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2023-06-26陈敏李明刘小伟通信作者赵晶龚伟
陈敏,李明,刘小伟(通信作者),赵晶,龚伟
1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000);2 上海东方医院吉安医院 (江西吉安343000)
类风湿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具有较强的致畸性,故尽早干预对改善患者病情、控制病情恶化等具有重要作用[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作为临床常用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强的灵敏度,但特异度较差,在其他风湿性或感染性疾病或1%~5%正常人群检验中均出现阳性表现,导致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存在局限性[2-3]。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和RF 的高滴度阳性可占确诊评分的50%权重,利于提升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可能性,但易出现漏诊[4-5]。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33 抗体早期诊断特异度高,但灵敏度低,同样存在漏诊现象[6]。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中的靶抗原波形蛋白为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多用于中胚层起源的细胞表达,于凋亡的巨噬细胞内肽酰精氨酸亚氨酶作用下可发生瓜氨酸化,为检出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有效参考[7-8]。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 年8 月至2021 年7 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MCV 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至2021 年7 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类风湿关节炎组,另选择同期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 例骨关节炎患者入骨关节炎组。类风湿关节炎组男38 例,女42 例;年龄24~73 岁,平均(48.59±2.37)岁;体质量指数19.84~22.37 kg/m2,平均(21.16±1.34)kg/m2。骨关节炎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22~75 岁,平均(48.63±2.28)岁;体质量指数19.92~22.41 kg/m2,平均(21.20±1.36)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凝血及造血功能异常;感染或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抽取所有参检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离心速度3 500 r/min、离心半径10 cm 离心10 min,获得上层血清。检测于7 d 内完成。采用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A200 型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72401577),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评定标准:RF>20 U/ml、抗CCP 抗体>5 U/ml、抗RA33 抗体>25 U/ml、抗MCV 抗体>20 U/ml 时,提示为阳性;联合检测时,若其中一项为阳性,则诊断结果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水平。(2)比较两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3)分析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水平比较
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水平均高于骨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 水平比较(U/ml,±s)
表1 两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 水平比较(U/ml,±s)
注:CCP 为抗环瓜氨酸肽,RA 为抗类风湿关节炎,MCV为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RF 为类风湿因子
组别 例数 抗CCP 抗体 抗RA33抗体 抗MCV 抗体 RF类风湿关节炎组 80 108.62±16.39 69.72±8.63 64.92±8.47 52.98±8.37骨关节炎组 40 4.46±0.94 10.05±2.37 9.82±2.15 10.40±3.08 t 40.076 42.847 40.419 31.0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骨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例(%)]
2.3 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RF 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高于抗CCP 抗体单项检测,低于抗RA33 抗体及RF 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准确度高于抗CCP 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CV 抗体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严重影响关节滑膜等组织,使患者出现不愈炎症、形成血管翳、滑膜增厚等现象,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软骨下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或致残,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9]。因此,尽早明确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对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破坏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在日常鉴别诊断中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0]。
抗CCP 抗体是近年来被发现的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过程中特异性较为明显,同时该指标被当作预测病情的重要指标,但抗CCP 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影响病情的判断[4]。RF 主要诊断IgM 型类风湿关节炎,对于其他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特异度较差,甚至于正常人群中也可检测出RF,使其在临床诊断中存在局限[11]。抗MCV 抗体中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部分为波形蛋白的瓜氨酸修饰残基,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而产生抗MCV 抗体,故可将其作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重要诊断标志物[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水平均高于骨关节炎组,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骨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抗体水平变化能够有效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程度,且阳性检出率及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RF 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高于抗CCP 抗体单项检测,低于抗RA33 抗体及RF 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准确度高于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MCV抗体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谭立明等[14]分析抗MCV 抗体、14-3-3η 蛋白和抗RA33 抗体等在类风湿关节炎检测中的意义,结果提示,抗MCV 抗体、14-3-3η 蛋白和抗RA33 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中抗MCV 抗体诊断价值最高,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综上所述,抗CCP 抗体、抗RA33 抗体、抗MCV 抗体、RF 单项及联合检测均可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但抗MCV 抗体诊断价值与联合检测相当,在疾病判断中可将其作为特异性指标,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有效参考,为临床进一步诊疗及病情评估等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