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瓒《枫落吴江图》探析

2023-06-27贺叶琳

东方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倪瓒鉴赏

摘要:倪瓒为“元四家”之一,其笔墨、构图及绘画观念都深刻影响了元代之后的朝代,明清时期的重要文人画家无一不受他影响。据传《枫落吴江图》为倪瓒晚年作品,本文从亭子、树木、山石的画法,以及书法等方面对其进行赏析。

关键词:倪瓒;枫落吴江图;鉴赏

一、《枫落吴江图》简介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字元镇,号云林、云林子,江苏无锡人。其博学好古、家财厚实,建造“清閟阁”珍藏古籍书画。擅工诗画,笔墨秀挺,尤擅画山水,意境幽深,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

倪瓒的《枫落吴江图》创作于元至正丙午年(1366)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1)。纸本,卷轴,水墨画,尺寸为94.3×48.8厘米。整幅画构图为“一河两岸”,树亭前后临水,清虚空旷,坡石以折带皴,用笔中锋转侧,皴多染少,故皴笔清劲①。

画作右上有款识:“枫落吴江独咏诗,九峰三泖酒盈卮。梅杨盐雪调冰盌,夏簟开图慰所思。至正丙午秋,永贞架阁,自吴城复还吴松之袁部场,因写此图赠别,又为之诗。瓒。”画作左侧有题跋:“清閟高人一散仙,尚留遗墨世间传。当时曾写相思意,谁信如今重惘然。吴下王汝玉。”②此画上有12枚钤印。

通过观察与研究倪瓒传世山水画作品,发现大多是其居于太湖期间所作,展现出佛教的“玄思”与“禅趣”,因而其山水画作品多有阔远、寂寥、疏离之感。胡光华教授将倪瓒的山水画分为两类:一类是元至正五年(1345)至至正二十年(1360)期间的“石床平坡遥岫式”,代表作品有《六君子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渔庄秋霁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等;另一类是至正二十年(1360)至明洪武五年(1372)期间的“孤亭树石隔江山石式”,代表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紫芝山房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容膝斋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在此期间,倪瓒的隐居生活渐趋平静,他创作了许多带亭子的画作,用以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按照时间以及画作的风格分析,《枫落吴江图》应属于“孤亭树石隔江山石式”。

二、《枫落吴江图》中倪瓒所绘亭子研究

根据倪瓒山水绘画风格的分期,可知亭子的出现大都属于第二种类型,也就是“孤亭树石隔江山石式”。其亭子的绘画特点为:在近景的陂陀之上画空亭,或近岸为叠置状平坡,中景湖面辽阔,远景丘壑高耸,整体水平线放低,此类作品给人以一种淡泊、超脱、旷达之感。倪瓒山水画中出现此类低矮亭子为元至正二十年(1360)至明洪武五年(1372)之间的常见图式。

观《枫落吴江图》中的亭子样式,应为“孤亭树石隔江山石式”(图2)。相比较同时期的亭子画,对比发现倪瓒作品中亭子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是小于1的,但在此幅画中,其高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不符合同时期的亭子高宽比。其次,对比目前被认为是倪瓒真迹的《容膝斋图》中的亭柱(图3),其轮廓线简单有力,但从《枫落吴江图》来看,其用墨浓郁,并且用笔迟疑、顿挫,没有利落之感。

三、《枫落吴江图》中树干、枝叶、树根、山石分析

(一)树干分析

“枯树寒林”是倪瓒山水画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体现其独特绘画技艺的表现之一。《芥子园画谱》有言:“世之仿云林者,多作顶门棍、系马桩,辄诩诩自负,不知云林于此道深入堂奥,下笔有一往深邃之气。试观云林所作《狮子林图》,树法大备……以见世所仿摹,不过云林之一枝半节,非全体也。”③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倪瓒绘画的独特性,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模仿的。

倪瓒画树干的方法为“双勾法”,何谓“双勾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劲健坚实的笔法(如十八描)勾描出物象后,再用分染、积染等设色技法,将相应的墨、色填入粉本。通过观察倪瓒其他作品可以看出他画的树干,讲究结构,用笔圆转,线条遒劲有力、修长挺拔,力求表现出树干的挺拔、有力。反观《枫落吴江图》中画的树干(图4),“双勾法”画树干似乎差點意思,并且可以看出树干的轮廓线不够流畅、软绵无力、断断续续;其墨线边缘有毛、涩现象,不够流畅;墨色不匀,中间有一部分的线条用墨很浅,让人感觉树快要折断了,没有体现出树木的挺拔。

