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探索
2023-06-26张笑莹
张笑莹
【摘要】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基于“逻辑验证”“思维猜想”“理论实践”的学科,其中很多理论和公式都是通过理论推理归纳总结而成,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思维”“想法”“逻辑”“猜想”展示出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在充分凸显自身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话”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为常见的交流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借助对话教学开展幼儿数学活动教育能够拉近师幼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降低数学启蒙知识教育活动的乏味性和枯燥感。文章以对话教学的内涵解读作为入手点,概述了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价值,探索了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原则,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案例探索了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对话教学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130-03
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数学启蒙知识有着明显的基础性、应用性特征,且对于幼儿而言,数学活动中启蒙知识的逻辑性、思维性也较强,尽管属于初级数学启蒙知识,幼儿学习难度依然较大。根据数学学科发展特征来看,数学启蒙知识和数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猜想”“验证”“交流”“推理”得出的,在“猜想”“验证”“交流”“推理”过程中,“对话”的价值巨大。幼儿处于言语交流和思维培养的初级阶段,利用“对话”开展教学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利用“对话”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数学活动中的数学启蒙知识。因此,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是让幼儿感知“数学启蒙知识”、掌握“数学语言”、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迅速构建自身数学思维、数字认知的关键。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是一项沟通技能、语言技能、交流技能,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桥梁”。“对话”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是遵循“人本”思想的。依托“对话”,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情感就能产生碰撞和共鸣,进而完成思想交流、思维交流。所以,对话教学是基于思维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语言沟通、语言交流、平等对话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手段,旨在借助“对话”搭建一种倾向于平等和谐、思维沟通、思维交流的教学氛围。对于幼儿教育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来说,师幼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课堂氛围更趋于和谐,幼儿可以利用“对话”更好地进行思维表达、情感表达、问题追寻,教师可以利用“对话”更好地了解幼儿和引导幼儿。概而言之,对话教学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以人为本”“平等和谐”的教学理念,更多指向的是“教”与“学”的互动。
二、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价值
数学作为幼儿启蒙教育体系中重难点知识较多的学科,理论性、概念性和记忆性的知识特征较强,幼儿需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联,而不是纯粹理解知识即可。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能够保证幼儿在幼儿教师引导之下通过数学认知、数学表达、数学思考、数学分析、学习创新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将数学启蒙知识点的不同呈现内容进行串联学习。所以,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核心在于“对话”,即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将自己对于数学理论、数学概念、数学计算等数学知识的想法表达出来,并借助表达过程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分析,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幼儿数学活动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原则
(一)“以生为本”教育原则
在幼儿教育师生互动中,幼儿教师和幼儿是相对独立和相对平等的,即从幼儿教师的视角来看,每一个幼儿都应当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是一样的。所以,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需要幼儿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秉承着“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坚持幼儿发展为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对话沟通、对话交流、对话学习等可传递数学知识的过程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特长、兴趣爱好、短板、天赋等,并基于促进幼儿发展的理念激发和调动幼儿的互动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的潜能和智慧得到激发。同时,“以生为本”教育原则也是认识幼儿、相信幼儿、赏识幼儿的过程,是基于幼儿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引导和差异化教育。
比如,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摸清幼儿在哪一个数学活动环节会表现出天赋异禀的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抓住每一个幼儿的长处和短处。这样,幼儿数学活动的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就能以幼儿个性和幼儿兴趣作为对话的立足点,将幼儿天赋异禀的特性作为教育引导的“萌芽”,推动幼儿的学习品质、认知能力发展。
(二)温馨和谐情境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具体内容来看,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需要幼儿教师注意幼儿的活动表现、对话反应、情感需要、学习需求等,并及时针对幼儿对话进行“应答”,提高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成效。故而,在幼儿数学活动“对话”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从中创设出适合幼儿发展、适合幼儿对话、提高幼儿活动、强化幼儿表现的温馨和谐的师生互动情境。具体来说,温馨和谐师生互动情境需要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维度实现。其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教师基于幼儿实际活动需求、数学活动教育过程的幼儿对话、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等为幼儿提供的安全性、舒适性较高的物质环境,保证投放给幼儿的教育材料能够为幼儿自我表现、对话提供条件。精神环境主要指的是幼兒需要的情感和对话,即幼儿教师在师生对话过程中需要将“和蔼的表情”“温柔的话语”“赏识的目光”“积极的态度”等传达给幼儿,让幼儿在师生对话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四、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设置对话氛围
具有“对话”氛围和“对话”趣味的对话教学情境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首要运用策略,更是完成幼儿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一旦对话教学情境得以打造,幼儿将能在极具语言感、“对话”感、交流感的情境中多维度和全方位地与教师就“数字基础知识”“数学启蒙理论”“数字认识”“数字概念”“数据与数字”等内容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从中获得数学启蒙知识。具体来说,幼儿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逻辑能力等打造一个平等和谐、趣味横生的“对话式”情境,并将一些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生活性和对话性的“元素”嵌入到数学活动过程。这样,幼儿就能根据教师引导针对数学启蒙知识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
