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2023-06-27阮博刘曼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阮博 刘曼

摘 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是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逻辑指向。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逻辑、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之融入为内容要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涵盖专项化融入和渗透式融入两条路径,相关课程应依据其性质和内容有所侧重。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坚持讲清“法治道理”与讲好“法治故事”相结合、立足“思政小课堂”与善用“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优化“教师供给”与对接“学生需求”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法治篇”,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强调:“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学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2]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主渠道,担负着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神圣使命。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而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乃是高校场域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的重点环节。而要有效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厘清“为何融入”“以何融入”“如何融入”“如何融入得好”等基本问题。

一、为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其独特的价值逻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契合了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需、思政课创新发展之需、高校立德树人之需、法治中国建设之需。

首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战略地位、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基本保障、推进方略等重大问题,蕴含着人民民主、宪法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权力监督、正当程序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形成科学的法治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法治和运用法治的能力,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激发大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自觉性。其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顺应治国理政新实践而生成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之最新发展,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之根本遵循。將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契合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保持同频共振的价值旨趣,是突显高校思政课教学时代性内涵的现实需要,也是助推高校思政课实现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再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3]抽离了法治素养,人之“德”是不完整的;离开了法治教育,高校的立德树人实践是不全面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深度观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既能促使大学生在学理层面正确认识法治、在心灵深处坚定信仰法治、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法治,也能促使大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逻辑指向。将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之确立,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内在吻合的。大学生对法治的认知越深刻、对法治的认同感越强烈、对法治的信仰越坚定、对法治的践行越笃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建成便越具有坚实性基础。

二、以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要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境界,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找准“融入”的内容要点,回答好“以何融入”的问题。

1.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逻辑融入为切入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基础上,聚焦法治建设进行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的智慧结晶,其形成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其基本前提即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形成逻辑。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揭示和把握其形成逻辑为切入点。其一,要立足习近平法治思想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定位,解析其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使大学生明晰习近平法治思想乃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其二,要深入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考察和剖析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渊源与历史脉络,从大历史观的视野给大学生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逻辑。其三,要向大学生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孕育而生的,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需求的理论回应,是对法治中国建设规律的正确把握和科学总结,具有独特的实践逻辑。

2.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融入为关键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上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的“十一个坚持”。“十一个坚持”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核心内容和精髓要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其关键点就是向大学生讲清楚“十一个坚持”的学理逻辑和实践指向。要向大学生讲清楚“十一个坚持”的学理逻辑和实践指向,需要运用“分”与“总”相结合的教学思维。一方面,要深刻阐明“十一个坚持”中每一个“坚持”的科学内涵、理论要义、现实理据和实践指向,展现每一个“坚持”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使大学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另一方面,要注重从整体上诠释“十一个坚持”的内在逻辑,让大学生能够从“理论体系”上把握每一个“坚持”的价值定位。实际上,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作为其核心要义的“十一个坚持”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彼此是相互关联、内在融通的。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对“十一个坚持”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呈现,避免简单割裂化阐释的窠臼。

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融入为着眼点

作为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创新性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内蕴着丰富的时代价值。深刻体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时代价值,有助于更为透彻地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容和鲜明特质,也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意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融入为着眼点,促使大学生在深刻感受习近平法治思想时代魅力的同时也形成对其深厚的价值认同。具体来看,应向大学生重点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世界价值。从理论价值来看,要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飞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板块”,其从法治视域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实践价值来看,要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融通我国法治建设的过去经验、当下聚焦和未来目标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从世界价值来看,要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立足中国法治实践与放眼世界法治潮流相统一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供了具有鲜明中国范式的理论指引。

4.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融入为落脚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绝非空洞的理论,它具有鲜明实践性品格,“是根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法治理论”[4]。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既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精义,又要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实际上,实践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归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融入为落脚点,促使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张力中更透彻的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为此,一方面,要结合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我国法治建设实践中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把博大精深的法治理论体系转化为厉行法治的鲜活实践之必要性和基本理路;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同时也自觉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即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做到“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统一”。

三、如何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入路径。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來看,有专项化融入和渗透式融入两条路径。

1.专项化融入:开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思政选修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保持思政课必修课程设置相对稳定基础上,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5]由此可见,开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思政选修课(如“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既是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专项化进路,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以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思政选修课的方式,可以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化地向大学生展现,使大学生能够成体系化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当然,“思政选修课”这一课程定位也决定了其课程的学生覆盖面比较有限,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广度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另外,单独开设一门系统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课程,对开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部分高校可能面临师资力量的供给困境。因此,对于以开设思政选修课的方式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项化融入,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理性探索和推进。

