对固定的教学环境,又要具有过去—现在—未来连续贯通的时间观念。教育中的关怀关系不同于生活中的关怀关系,这种关怀型关系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建立起来的。关怀型师生关系即是在师生之间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三是情境性。师生交往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因而关怀型师生关系具有情境性。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是社会思想与价值观传递的基本途径。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不局限于物质的交往,更多的是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具体行为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教师通过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自由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打开思维,唤醒学生个体发展的潜能,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怀型师生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萌芽的,和谐的环境能够给师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价值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存在,教育部针对此问题也相继颁发了各类的减负文件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业负担表现为沉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二者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双减”政策的提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回归学校,回归课堂。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平衡教育生态。

1.落实教育政策,回归学校教育

长期以来,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师生关系恶化及家校矛盾的根源,也是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长期以来受传统课堂的影响,教师习惯于通过灌输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或者辅导班的二次讲解才能熟练掌握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导致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掌握,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后作业与课外辅导上,缺少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学习与个性发展难以均衡。关怀型师生关系体现在师生在课堂中倾听、交流与平等对话,在课后相互理解与关心,双方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课堂的高效率进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效率

“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课外辅导的取消与课后作业的减少,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方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能否满足考试的需要,作业量能否足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成为家长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其中,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能力应起关键作用。教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开展本职工作的最低水准,而专业价值的认同和专业精神的感召是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育培训注重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专业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对专业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专业技能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也逐渐炉火纯青,但是对教学思想及专业精神的理解不同导致课堂质量的参差不齐。关怀型师生关系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建设路径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实及专业精神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中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学生们充满情感关怀的大朋友,探寻学生成长的规律及教育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有助于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及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照顾学生个性,平衡教育生态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师生在课堂中的平等对话能够建立课堂中的健康关系,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高效掌握课堂知识。学生在课后有更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发展兴趣特长,不再是低头“刷题”与奔波在补习班中的“工具人”,而是全面發展的人。另一方面,关怀型师生关系作为家校联合的联结点,能够平衡教育生态。教师在交流中注重与学生及家长观点的统一,家长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与逐步提升的课堂质量中逐步认可教师的成果,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增长及成绩的提高,有助于推进课堂文化的变革,实现教育生态的平衡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关怀型师生关系建设的路径

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存在样态不仅是课堂教学关系,更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及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建设关怀型文化氛围及推进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

1.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

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设需要教师提升关怀素养及专业情感能力。一是树立关怀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并针对其不愉快的经历及时疏导,与学生建立信任理解的关怀关系,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二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状况,从心底热爱职业与学生,专注于学生的发展,与学生建立关怀型的情感关系。三是在行为举动中践行关怀教育理论。教师要真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予以关怀,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到关怀与被关怀,建立稳定的关怀型师生关系。

2.建设充满关怀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方针政策的重要体现,其包含了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等。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在物质文化上,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应关注到学生的课外休闲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关怀关系。在制度文化上,一方面,学校需要从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及标语入手,充分运用隐形的教育资源,建设有利于师生交往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摒弃传统死板的教育理念,坚持校园文化正确的方向性,由师生共建班级制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投入到学校教育及师生关系创建当中,与教师建立关怀关系。

3.变革学校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教育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校教学的功利性及师生关系的表面化,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师生之间关怀关系的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主要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的,学校应针对师生情感关怀能力的建立改变教学模式。一是学校应确立学生的德育发展目标,在课程的设置及师资培养上确立关怀教育的目标,从隐形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关怀教育。二是学校在国家的教育政策之下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课本知识的获得,传授知识时要保证方法的创新性,保证情感作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而建立起关怀型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关怀双减师生关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