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合教学例谈

2023-06-27鱼丽娜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力布牛郎老牛

鱼丽娜

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统编教材创新编排的重要体现,从三年级起在每个单元页中以提纲的形式呈现,对整个单元各板块教学起到统整的作用。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展单元整合教学,围绕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有梯度地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下文以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探寻围绕“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开展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

一、补充情节,丰富复述内容

民间故事往往存在留白,这就为创造性复述提供了表达空间,这种表达通常是通过补充情节来完成的。

如《牛郎织女》中有“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这个句子把老牛与牛郎的关系很“亲密”写得既细致又独特,一是用“温和的眼神”看,二是用舌头“舔”牛郎的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挑战:把两种情形写得更生动一些。學生讨论后提出可以加上牛郎的感受:在“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后,写出“牛郎觉得老牛对他非常关心”;在舔舔手之后可以写“牛郎一下子想起了母亲抚摸他的感觉”。这样的补充就是学生顺着原文往深处、细处想。既然课文中精彩的句子都还可以补充更丰富的内容,那么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用来补充留白的内容。如“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很显然这是概括性的交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常常”补充出具体的时间,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具体化,写出牛郎最想告诉老牛的事情,如山前的村庄里有户人家,夫妻非常恩爱……这样的情节补充就为后文老牛帮助牛郎作好了铺垫。

二、转换视角,体验不同角色

在民间故事单元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转换角色开展创造性复述活动,也就是转换叙述的视角,形成新的阅读体验。

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讲述者对故事中所有人物的一切都清楚、明白。从民间故事讲述人的角度看,需要对这一故事从新的叙述视角进行表达,即从海力布的角度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角度来讲述。从海力布的角度讲述,涉及人称变化,需要以第一人称“我”进行讲述,但不是仅仅把课文中的“海力布”改成“我”就行,与之相应的还可以在有些情节中加上“我”的内心活动,如“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实在太好了”,就可以这样讲述:“我想,作为一个猎人,能够听懂动物说的话那就太好了,比得到多少珍宝都重要呢!”另外,结局的表述“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也需要改变为“我刚把得到宝石的情况说出来,再说出鸟儿说的话,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三、变化顺序,呈现多样表达

民间故事是在口口相传中流传的,有的学生在没学习课文前已经从不同途径了解甚至熟悉了相关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故事的表达顺序,即换一种方式讲述民间故事。

本单元课文中的民间故事都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叙进行表达的。根据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插叙、倒叙来讲述故事。以《牛郎织女》为例,课文第3自然段讲述牛郎把那头牛照看得挺周到,教师可以来一段插叙,交代一下后面表现神奇的老牛的来历:“牛郎身边的这头牛并不是普通的牛,它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的!金牛星还在天上的时候,有一次和月老喝酒,在月老离开时看到了姻缘簿上写着牛郎织女是一对夫妻。后来,金牛星触犯天条,被贬下凡,成了牛郎家的这头牛。”这样的插叙能够有效补充故事的来龙去脉。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结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无数的喜鹊在天河上架起一座神奇的桥,让两边的牛郎与织女在桥上相会。这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要从头说起……”

总之,在民间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在单元整合中采用补充情节、转换角色、变化顺序等策略,可以有效落实“创造性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海力布牛郎老牛
猎人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缩写
民间故事之牛郎织女的传说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老牛(之二)
老牛
《猎人海力布》缩写
缩写《猎人海力布》
老牛垦荒
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