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与史的完美结合—读荀德麟新著《声律大运河》

2023-06-26鲁加专

江苏地方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声律大运河

◎鲁加专

(涟水县政协文化文史委,江苏涟水 223400)

荀德麟先生是我十分敬仰的前辈。先生才华卓荦,诗词歌赋,倚马立就;学识淹博,经史百家,茫无涯涘。他以诗人之禀赋而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皓首穷年,学术著作等身;在传统诗文创作方面,风格雄放典雅,成果丰赡。他是当今学科精细化之后极少数能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并行不悖的传统文人。荀先生的新著《声律大运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 年版)就完美地呈现了他在这两方面的综合成就,是真正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是当下很多学人所做不到的,也是不会做的,正如荀先生的夫子自道“另辟一条一般学人不便走的道儿”(《声律大运河·前言》),可见他本人对此书内容是十分自信的。

《声律大运河》以大运河地理跨度为横轴,以历史跨度为纵轴,深入浅出地向广大读者勾勒出一条血肉沃腴、骨骼丰健的历史长河、文化长河。书中图文并茂,内容述评兼具,体例别具一格,全面反映出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地理、风景、人文及民俗等。纵观书中的诗词创作和照片拍摄时间,可知作者为了研究大运河而断续进行实地考察的时间跨度前后竟达30 年之久,因此,这是荀先生研究几十年大运河的成果综合展示,是一部厚积薄发之著。书中的履印诗痕更可看成是一项专题研究的心血史,足见一位求真务实的学者的赤子之怀。

荀先生将大运河全程按照其地理连贯性特点及历史演变脉络划分为十个部分进行介绍,从大运河的北端所在地北京开始,系统地呈现运河沿线的市、县、乡镇等地历史古迹、遗址、风景名胜、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尤以运河之都—淮安部分最为详瞻,同时也涵纳了作者部分亲历的考察或文化活动。先生以串玉连珠的大章法使这条巨龙从历史时空里活络起来,让那些附着于大运河身上的无数珍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游人寻胜访古的航向。纵观全书,看似大笔勾勒,实质都是经过高度提炼之后的精华所在,“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个提炼过程的个中甘苦是外人难以体味的。

全书最耀眼的是,作者对大运河所孕育出的风土人情、历史风云,用史家的眼光、诗人的情怀进行尽情歌咏,这些诗词歌赋碑记竟有360 多首(篇),形成了书中独特的一道风景,也是精华之所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声律大运河》更是荀先生以咏运河为主题的一部专题诗集,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这些韵文涵盖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果没有对应部分的普及文字介绍,是很难读懂和理解的,因此这些韵文看似点缀,实质与普及文字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些韵文中有荀先生为家乡淮安所倾情创作的《运河之都赋》《高家堰赋》《清江大闸口赋》以及数篇碑记,集中体现出作者作为史志方家对家乡热爱之忱挚,对地方史研究之深透,成就之高卓。在歌咏诗篇中,先生或感慨遥深,如“买得风花与雪月,竟教黄海覆艨艟”(《题昆明湖》)、“呱呱芦隐凄凉地,似诉黄河恣意流”(《寻访古下邳城遗址》);或纵情放歌,如“只缘武库添神器,铁打江山直到今”(《题通州三教庙》),“会当一舒啸,四顾起惊鸿”(《登淮安水上立交喜赋》);或砭时婉叹,如“鸿雪足珍园囿护,冬瓜失后惜芝麻”(《漕运总督署遗址公园》)。而从“弹指一挥二千载,淮阴今又到梁园”(《灵璧赴归德道中即兴》)可感受到,在考察研究大运河的整个过程中,先生总是交杂着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激昂澎湃的文化自信心。

这些诗歌体裁多样,包括七绝、五律、七律、词、歌行古风、楹联、赋等,其中以七言绝律居多,艺术造诣高超。总体而言,七绝风致沉厚隽永,跌宕圆融,如《题景县舍利塔》“楼头不见岸头沙,藏宝名邦感物华。欲问漕河旧时景,十三层塔向风斜。”颇有李义山《夕阳楼》和杜牧扬州诸绝之风味,它如《咏什刹海》《考察通扬运河泰州段》等皆此类。七律以怀古慨今类为最上,古峻苍凉,沉雄浑健。如《登鳌头矶》“鳌头矶上认鳌头,错把鳌矶作蟹洲。虚落重新难觅渡,卫河依旧不分流。枯漕草木增离黍,新石碑铭忆刻舟。零落芜城非敢赋,商量携酒最高楼。”笔法似承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这类诗作还有很多,如《戊己山怀古》《寻访古下邳城遗址》《辛丑仲冬游河道总督署清晏园次韵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河下萧湖》等。歌行大篇则噌吰鞺鞳,气脉融畅,元气淋漓,远得盛唐发乳,而近承梅村、通甫诸先生。《通州皇木歌》极叙事、议论之能事,而又跌宕有致,收放自如。《钱塘大潮歌》则笔如森戟,风雨百怪,任其驱遣,振聋发聩,横绝千古。需特别指出的是,荀先生虽为传统文人,但其作诗并不迂守旧矩,而旧语新词皆为我用。如《参观G20 会址有感其二》云“一从峰会变曾经,此地难闲既爱您。万壑争流溅茂草,倩谁感叹涌蚨青。”以“既爱您”谐音“G20”而入诗,押方言韵,不觉拍案叫绝,精妙绝伦!而通篇亦谐亦庄,不失雅正之旨,正是以旧瓶装新酿的古为今用之成功实践。真是敢做“题糕”之辈,“信是诗家一代豪”!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中国的活态遗产,对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贡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寻迹考工百感沉,创痍时见惹操心”(《代序诗》其一)、“吾辈考量堤上下,山涛犹似撼心房”(《题二洪遗址》),荀先生对待这样一项巨大的文化遗产是虔诚的、敬畏的,深感研究之责任重大,功在千秋。在荀先生的努力之下,其家乡淮安早已获得了“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体现了一位朴实学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和“经世致用”的史家思想。因此,这部凝聚着他无数心血的集研究和创作于一体的专著在大运河研究史上更具有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声律大运河
让法治之光闪耀在大运河畔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大运河,行走山东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文心雕龙·声律》篇的两个学术渊源论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