2.渗透式融入: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渗入高校思政必修课教学体系

目前,全国高校普遍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必修课程。另外,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全面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6]。因而,可结合各高校思政必修课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渗透式融入其中。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渗透式融入高校思政必修课教学体系,相关课程应结合其性质和内容有所侧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侧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之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最基本原理的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该课程教学,可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来进行教学展开。例如,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这一章时,可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在讲授“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时,可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逻辑和理论渊源,深入揭示和阐发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在讲授“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这一章时,可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治建设规律的遵循及其人民性品格,深入阐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侧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之理论定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该课程教学,首先应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理论定位,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重要构成,其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理论乃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同时,可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政治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等内容,阐明习近平

法治思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侧重展现

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历史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着重讲授中国自近代以来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之历史的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该课程教学,可结合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之必然性的讲授,来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同时,可结合近代以来我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探索和建设的奋斗历程,来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乃是吸收转化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深刻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法治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造。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侧重展现习近平

法治思想之实践指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该课程教学,可重点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指向。为此,可通过分析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论断及其原创性贡献,帮助大学生廓清关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若干认识误区,从而筑牢其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同时,可通过挖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等,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来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起与法治中国建设共成长之责任,使其意识到要成为“时代新人”,就应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可侧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时代价值。“形势与政策”课,是主要讲授国内外最新形势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的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该课程教学,可侧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具体来看,可基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来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如何不断破解法治新课题并指引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发展的。此外,由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鲜活开放、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因此要及时关注并深入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新发展,注重在与时俱进中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可侧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之逻辑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法治板块”,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则是系统地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可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渗透式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时,应侧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体系,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要处理好习近平

法治思想之讲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其他内容之讲授的关系,以保证理论内容的呈现既相辅相成,又避免交叉

重复。

四、如何融入得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并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就应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一些原则性要求。

1.讲清“法治道理”与讲好“法治故事”相结合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意蕴深邃、科学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也是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理的系统集成。“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7]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聚焦习近平

法治思想中蕴含的政理、法理、哲理、学理,把丰富深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理讲透彻,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性魅力。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故事的“理论演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故事,乃是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参照。因此,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的“故事”来阐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道理”,也要善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道理”来升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的“故事”。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坚持阐释“法治道理”与讲好“法治故事”相结合,既借“事”说“理”,又以“理”剖“事”,能够立体丰满地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意蕴和精神实质,从而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力和价值穿透力。

2.立足“思政小课堂”与善用“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課堂教学乃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最常见、最基础、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它系统而高效率地传递着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思想信息。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立足“思政小课堂”,用好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同时,也要善用“社会大课堂”,注重运用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火热实践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诠释做生动注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8]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要善用“大思政课”,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为此,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用“思政小课堂”中学习领会到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科学理论去观察分析现实的法治生活,提高大学生把握法治本质、辨析法治主流、研判法治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置身“社会大课堂”中去验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提高大学生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坚持立足“思政小课堂”与善用“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能够在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理论抽象与实践具体、知与行的有机联动中,大大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效果。

3.优化“教师供给”与对接“学生需求”相结合

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一个前提性条件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进头脑”。唯有如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时才有“底气”,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讲得好”。也即是说,“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3]。可见,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必须注重优化“教师供给”,使思政课教师能够科学把握和精准解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和价值向度。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弄懂悟透、融会贯通,才能有基础讲深讲透讲活

习近平法治思想,才能有条件引导学生对于

习近平法治思想真学真信真用。另外,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教”与“学”共生融合、彼此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注重优化“教师供给”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接“学生需求”。“除了‘自上而下的‘俯瞰视角和顶层规划的‘供给外,作为参与者从教学第一线去感受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让实际需求带动理论供给,才能弥补教学供给与需求间的差距。”[9]为此,就要深入研究和积极回应大学生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困惑,认真分析和主动对接大学生针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需求。除此之外,应注重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青少年化阐释,善于发掘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接受习惯之契合点,让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呈现能够与大学生达到价值共识、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 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N].人民日报,2021-6-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张文显.如何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J].中国大学教学,2021(9).

[5]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9).

[7]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

[8]杜尚澤.“‘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

[9]徐清,韩成龙.“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2(7).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适应性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2023010);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Y202218)]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改革考核模式,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