再进一步分析其树干上的细节。倪瓒画树干轮廓多变,线条流畅,且可以看出其在树干上也画了疤痕。其疤痕不是简单地点一个墨点,而是先用笔墨勾勒出简单的形状,然后用墨对疤痕的结构进行表现,讲究墨色的深浅变化,生动形象。再来观察《枫落吴江图》里树干上的疤痕(图5),外部的墨线似乎不是后面添上去的,而是在画树干的时候顺手一起画下来的。与树干相比,疤痕周围没有墨色变化,其中间疤痕形状是细长形,而倪瓒其他作品树干上的疤痕结构较宽,此作品中间的疤痕结构似乎较为随意。

(二)枝叶分析

通过对倪瓒其他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发现,其树干方向为“四面出枝”。从《容膝斋图》《雨后空灵图》和《渔庄秋霁图》(图6)中可看出,倪瓒画树多画枝、少画叶,表现出“四面出枝”的绘画规律,以及“四面出枝”后树的立体感、空间感,并且基本上是左上密右下疏,进行很好的空间构图处理。其次,枝叶之间也有层次感,靠近枝干的部分用墨会比较浓。

《枫落吴江图》中树枝的特点的确是“四面出枝”,其整体布局也基本是左上密右下疏。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树干上的叶子相较于其他作品会多一些,用墨比较杂乱,层次感不强,稍显凌乱,而且缺乏挺拔感,有软塌之感。加之其题跋中有提到为“至正丙午秋”,秋天树木应多为寂寥之感,但此画中的枝叶并没有体现出倪瓒在其他作品中的萧瑟之感。

其次,通过观察倪瓒真迹作品中树枝的画法,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鹿角、蟹爪”画法。《芥子园画谱》云:“蟹爪画法必须锋芒毕露,如书家所谓悬针者是。可配荷叶皴,以笔法皆主犀利也。焦墨画之,再以淡墨罩染,便成烟林。”又云:“鹿角画法最有致,宜写秋林,不杂他干。或以浓墨加于众树之顶,有如鸡群之鹤也。”结合《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竹石乔柯图》等作品可看出倪瓒画树枝多以“鹿角枝”“蟹爪枝”为主,出枝清晰有力度,且画面中央多以“蟹爪枝”为主,左右两侧以“鹿角枝”为主(图7)。

仔细观察《枫落吴江图》中的枝干,會发现树枝之间没有提按转折的变化,也没有力量感与垂挂感。虽然作品里树枝的构图基本符合中间为“蟹爪枝”、左右两侧为“鹿角枝”的布局,但“鹿角枝”不够挺拔,中间的“鹿角枝”部分看起来体现不出其处于树枝之顶,并且“蟹爪枝”也不够锋芒犀利,有种软塌塌的感觉,与倪瓒其他作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图8)。

(三)树根分析

倪瓒真迹中的树根形状似爪形,半隐半现,体现出根部的力量感。根部刚劲有力,体现出根部抓地感强烈以及树木蓬勃生长的势头。

《枫落吴江图》中的树根全藏,而且也不似爪形,中间树根部分甚至直接插进土中,没有结构和力量感,根部用笔也比较模糊不清,转折的地方没有体现出笔力,似为轻轻带过(图9)。

(四)山石分析

山石是倪瓒作品中重要的绘画元素,表现方法独到,布局结构也独特以及富有变化。通过对倪瓒其他作品的分析,发现其近处陂陀的结构类型多为“土石结构”,少部分为“土结构”,画山石用的方法大都用披麻长皴,坡岸结构清晰、造型明朗,皴法灵活多变、疏密得当。如《渔庄秋霁图》中的近岸陂陀,以披麻皴出陂陀结构,用折带表现土石融合的块面感,属于典型的“土石结构”。

其次,轮廓线硬朗,曲直得当,虚实变化明显,有的部分轮廓线锋利,显现出石头的硬朗,有的地方线柔但是有劲,将石头的各种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枫落吴江图》中近岸的石头外围的轮廓线随意简单、简单粗糙、软绵无力,有的地方重复描绘,体现不出石头的硬朗之感。其次,倪瓒近处的石头之间呈“叠糕”状,但是在此幅作品中,“叠糕”状并不明显,就是简单地画出轮廓后加以描绘(图10)。在笔墨皴法方面,该作品既无披麻皴的遒劲柔韧,也无折带皴的方折刚硬,线条柔弱无力,随意简单,可谓没有确切的皴法规律;且墨色呆滞无轻重变化,导致前后关系不分、阴阳向背不明,空间感比较差。

