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高频超声检查对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3-06-26张学海
张学海
天津市西青医院 (天津 300380)
踝关节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损伤类型,且以外侧副韧带损伤居多。间接性外力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踝关节外侧扭伤在踝关节扭伤中的占比高达85%[1]。从损伤机制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当足跖屈内翻时,其外侧副韧带需要抵抗过度内翻与外旋的应力,因此,以孤立距腓前韧带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类型最为多见,其次是ATFL 与跟腓韧带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联合型损伤。ATFL 会与腓骨远端和距骨相连接,对距骨前移位与踝关节跖屈造成不同程度限制。CFL 则会跨越到踝关节与距下关节,对踝关节内翻与跖屈造成限制,这种损伤一旦发生,将直接影响整个踝关节的稳定性。临床有20%~40%的患者会产生持续的疼痛与慢性的踝关节外侧不稳,若损伤严重,又未能及时检出治疗,则会造成反复扭伤,甚至损伤患者的踝关节正常功能,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1]。高频超声与MRI 是当下临床用于诊断肌肉、肌腱以及软组织等损伤的常用技术,均有着良好的分辨力,且各有优势,但临床应用效果有所差异[2]。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中,多数研究针对的均是高频超声与MRI 用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诊断的检出率,而关于两者用于踝外侧韧带损伤类型的鉴别诊断研究较少,未能明确给出两者在不同类型损伤中的诊断效能[3]。基于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放射科于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接收的疑似踝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93 例,对MRI 与高频超声用于不同类型损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纳入我院放射科于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接收的疑似踝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93 例,其中男51 例,女42 例;年龄23~57 岁,平均(40.34±3.64)岁;病程3~74 d,平均(46.43±3.69)d;体质量42~88 kg,平均(59.34±5.71)kg;损伤原因:高处坠落37 例,交通事故26 例,扭伤18 例,其他原因12 例。
纳入标准:90 d 内有踝关节损伤史,伤后肿痛,关节活动受限,疑为踝外侧韧带损伤;行高频超声与MRI 检查;本人已知晓研究内容与目的,表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既往有踝关节手术史;踝关节畸形;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配合研究。
1.2 方法
MRI 检查:仪器采用1.5T MR 核磁成像仪(飞利浦),检查时,取患者仰卧体位,脚踝保持自然放松,由足先进,取其踝关节后位置,跖屈20°,对固定部位进行检查,避免患足内外旋;先以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开展横断位的扫描,TR 设定为3 200 ms,TE 设定为30 ms,增加使用脂肪饱和抑制剂功能,采集子加权成像以及T2WI 数据,以横断面作为基定位开展冠状位扫描,扫描模式包括双回波快速自旋回波(TR:3 200 ms,TE:30 ms)、自旋回波T1WI(TR:600 ms,TE:15 ms);矢状位同样以横断面扫描作为基础定位,运用脂肪饱和抑制功能,开展双回波快速自旋回波扫描(TR:3 200 ms,TE:30 ms),所有扫描视野均为180 mm,层厚设定为3 mm,层间距设定为0.3 mm,矩阵设定为256×256。
高频超声检查:仪器选择Resona 7 彩色超声诊断仪(迈瑞),线阵探头频率设定为6~12 MHz,沿着患者外侧韧带的走向开展纵断扫查,扫查过程中与健侧开展比较,再对患者进行足外旋、内旋以及内外翻等被动运动,于运动时开展动态扫查,仔细观察其纤维的连续性、韧带的厚度、关节积液、运动时韧带活动度与张力以及韧带周边软组织的血肿状态。
1.3 指标观察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病理结果确诊踝外侧韧带损伤为阳性,无损伤或非踝外侧韧带损伤则为阴性)。(1)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踝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2)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统计MRI 与高频超声对ATFL、CFL 及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损伤或复合损伤检出情况。(3)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损伤分级的检出情况:踝外侧韧带损伤分级标准如下,患者踝关节表层韧带损伤,韧带呈现过度拉伸,仅有ATFL 受损表现为Ⅰ级损伤;关节周边韧带损伤,韧带部分撕裂,同时有ATFL、CFL 受损表现为Ⅱ级损伤;踝关节周边韧带损伤且伴随骨折,韧带全部裂,同时存在ATFL、CFL、PTFL 受损表现为Ⅲ级损。(4)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用于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的踝外侧韧带损伤检出情况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3 例患者中共检出踝外侧韧带损伤阳性67 例,阴性26 例;MRI 检出真阳性65 例,真阴性24 例,出现误诊或漏诊4 例;高频超声检出真阳性52 例,真阴性18 例,出现误诊或漏诊23 例,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的踝外侧韧带损伤检出情况比较(例)