比如,幼儿数学活动“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平等和谐的对话教学情境,幼儿教师可以归纳总结出“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活动中涉及的“数字‘6的概念”“数字‘6以内的加减算式”“数字‘6的基本认知”等内容,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讨论、合作交流以及合作探究,并为幼儿划定相对对应的“对话”主题。这样,幼儿就能在教师构建的对话情境中结合“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的相关内容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为了强化“对话”氛围,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提问”,将自己的疑惑和想法表达出来,而教师也利用“问题回答”的“对话”向幼儿传授相关知识。
(二)鼓励幼儿对话
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在数学活动教学中让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思考的数学知识通过语言文字有理有据地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梳理知识内容。同时,针对他人的数学知识表达和数学概念解析,幼儿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让幼儿借助对话过程对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度分析。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就数学活动的核心为主导,规划数学主题内容,组织幼儿进行合作交流、合作讨论以及合作探究,并在交流、討论和探究过程中准确解读数学观点、数学结论、数学概念,准确“拿捏”数学本质,并能够让别人感知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数学对话。这样,借助于对话,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就能起到一种良好的互动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功能,师幼之间通过对话交流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比如,幼儿数学活动“七巧板的组成”对话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首先需要为幼儿呈现“七巧板”涵盖的知识内容,即“七巧板的组成”“七巧板可以组成什么图形”“七巧板组成的图形有哪些”等内容。随后,幼儿教师可以针对“七巧板的组成”“七巧板可以组成什么图形”“七巧板组成的图形有哪些”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组织幼儿开展对话,进而针对“七巧板的组成”的内容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引导幼儿对话
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展现幼儿学习者主体、体现幼儿语言表达的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延伸性,能够让幼儿借助“对话”过程进行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深度理解,进而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故而,引导幼儿深度对话,创设对话教学情境,让幼儿在对话过程中的学习主体身份得以凸显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且,通过对话情境构建引导幼儿对话和思考,幼儿自身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彻底激发,借助“对话”就能实现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
比如,幼儿数学活动“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相关内容的对话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幼儿对话,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视频、Excel表格、PPT等视听化教具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特征和物体”“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辨别”“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习题、差异”相关理论概念、数学语言、知识应用等内容呈现出来,并结合“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基本理论内容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和交流表达。这样,幼儿教师为幼儿构建一个具有延展性、开放性和任务驱动性的对话情境,引导幼儿在自身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理论进行思考、表达和对话。幼儿不仅能够在对话情境中完成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相关知识概念的对话,还能与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分享,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培养幼儿思辨能力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征,幼儿数学思辨能力是由幼儿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和辨析构成的,其中思考是指数学分析、数学推理和数学判断类的思维活动,而辨析则是指对客观事物在构成、类别、原理上进行辨别分析。同时,幼儿数学思辨能力特指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基础的数学知识认知和数学习题练习,建立起独立进行探知、剖析、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故而,幼儿的数学思辨能力是一种幼儿处于宏观角度下看待数学问题本质的能力,意味着幼儿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客观地、抽象地看待数学问题,并完成对数学问题的推理和解析。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更能让幼儿借助自身的思辨能力完成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实现知识迁移和知识融合,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五、结束语
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为幼儿教师“拆分重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以点为面”解析数学知识、“问题”启发推动幼儿借助对话教学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故而,幼儿教师务必认识到幼儿数学活动中对话教学的运用价值,结合起幼儿数学活动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以幼儿学习需求、教学目标为导向,有的放矢开展对话教学实践,让幼儿数学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探究性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不断提高幼儿数学活动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倩.贯彻“学思行”,提升幼师生数学活动设计能力[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158-160.
[2]杨秋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生活化探析[J].亚太教育,2022(18):96-99.
[3]王艳芝,徐丹丹.大班数概念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数学语言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9):85-95.
[4]岳红.探讨幼儿园对话教学活动中师幼对话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152-154.
[5]韩例芬.回归生活:幼儿数学能力提升的教育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6):136-138.
[6]吴婕.“接受美学”视域下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特点及实施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