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授权赋能教育对癌痛患者疼痛缓解和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3-06-26林优通信作者蔡妙国

医疗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压豆因性癌痛

林优(通信作者),蔡妙国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7000)

癌痛是癌症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肿瘤病程的不同时期,中晚期疼痛更明显[1]。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癌症患者逾1 000 万,约有1/3 患者伴不同程度癌痛,其中约有70%~80%为晚期患者。癌痛是导致患者产生癌因性疲乏,影响其睡眠质量,造成治疗依从性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2]。自我效能为个体在情境中对个体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在面临困境或其他任务时相信自己有足够能力克服或胜任的信心。有研究认为,自我效能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较高的心理支持,改善其癌因性疲乏[3]。一般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医疗知识支撑,改善其认知程度,将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授权赋能教育以患者作为宣教的中心,施教过程中教育者与患者为平等合作关系,通过宣教使患者认识自身行为的益处,驱动自我管理,纠正错误行为,为自身健康做出努力[4]。已有报道发现,授权赋能教育较常规宣教更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自我效能[5]。耳穴压豆为中医常用外治止痛法,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平衡阴阳之功,可调节脾胃功能,缓解疲劳,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减轻机体疼痛[6]。为探讨耳穴压豆联合授权赋能教育对缓解癌痛患者疼痛、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1 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癌痛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56 例癌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34~76 岁,平均(51.22±5.35)岁;肿瘤类型:肺癌18 例,胃癌9 例,乳腺癌4 例,结直肠癌12 例,宫颈癌1 例,其他1 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或中专20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肿瘤分期:Ⅱ期10 例,Ⅲ期23 例,Ⅳ期12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25 例;年龄35~74 岁,平均(50.61±5.07)岁;肿瘤类型:肺癌20 例,胃癌11 例,乳腺癌6 例,结直肠癌15 例,宫颈癌2 例,其他2 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或中专23 例,大专及以上18 例;肿瘤分期:Ⅱ期12 例,Ⅲ期30 例,Ⅳ期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批号:K20221029)。

纳入标准:年龄>18~<80 岁;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疼痛由肿瘤引起,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超过3 分[7],接受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未接受其他镇痛方案;临床分期为Ⅱ~Ⅳ期[8],预计生存期超过3 个月;精神、智力、认知、行为正常,非文盲,已完成问卷、量表调查;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评分≤3 分;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近4 周遭遇除肿瘤外的其他严重创伤事件;心、肝、肾、肺严重病变;过敏体质;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环境介绍、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常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功能锻炼方法)、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口腔卫生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

对照组接受授权赋能教育干预,具体如下。

建立授权赋能教育小组。组内成员包括1 名肿瘤科医师,1 名护士长(组长),4 名护士(有3 年以上专科护理经验,学习、沟通能力较强),医师与护士长共同负责制定基于授权赋能教育的癌痛患者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制定疼痛护理单、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对组内护士展开授权赋能教育理论培训,并介绍各评分量表使用方法,巩固各类镇痛药物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护士考核通过后负责各项护理措施的开展。

动员阶段。由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癌痛患者宣讲授权赋能教育的理论与意义,强调患者个体积极参与护理的重要性,动员其积极参与护理过程。

实施阶段。(1)建立医疗信息支持,由护士首先调查每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治疗情况等,根据患者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及治疗方案,耐心向其解释药物作用,使其了解治疗配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患者擅自停药或漏服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其遵医行为。(2)确定问题,护理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建立同伴合作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你认为肿瘤对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你认为癌痛能够忍受吗?”“针对癌痛的问题自身是如何调节的?”“你认为现阶段最不能忍受的问题是什么?”),使患者配合思考,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梳理,以明确患者的期望、困惑及问题,了解护理需求。(3)制定计划,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询问患者针对此问题目前计划怎么做,从护士专业方向给予患者建议,并与其共同制定计划,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提供建议,以中立、客观的态度解答患者的问题,要求患者自主参与行为改变计划的制定,使其明确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驱动其自我改变;若患者无法立即接受护士意见,应表示理解,并给予其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求及强制患者立即做出改变。(4)为患者提供学习及成长的机会,护士向每位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内容包括癌症知识、用药指导、止痛小窍门、饮食建议、运动计划等,依据患者接受能力、认知程度及沟通结果,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目前最迫切关心的问题,形式以共同讨论、一起学习、多媒体辅助的方式,如出现癌痛如何转移注意力,建议其依据疼痛出现的规律,调整活动安排,指导无法转移疼痛的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在催眠轻音乐的背景下放松全身肌肉,注意呼吸节律,进行引导想象;建议患者进行可耐受的锻炼,包括散步、快走等,提高心肺耐力,30 min/次,1 次/d;在饮食方面,因服用止痛药物可能存在便秘情况,指导患者服药后多饮温开水,适当服用蜜糖,配合腹部按摩缓解便秘,日常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食高维生素及高纤维果蔬,督促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习惯。(5)情感支持,将对患者的情感支持贯穿护理全过程,督促患者家属与患者共同积极克服问题,建立家庭支持,告知患者以不同方式应对癌症治疗可能存在的影响,鼓励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提升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邀请同伴共同交流战胜癌痛经验,分享个人镇痛小妙招,帮助其调整生活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主穴选择神门、三焦、皮质下、交感、肺,并依据癌痛部位选择乳腺、盆腔、颈、胸腹部等区域疼痛敏感点,每次选择6 个穴位,消毒耳廓皮肤,探棒确定穴位反应点,将王不留行籽胶布贴敷于耳穴,左右双耳交替贴压,略有酸胀感或患者自觉循经络放射传导感,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每个穴位按压30~60 s,每日按压4 次,每日左右耳更换1 次,睡前20 min 加强按压1 次。