2.2 不同检查方法的踝外侧韧带损伤不同类型检出情况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3 例患者中共检出踝外侧韧带损伤67 例,检出率为72.04%;MRI 踝外侧韧带损伤检出65 例,仅出现误诊或漏诊2 例;高频超声检出52 例,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15 例;MRI 对踝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比较(93 例)[例(%)]
2.3 不同检查方法的损伤分级检出情况比较
MRI 与高频超声对Ⅰ级、Ⅱ级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对Ⅲ级损伤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检查方法对损伤分级检出情况比较[例(%)]
2.4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与高频超声相比,MRI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运动相关性损伤,同时也是医院急诊科日常接诊常见的损伤类疾病。踝关节是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个关节,而外侧副韧带则是保证该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组织结构,从前至后由多个部分组成,在韧带结构上,处于外侧的结构更加薄弱、松弛,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更容易受到损伤。临床数据显示,在人体踝关节损伤中踝外侧韧带损伤的占比超过90%,而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外力造成的关节内翻、过度跖屈等,踝外侧韧带损伤发生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踝关节炎、继发性踝关节不稳及慢性质踝关节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4]。由于损伤原因更加复杂,所以踝外侧韧带损伤相较于常规损伤致伤作用更大,很容易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产生完全性或者是局部性撕裂,损伤的程度、数量均有所差异,这也就意味着临床治疗方案也不同。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损伤类型、损伤程度等进行正确鉴别,是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影像学技术是当前临床用于诊断踝关节损伤最常使用的方法,如高频超声检查。一般来说,踝关节外侧韧带正常时,高频超声获取的图像呈现为中低回声,可以清晰显示结构,厚度通常在3~5 mm,动态扫查可以观察到较大的张力。而在踝外侧韧带受到损伤之后,内部的回声、张力、形态相较于健侧均会出现很大的差异[5]。如挫伤可以观察到韧带肿胀,但是连续性却比较好,回声显示不均匀;部分撕裂则部分区域显示出连续性变细或者是中断;完全性撕裂则主要显示为连续性中断,无回声区,断端处的回声明显增强。而踝关节外侧韧带正常时,MRI 显示为各个序列带状或者是条状低信号有改变,韧带显示为纤维条索样。踝外侧韧带发生损伤之后,韧带会发生形态学改变,边缘显示毛糙,韧带的厚度与宽度均会发生改变,韧带呈现为连续性完全或者是部分中断,关节间隙明显增宽,关节腔与脂肪的间隙出现异常[6]。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踝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对Ⅲ级损伤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I 检查用于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中效能良好,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频超声检查高。高频超声虽然检查价格低,但分辨率略低,只能依靠内部回声进行韧带是否断裂的判断,对于细微的踝关节整体解剖结构则难以识别,而且容易被脂肪组织所干扰,对于复合损伤的检出率比较低,临床应用有局限,漏诊风险较高[7]。而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非常高,成像更清晰,且不会被脂肪组织所影响,但其价格较高,操作比较复杂。两者各有优劣,临床可依据患者的病情与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MRI 检查用于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诊断中的效能良好,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