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抗挫力的实践探究
2023-06-26郑炜芬
郑炜芬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日益创新与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小学生无论心智、思维、认知等多方面都处于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尚小,面对生活上、学习上等多方面问题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极高,教育内卷严重,大部分小学生内心脆弱,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挫折,严重缺乏抗挫折能力。因此,在家校共育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心智薄弱的原因,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家校结合的形式下,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康心理。
【关键词】家校共育 小学生抗挫力 实践探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中小学德育研究2022年立项课题《小学各学科生命教育对抗挫影响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DY2022030)的主要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004-03
家庭才是教育第一位,就好似盖高楼一样,家庭教育就是地基,地基决定着楼层的高低和质量,而教育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沟通,有效沟通才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学校要想提高学生抗挫力,应当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并深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种种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抓起,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教师与家长要搭建一个有效沟通的桥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及时传达,通过家校之间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提升抗挫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一、关于抗挫力的概述
所谓抗挫力指的就是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解决问题、抗压能力。通常情况下抗挫力较强的人,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积极面对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办法克服困难,经历过后增长见识和经验,培养坚定、顽强的意志力,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坚韧的信念。反之,抗挫力较弱的人,遇到问题容易抱怨,丧失信心,总是会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选择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导致内心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失去抗挫折能力。
每个人的降临从始至终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路上如果没有遇到过困难、挫折,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鲜艳但花期很短,无法成长起来。人是感性的,只有在面对挫折时,才会逆风成长,消磨棱角、积累经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基本上在学校的时间较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共同生活和学习,会遇到种种挫折,遇到问题很容易影响心情以及办事效果、学习效果。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他们的认知、心智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单纯直接,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兴趣等,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应当想办法及时解决,而不是等待问题一步步升华和扩散,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基本上小学生在学校会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同学之间社交问题,如:打架斗殴、拌嘴吵架等,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产生矛盾。俗话说:“性格决定一切”。有的小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积极面对,不畏惧、不屈服;有些小学生会心情暴躁、逃避问题,负面情绪较多,影响学习与生活,这就是学生的抗挫力。
二、小学生抗挫力薄弱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小学生在遇到挫折后,会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表现出来,抗挫力较强的学生会勇敢面对、解决问题;抗挫力薄弱的学生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如抱怨、气馁、畏惧、暴躁等,无法直接面对挫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愈来愈好,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从呱呱落地起就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不愁吃喝,安逸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尝尽生活的甜,再加上家长的溺爱,自我优越感很强。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导致学生的心理很自我,受不得半点委屈,没有吃过苦,总认为自己得到的都是理所应当,遇到事情就躲闪,推卸责任毫无担当,他们无法想象社会、生活有多么残酷,不受挫折如何成长,不吃学习的苦,自然要吃生活的苦。
(一)遇到挫折就气馁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挫折这都是常有的事,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面對挫折时的态度,是选择逆流而上,还是选择放弃认输,相信这两种选择都会有人选。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很容易就选择放弃,面对困难先求助,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主动放弃,这样的人生态度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进行课堂练习时,王军遇到不会的习题,这下可是愁坏了,看一看老师、望一望同学有没有写出正确答案,无人能帮的情况下,内心的情绪开始发生波动,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自己还没有尝试去解决,就想着:“算了吧,不做了。”直接放弃这道题。这就是遇到问题轻易放弃,自暴自弃,无法面对困难。
(二)遇到挫折就烦躁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急躁,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容易失去自控力,难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会产生焦虑、暴躁的情绪,甚至会大声叫喊、摔打东西、哭闹等,用自己的方式发泄出来。还有的学生会形成较大的反差,内心烦躁,不理会他人,自己一人不言不语,问什么都不说,对他人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到生活和学习,使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很影响学生的专注力。
(三)遇到挫折不思考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学生会通过想办法、勤思考来解决问题,而有一些学生并不爱动脑筋,不主动思考,也不擅长寻求帮助,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没有任何行动。例如,在上课时候,教师会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学生一看问题不会,也不思考、也不翻书寻找答案、也不去与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是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得到答案,对其他置之不理。这种不懂得思考、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学习能力是难以提升的,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如果事事躲避,不思考、不争取,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获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要知道任何事都没有捷径,走捷径的后果是一次次深刻的教训。
