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2023-06-26徐斌吴诗频叶丽掀曾艳艳
徐斌,吴诗频,叶丽掀,曾艳艳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医院·福建省老年医院 (福建福州 350012)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发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经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后,虽然能够短暂稳定患者病情,但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导致愈后较差[1-2]。因此,健康合理的管理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诊疗服务途径,可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延续性护理[3]。本研究将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旨在探讨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60 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0~70 岁,平均(55.32±3.12)岁;冠心病诊断分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6 例,稳定型心绞痛14 例;病程5~8 年,平均(6.28±0.36)年;心功能分级:Ⅰ级8 例,Ⅱ级12 例,Ⅲ级10 例。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0~65 岁,平均(55.29±3.16)岁;冠心病诊断分型:不稳定型心绞痛15 例,稳定型心绞痛15 例;病程5~7 年,平均(6.31±0.41)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0 例,Ⅱ级11 例,Ⅲ级9 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4]中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有心肌梗死发作病史;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出院时,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用药指导,并发放疾病健康宣教手册;开通24 h 热心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出院患者提出的疑问。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干预小组:由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康复专科护士、社区护士组成干预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掌握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冠心病急救知识。(2)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出院前,由医护人员收集患者的康复需求和一般资料,并将资料导入信息平台,小组成员共同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制定分级诊疗护理管理计划。(3)实施分级诊疗护理管理计划:利用信息平台评估患者的病情,明确患者病情所处阶段,通过信息平台与各诊疗平台联系并指导患者到相应诊疗医院就诊;针对心功能分级Ⅲ级冠心病患者,急诊接到接诊信息时,为心绞痛发作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急救人员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诊治;针对心功能分级Ⅱ级冠心病患者,由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若无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由康复科医师针对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并定期播放疾病康复锻炼视频,由康复专科护士监督其进行康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有任何不适,立即停止训练,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随时调整康复训练内容;针对心功能分级Ⅰ级冠心病患者,由社区诊疗医院管理,通过信息平台了解患者的一般信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解答患者疑问;使用信息平台每周随访1 次,每次随访10 min,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及病情恢复情况,并督促其定期复查,连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功能、心绞痛发作情况、健康行为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心功能水平:干预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江苏佳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型号:JH-950)检测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descending artery,LAD)。(2)心绞痛发作情况:干预前后,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3)健康行为: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科学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的情况。(4)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干预后,两组LVEDD、LAD 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LVEDD、LAD 比较(mm,±s)
表1 两组LVEDD、LAD 比较(mm,±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LVEDD 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AD 为左前降支
组别 例数 LVEDD LAD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61.42±4.35 44.36±3.78a 54.53±3.65 41.23±3.12a对照组 30 61.39±4.37 47.56±3.84a 54.49±3.59 44.56±3.56a t 0.027 3.253 0.043 3.853 P 0.979 0.002 0.966 <0.001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干预前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短,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发作次数(次/周)发作持续时间(min/次)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4.54±0.56 2.54±0.23a 5.65±0.45 3.68±0.32a对照组 30 4.44±0.55 3.32±0.22a 5.58±0.65 4.65±0.32a t 0.698 13.423 0.485 11.740 P 0.488 <0.001 0.630 <0.001
2.3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后,两组科学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行为占比均较干预前大,且观察组占比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例(%)]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并按疗程规律服药是预防冠心病复发的重要措施[5]。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在出院后无法接受专业人员的规范康复指导,加之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导致疾病愈后不良、生命质量下降[6]。常规护理管理虽然可以在患者住院时为其提供一般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出院后这种护理模式随之中断,只能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无法更深入地针对性引导患者进行诊疗。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方法通过信息平台对不同病情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级,使患者能快速接受诊治和护理,从而利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7-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LVEDD 及LAD 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方法通过信息平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到相应诊疗医院就诊,并由康复科医师制定康复计划,定期发送疾病康复锻炼视频,针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管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从而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冠心病患者在情绪激动、劳累、饱食等情况下,心脏负荷增加、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致使冠状动脉的供血无法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从而引发心绞痛发作[10-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干预后,观察组科学饮食、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行为占比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使患者维持健康行为,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方法,通过信息平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予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并定期对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及病情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督促和指导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诊,使患者维持健康行为,从而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12-13]。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平台的分级诊疗护理管理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并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使患者维持健康行为,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