从坡石的点苔来看,倪瓒点苔皆在结构石纹之处。他曾有云:“石纹内用点苔,不可多皴。”据画面分析看出其横点居多,且用点不多,但位置极为讲究(图11)。

《枫落吴江图》中的水纹(图12),用笔横铺豪扫,尾部绵柔无力,加以画上一些枯线以衬托,在水纹旁边还以直线加以勾勒,这种画法并不符合当时倪瓒绘画水纹的特点。其次,水纹给人的感觉有混乱之感,毫无清逸、淡雅之感。

四、《枫落吴江图》中书法分析

不同时期画家的书法也会有些许区别,张孝玉先生将倪瓒书法特点分为三期:早期书法(至正十三年之前)具有清劲圆润的特征,中期(至正十三年到明洪武元年)趋向圆熟,晚期(明洪武元年之后)则具有平淡天真、简易率真的风格。如若根据记载,《枫落吴江图》应符合倪瓒后期书法的特点。

与《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的书法进行对比,《枫落吴江图》中的书法比较迟缓,下笔比较软,落笔不够干净利落,笔画之间有连结。《容膝斋图》中的“酒”“卮”字以及《渔庄秋霁图》中“浦”“成”字的横结构,最后都会有回钩一笔,但《枫落吴江图》中的“酒”“卮”字的横结构都没有回钩一笔,而是感觉“顿”了一下,不符合倪瓒的书写特征(图13)。

五、《枫落吴江图》印鉴概述

此幅画中有两类钤印:一是鉴藏宝玺印,包括“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二是收传印记,包括“太原王氏”“长安”。

其中,“乾隆御览之宝”位于中间最上方,其次为“嘉庆御览之宝”,最后为“宣统御览之宝”。画面右下方最上为“三希堂精鉴玺”,其次是“宜子孙”的盖印。左上方题跋的始与尾分别有“青山白玉”与“玉堂清趣”印,左下从上至下依次为“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印。在右下角有“太原王氏”“长安”的收传印记。

由此可知,此幅作品为倪瓒绘制并且撰写题跋,随后由王汝玉收藏,在题跋前后还有“玉堂清趣”“青山白玉”的印记,经过清朝数代皇帝收藏。

此幅作品的著录包括《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111)、《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18-219)、《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287-288)。

六、总结

《枫落吴江图》为倪瓒晚年所作,其表现的是秋天的景象,整体意境孤远寂静。从画面整体来看,符合倪瓒晚年绘画所作的基本意象——山石、亭子、树木等,但仔细分析,有些部分尚存疑问:一是《枫落吴江图》中亭子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与同期的其他作品有所差别;二是其树木树枝虽是“四面出枝”,但是“鹿角枝”“蟹爪枝”、树干、枝叶、山石的画法与倪瓒其他作品有所差别;最后,分析画作上的书法,发现并不符合倪瓒书写字体的形态。因此,综合分析整幅作品中绘画与书法部分存疑,应不是倪瓒真迹。

注释:

①源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画珍品欣赏:元代部分》.

②源自元代倪瓒《枫落吴江图》.

③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芥子园画谱[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楚默.楚默文集·倪云林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故宫博物院.故宫珍本集刊:石渠宝笈(全三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徐邦达编.中国绘画史图录[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04.

[4]徐邦达.徐邦达论古书画汇集(壹·古书画鉴定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5]师文文.2015年北京中鸿信秋季拍卖会拍品“倪瓒《秋林图》”辨伪[D].华东师范大学,2022.

[6]刘惠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倪瓒《秋林野兴图》”辨伪[D].华东师范大学,2022.

[7]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芥子园画谱[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8]孙梦丽.倪瓒书画题跋略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2):148-153.

[9]马琨.倪瓒山水画中的“萧散之趣”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22.

[10]朱良志.倪瓒绘画的时间思考——从倪瓒画中的题跋谈起[J]. 中国书法,2021(09):19-43.

[11]穆瑞凤.倪瓒《水竹居图》的收藏及艺术特征初探[J].美术,2021(06):113-117.

[12]朱海燕.简论元代山水画的尚逸气象——以倪瓒山水画为例[J].美术观察,2021(04):64-65.

作者简介:

贺叶琳(2000—),女,汉族,湖南双峰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倪瓒鉴赏
倪瓒的洁癖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图说书法(155)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倪瓒·墨竹诗》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紫砂陶艺鉴赏研究
紫砂陶艺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