三、家校共育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抗挫力的实践探究
(一)认识挫折,提升能力,树立榜样
人的一生怎样度过的都有,最终让我们成长的是生活,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困难,只有勇敢面对不同的挫折,一个人的内心才能逐渐变得强大,意志力会越来越坚强,尤其是当一个人没有任何依靠,通过自己的坚持、努力,会在生活中发生意想不到的蜕变。而那些面对挫折茫然失措、垂头丧气的人,就像井底的青蛙,头顶的天会越来越小,目光、格局会越来越狭窄。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抗挫折能力非常薄弱,在他们身上常见的现象就是“躺平”。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疼爱孩子没错,但爱孩子也要把控好尺度,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摔跤”,这样他们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力,在生活中认识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对于父母来说,应当让孩子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心所愿,常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当遇到后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给予指导,认识到挫折在生活中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挫折并不可怕,战胜挫折就是战胜自己,只要勇敢担当,动脑思考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独立。家长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多增加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如叠被子、洗碗筷、拖扫地等,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喜悦。
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很多能力的形成都是在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来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指导者,不能采用主观意识来对学生进行判断,为学生做决定,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寻求解决办法,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成为榜样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积极正面的教育内容,如:名人传记、伟大事迹、榜样故事等。在一次课堂上,教师就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的故事为例,简单为学生们讲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行。同时,教师也是学生们眼中的榜样,教师和父母是一样的,都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控制好情绪,好的榜样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另外,对于父母来说,在家庭环境中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父母面对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通过讲述一些积极、励志的故事,与孩子进行沟通,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心理讲座、家庭教育观等,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完成,树立榜样,提升自信心。
(二)家校沟通,尊重差异,自主独立
应试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颇大,很多家长从心理上、精神上焦虑不断,但采用很多种方式方法依然不见成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但很多时候只有想法没有行动,并且对教育方面有所偏念,认为教师才是学生教育的启发者、领导者,把孩子放在学校就什么都不用管,等着孩子成才,没有必要与学校合作。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理念逐渐发生转变,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共同育人的相关活动,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增強家长的思想意识,能够为学生铺设一条宽敞的学业之路。因此,学校要做好对家长的引导工作,不定期举办一些关于家庭教育、育人活动等方面的培训、会议等,提高家长的思想意识和教育水平。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提高家长责任感,充分起到监督的关键作用。
要想开展家校共育,就要进行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家校沟通的方式不是仅限于教师家访,也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约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借助网络这一平台来构建家校共同体。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运用QQ或微信,建立班级群、班级公众号等,除了汇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情况、表现情况以外,还可以与家长积极沟通、随时交流,能够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多个方面,也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动态,做到家校统一。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当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优化,寻求适合于学生的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学共同合力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我们班刘明宇这名学生,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爱发明、创造,喜欢动手实践,这一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让人羡慕的学生,但他的抗挫折能力很低。由于一直以来在班级中保持前三名的位置,他好胜心较强,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就会很失落、很丧气。有一次,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某比赛活动时,因为没有拿到奖项,刘明宇的情绪非常低落,一蹶不振的样子让人看了十分心疼。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挫败感,让他情绪十分低落,不敢面对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应当与家长及时沟通,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能够多参与一些生活中的活动,心思不要太重,遇到的一些小摩擦、小挫折是对孩子的磨练和挑战,要调节孩子的心理,面对真实的自己。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心理脆弱、自卑、抗挫力不足的孩子有很多,需要对症下药。在家校合作下,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通过开展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挫折中成长。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亲子活动,如体育运动(拔河比赛、体能拓展)、亲子阅读、户外爬山等,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活动,掌握一项生活中的技能,独立做家务,对自己的事情有责任、有担当,锻炼学生生活自理、独立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家校共育这一模式下,提高小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帮助学生打开一个全新的风向标,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们能够拥有健康心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邹玲玲.小学生抗挫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读书文摘,2017(23):295.
[2]彭间媚.家校结合提高小学生的抗挫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4):42-42.
[3]邓燕.以家校共同体促进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22(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