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课后阅读材料”运用探析

2023-06-27陈超群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6期

陈超群

统编教材在课后安排了大量的课后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课后阅读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笔者以四年级教材中的课后阅读材料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

一、把握课后阅读材料的情况

统编教材中安排的课后阅读材料有三类,即资料袋、阅读链接和部分练习题中的片段材料。教师要想把握课后阅读材料的情况,可以从内容和类型两个层面进行梳理。

一是把握好基本内容。课后阅读材料是编者根据课文学习需要安排的。一般来说,资料袋安排在最前面,部分练习题中的片段材料居于中间,阅读链接出现在靠后的位置。资料袋有文本与图文结合两种形式,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知识背景、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等。部分练习题中的片段材料通常以语段和语篇的形式出现,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练习题的训练要求。阅读链接也以语段和语篇两种形式呈现,其中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材料,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方法的理解及迁移运用。

二是把握好基本类型。与课文进行比较,教师就能发现课后阅读材料在选文上有着更丰富的类型,明显能够对课文学习起到补充、深化、拓展的功效。具体地说,教师可以从“型”和“体”两个角度梳理课后阅读材料。从“型”的角度看,在《观潮》一课的资料袋中,呈现的是非连续性文本,即地图与文字相结合来介绍钱塘潮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大潮是怎么形成的。从“体”的角度看,编者重视在不同文体渗透中让学生体会不同文体的特点。在《观潮》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叙事性文本的课后阅读材料中,编者安排了诗歌的阅读理解;在历史故事《西门豹治邺》中,编者安排了课本剧的编写、排演等学习任务;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课后习题中,编者安排的片段材料与课文形成了说明性文章两种语体的对比。

二、明确课后阅读材料的作用

基于上述梳理,对于统编教材中的课后阅读材料,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照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明确其在教学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是以整体形成合力。习得有组织的整体性知识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课后阅读材料的编排就是为了与文本形成一个小规模的整体性训练,再由多个小规模组建大单元学习任务。在《白鹅》一课中,编者安排在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是《白公鹅》。学生阅读这样两篇同中有异的文章,自然会进行比较,从中把握表达对象上的共同点,加上对鹅的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再体会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形成对表达喜爱的动物采用欲扬先抑表达方法的认知。由此,学生会在主题体现、知识互补、有序表达上强化认知图式,积淀整体感知素养。

二是以鉴赏发展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中,设置了四大学习实践活动,即识字与写作、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鉴赏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统编教材课后阅读材料的安排,就能够体现以比较阅读进行鉴赏的作用,学生可以学会鉴赏,拓展阅读视野。如《蟋蟀的住宅》的课后练习,既安排了《昆虫》的片段,又安排了《燕子窝》一文。学生将它们与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阅读,既能够感受到法布尔独树一帜的表达特色,又能认识到对同一种或同类事物进行介绍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

三、制定课后阅读材料的运用方略

课后阅读材料尽管都是安排在课后的,但在教学中并不是都放在课后来处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其有机融入不同的教学活动中。

一是在丰富两种经验中运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往往需要借助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就能切实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效运用两种经验。如课文《琥珀》中链接的关于“琥珀”的知识,课文《蟋蟀的住宅》中链接的关于“蟋蟀”的知识,还有课文《观潮》中链接的关于“钱塘潮”的知识等,教师就可以从“前理解”的角度精准定位,让学生在预习中进行阅读,使学生从中获得必要的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二是在对比阅读中运用。小学语文阅读中解释、理解特定文本是基础性学习,而在特定内容解释、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课后的阅读材料,助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如在《观潮》的学习中,在通过形状与声音感受潮来的情形时,教师可以引入课后练习题中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其七)》,指导学生抓住“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高数丈”“触山回”“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等关键词句进行对比阅读,理解钱塘潮的壮观。

总之,课后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还有多方面的用场,都需要教师真正站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立场去运用,这样才能落实编者意图,切实发挥课后閱读材料的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