两组均干预4 周。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疼痛缓解情况、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感、睡眠质量作为观察指标。

1.3.1 疼痛缓解情况

于干预前、干预4 周后,采用NRS 评分[9]、疼痛控制障碍评估工具(barriers questionnaire,BQ-L)[10]评估。NRS 由患者依据疼痛程度进行自评,评分为0~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9 分表示重度疼痛,10 分表示剧痛无法耐受。BQ-L 包含与疼痛控制相关的10个条目,采用6点计分法(0~5分),共5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控制障碍程度越高。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每日疼痛持续时间。

1.3.2 癌因性疲乏

干预前、干预4 周后,由护理人员采用Piper 疲乏修订量表(Piper's fatigue scale,PFS)[11]评估。该量表包含感觉疲乏、行为疲乏、认知疲乏、情绪疲乏4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范围为0~1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越高。

1.3.3 自我效能感

干预前、干预4 周后,由护理人员采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 pain self- efficacy scale,CPSS)[12]评估。该量表包括疼痛管理自我效能(5 个条目)、躯体性自我效能(9 个条目)、症状应对自我效能(8 个条目),共22 个条目,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效能越好。

1.3.4 睡眠质量

干预前、干预4 周后,由护理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3]评估。该量表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维度,每个维度以0~3 分计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研究所观察计量数据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以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NRS、BQ-L 评分及每日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NRS、BQ-L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每日疼痛持续时间较干预前缩短,且观察组NRS、BQ-L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每日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s)

注:NRS 为数字疼痛分级法,BQ-L 为疼痛控制障碍评估工具

组别 例数 NRS 评分(分)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4.96±0.75 2.73±0.58 25.094 <0.01对照组 45 4.94±0.69 3.34±0.71 15.333 <0.01 t 0.138 -4.753 P 0.891 <0.001组别 例数 BQ-L 评分(分)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2.34±0.36 1.11±0.32 27.072 <0.01对照组 45 2.41±0.43 1.51±0.27 17.250 <0.01 t-0.890 6.687 P 0.375 <0.001组别 例数 每日疼痛持续时间(min)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20.02±4.36 4.35±1.06 43.271 <0.01对照组 45 21.01±5.23 5.97±0.55 34.911 <0.01 t-1.038 -9.290 P 0.302 <0.001

2.2 两组癌因性疲乏比较

干预前,两组PFS 中感觉疲乏、行为疲乏、认知疲乏、情绪疲乏4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PFS 中感觉疲乏、行为疲乏、认知疲乏、情绪疲乏4 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F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PFS 评分比较(分,±s)

注:PFS 为Piper 疲乏修订量表

组别 例数 感觉疲乏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6.25±1.79 4.23±1.35 9.628 <0.01对照组 45 6.31±1.85 4.89±0.97 2.997 0.003 t-0.165 -2.756 P 0.869 0.007组别 例数 行为疲乏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5.84±1.74 4.01±0.63 3.051 0.001对照组 45 5.93±1.68 4.74±0.71 3.537 0.001 t-0.262 -5.469 P 0.794 <0.01组别 例数 认知疲乏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5.45±0.75 3.97±0.52 7.424 <0.01对照组 45 5.51±0.83 4.44±0.76 5.316 <0.01 t-0.381 -3.680 P 0.704 0.001组别 例数 情绪疲乏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6.02±1.06 4.03±0.51 6.006 <0.01对照组 45 6.11±1.12 4.65±0.69 4.700 <0.01 t-0.414 -5.190 P 0.680 <0.01

2.3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干预前,两组CPSS 3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患者CPSS 3 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PSS 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CPSS 评分比较(分,±s)

注:CPSS 为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

组别 例数 疼痛管理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2.65±2.78 15.78±2.63 2.138 0.035对照组 45 12.76±2.53 14.83±1.52 2.087 0.040 t-0.206 2.999 P 0.838 0.003组别 例数 躯体性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24.52±2.74 30.36±1.93 2.019 0.046对照组 45 25.01±2.36 28.63±1.24 2.348 0.021 t-0.949 5.208 P 0.345 <0.001组别 例数 症状应对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20.69±2.36 25.14±2.02 2.153 0.034对照组 45 20.73±2.22 23.63±1.77 2.118 0.037 t-0.087 3.943 P 0.931 <0.001

