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恐人士职场“自救”指南

2023-06-27姚艾伦

工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自救社恐内向

文_姚艾伦

这几年“社恐”一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自己是一名社恐。

漫漫是一位设计师,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当专注于设计时,她觉得自己充满创造力,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如果旁边有人打扰,漫漫的工作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所以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她在办公室里一般比较沉默。

漫漫私底下也更喜欢独处,周末喜欢看看书、养养花。每次听到公司有团建活动的时候,她总会觉得头疼。和一大群同事去团建,对她来说不仅不觉得放松,反而很消耗。一旦进入这样的社交场合,漫漫只能疲于应付、僵硬地扯出笑脸,一天下来精疲力尽。有天几个同事加完班想聚一聚,她直接拒绝了邀请。同事开玩笑问她,是不是社恐。漫漫想了想说,可能是吧,自己确实不喜欢社交场合。比起和不太熟的人待在一起,还是躺床上追剧更舒服。

梁冰是公司的程序员,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他最近受到了主管的赏识,被有意栽培。他感到开心的同时也十分焦虑,因为这意味着会被更多人关注。梁冰一直以来都有些回避社交场合,面对不熟的人或在会被评价的场景里,都会感到紧张。高中时上课回答问题、大学时上台讲PPT,对梁冰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一次部门合作会议上,公司的管理层都在,还有很多不熟悉的同事。轮到梁冰发言时,他感觉自己心跳加速,说话声音不停颤抖,手心全是汗,恶心反胃,好像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盯着自己看。他因此更加紧张焦虑,大脑不受控制、一片空白,语无伦次。会议结束后,梁冰非常自责。他在脑海中回忆刚刚发言的细节,却想不起来究竟说了些什么,只觉得自己的表现太差劲了,在其他人眼里自己的发言也一定很糟糕。想到这些,梁冰更加不安,怕会影响职业发展,便上网查了些社恐相关知识,打算去寻求专业帮助。

后浪研究所《2023年轻人社恐报告》显示,有八成调查者都认为自己是社恐。但其中一部分自我评价为社恐的年轻人,在别人眼中却并非如此,他人甚至认为这部分人是社牛。

那么,究竟哪些表现才算是社恐呢?

有时,大家会把社恐和内向性格混在一起使用,但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概念。漫漫可能是内向性格,而梁冰的表现更像社恐。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内向性格的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不喜欢接触人。独处时内向的人会感到更有活力,在社交场合或刺激的环境中则会不自在、疲惫。内向是一种性格类型,好似山谷里的百合,默默散发着幽香,内在丰富而充盈,有着独特的魅力。所以,内向并不是一种需诊断的心理问题,也无需治疗。

而大家常提到的“社恐”,即“社交恐怖症”,也称社交焦虑障碍。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描述,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社交情况时,会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比如和陌生人见面、被他人观看注视或在他人面前发言、演讲。社恐会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出的焦虑状态引发他人的负面评价,会有羞辱和尴尬感。要么尽可能回避社交情况,要么在无法回避时带着强烈的害怕和焦虑去忍受。

社交恐怖症会干扰到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并可能带来严重的痛苦。当社恐人士进入职场后,他们会面临很多挑战和压力,因为一些社交互动和公开发言通常难以避开。哪怕成功避免了一些团队会议、演讲或社交活动,暂时缓解了自身焦虑,但他们会因此感到自责,担忧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社交恐怖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因素等。研究表明,社交恐怖症与遗传和成长环境有关,童年时期的虐待、家庭氛围糟糕等都可能导致社交恐怖症,个体的自尊、性格等因素也会影响社交恐怖症的发生。

那么社恐人士进入职场后该如何应对呢?实际上,通过接受适当的治疗和人际支持,社交恐怖症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对企业而言,可以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如远程办公或弹性工作时间,以满足社交恐怖症员工的需求;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减少社恐们的耻辱感。在支持性的氛围下,社恐员工能更好发挥所长,朝着工作目标努力。

社恐患者自身可以做的则更多。

首先,接受专业的评估。每个人在面对陌生社交情境时或多或少都会紧张,这可以调动我们的认知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但当焦虑感十分严重,有可能到了社恐的程度时,就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若被诊断为社恐,请接纳自己的这种状态,“理解”而非“评判”自己的心理困扰。

其次,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都能帮助缓解社交恐怖症。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常用于治疗社交恐怖症,CBT可以帮助社交恐怖症患者发展更具适应性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来面对社交场合中的焦虑。

再次,社恐患者也可以采取更主动的应对方式。如参加一些社交技能训练课程,掌握应对社交场合的技能,提高自信。在面对需要发言的场合时,社恐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演练,增加对于发言内容的熟练度,从而降低焦虑。也可以主动参加同事的聚会,与同事进行交流等。一开始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想逃走,但当意识到周围环境是安全的后,这种焦虑感会得到缓解。

不论内向还是社恐,都是我们的一部分特质。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责备自己的这部分特质,而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走向自己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自救社恐内向
我,社恐……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