2.4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 7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PSQI 7 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PSQI 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PSQI 评分比较(分,±s)

注:PSQI 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86±0.35 1.06±0.24 15.981 <0.001对照组 45 1.89±0.41 1.36±0.37 10.836 <0.001 t-0.397 -4.918 P 0.693 <0.001组别 例数 入睡时间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75±0.32 1.15±0.26 16.257 <0.001对照组 45 1.77±0.34 1.38±0.21 15.368 <0.001 t-0.304 -4.805 P 0.762 <0.001组别 例数 睡眠时间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91±0.26 1.05±0.33 15.981 <0.001对照组 45 1.93±0.24 1.45±0.28 16.254 <0.001 t-0.398 -6.471 P 0.692 <0.001组别 例数 睡眠效率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75±0.36 1.08±0.31 14.073 <0.001对照组 45 1.73±0.41 1.39±0.22 13.416 <0.001 t 0.261 -5.658 P 0.795 <0.001组别 例数 日间功能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79±0.35 1.15±0.32 14.073 <0.001对照组 45 1.81±0.29 1.49±0.21 16.905 <0.001 t-0.308 -6.141 P 0.759 <0.001组别 例数 睡眠障碍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95±0.31 1.22±0.26 16.542 <0.001对照组 45 1.97±0.28 1.48±0.31 14.326 <0.001 t-0.336 -4.584 P 0.737 <0.001组别 例数 催眠药物 t P干预前 干预4 周观察组 56 1.76±0.31 0.97±0.22 17.791 <0.001对照组 45 1.75±0.26 1.34±0.17 19.657 <0.001 t 0.173 -9.272 P 0.863 <0.001

3 讨论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且难以耐受的消极感受,是加深患者恐惧、加重其焦虑的根本原因[14]。据统计约有33%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伴随癌痛,接受姑息治疗的晚期及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癌痛发生率超过60%[15]。目前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癌痛控制不理想,导致其治疗耐受性降低,丧失对未来及生活的希望。据相关调查显示,采用一般医疗镇痛干预措施,约有1/2 的癌痛患者的癌痛无法完全缓解[16]。一般认为癌痛是身心、生物学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故对其护理不仅需重视减轻躯体疼痛,仍需关注身心方面,通过提升自我效能促成个体积极调控疼痛,减轻躯体不适感。授权赋能教育以围绕挖掘患者自身潜能,引导其开展自我管理为核心展开,强调调动患者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疾病管理,通过提高认知程度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措施开展,以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目前该干预方法已在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管理中获得满意效果[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 周后,观察组NRS、BQ-L 评分,每日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CP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耳穴压豆能促进癌痛患者疼痛缓解。中医认为癌痛分为“不荣”“不通”则痛两大类,前者与气血亏虚、经脉失养有关,后者与气滞不畅,火、毒、痰、邪瘀阻脉络有关,因此应重视行气止痛、扶正祛邪、活血散瘀。耳穴疗法属中医典型外治法。中医认为,耳廓各腧穴对应五脏六腑,通过耳穴压豆可刺激对应反应点,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且该方式便捷简单,能持续刺激穴位,缓解疼痛、疲劳,尤以王不留行籽常用,其自身具备止痛消肿、活络通经之效,配合耳穴按揉刺激,更能减轻躯体疼痛[19]。且选择神门、三焦、皮质下、交感、肺等穴位为主穴,其中耳穴压豆神门、皮质、三焦等穴位有解痉镇痛之效,交感穴有助于通畅脏腑之气血,肺穴则可发挥补益解表之效,配合各疼痛刺激点可缓解疼痛,调节脏腑功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4 周后,观察组PFS、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PS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耳穴压豆的癌痛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有明显减轻,自我效能感提升,且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为:授权赋能教育强调患者在宣教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由原本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护士仅提供建议,使患者充分明确自身对癌痛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自我效能、自信心、责任感,并依据每例患者的个体化特点与其共同商定管理计划,建立情感支持,解决目前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其积极参与癌痛管理,提高自我效能,减轻癌痛带来的疲乏感,减少负面情绪,降低担忧、恐惧、焦虑程度,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20]。而配合耳穴压豆,按揉神门穴,止痛、安神、镇痛,按压皮质下穴位,同时化痰安神,通络止痛,促气血畅通,抑制致痛因子释放,促进分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故可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机体耐受性及免疫力,促使其正确面对癌痛刺激,增强个体责任感,提升自我效能感,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助于减轻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联合授权赋能教育能减轻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癌因性疲乏感,提升患者自我效能,进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压豆因性癌痛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