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要素分析与落实机制

2023-06-26涂韶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要素分析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涂韶华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提出“遵循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个人道德情操、审美情趣进行培育,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立德树人 内涵理解 要素分析 落实机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簡称“新课标”)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的理念,从课程标准的规定性的要求,突出了“立德”与“树人”之间的首位关系。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健康的个人道德与高尚的情感认知。本文对初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内涵与教学要素展开分析,探析其落实机制,旨在促进初中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与教材内容的关联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新的课程标准“坚持德育为先”,就是把立德看成是个人发展、安身立命之根本。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个人在接受教育以后,能全面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促使自身逐步成长发展为有道德、高素质、有修养的个体。从国家教育目标层面来看,“立德树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要求,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

语文属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丰富,教材所选篇目具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特征。从课程内容的主题来看,教材的编排体系遵照新课标明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内容的理念。(见表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立德树人”就是在教学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所依托的教材充分展现了这一国家教学目标。

在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后发现,教材向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立德树人”国家教育主线。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总而言之,“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内涵:它指向“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见表2)

二、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教学要素

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由教学教育者(教师)、学习者(学生)、教科书(教材、课程内容等)和教育方法(教学技术)等基本要素构成。初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活动组织中,要系统分析每一个教学要素。

1.教育者立场:初中语文教育实践的本质即“立德树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能正确理解自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肩负的责任,即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教育者的工作,是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来“引导”“促进”“规范”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从立场和行为上,根据自身对自我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做出理性的认识:(1)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2)树立“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课程目标,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理解“立德树人”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化表达。(3)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主线,指引着教育者的教学实践。因此,教育者作为初中语文“立德树人”的教学要素之一,要厘清自己的内在立场和外在行为,这样才能把握初中语文教育的本质。

2.学习者基点:初中语文学习生成的意义即“立德树人”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这表现在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认知能力层面看,不同的学习者因各自不同的认知能力基础,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行为;从知识结构层面看,不同的学习者因掌握学科知识的不同,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也不同;从学习动机层面看,因为学习需求及个性差异,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从学习风格层面看,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个性、兴趣以及理念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存在不同,从而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学习者的这些特点,始终要融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进行意义建构,遵循“认同——内化——建构——外化”的梯度进程。(1)学习者要具有“德”的知识。新课标提出初中语文学科“注重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等知识的学习要求。(2)学习者要具有“德”的观念。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对“德”的教学内容要有理性的认识和情感认同。(3)学习者要具有“德”的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初中语文学习生成的意义,即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即学习者自我道德品格的完善。因此,“学习者”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要素之一,也要厘清其内在立场和外在行为,这样才能把握初中语文学习生成“立德树人”的意义所在。

3.教科书功能:初中语文“立德树人”教育价值的载体

语文教科书的价值是学生获取语文必备知识、培养语文关键能力、建构语文学科素养的媒介,是学习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载体。学习者在使用教科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开发“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1)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初中语文选文注重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突出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突出革命传统文化等主题,通过选文中榜样的力量,影响学习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2)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初中语文写作单元关注现实生活,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3)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注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各类综合性实践活动,蕴含了丰富的德育主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相关德育主题的演讲活动、寻找身边的德育故事等教学形式。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还能强化学生的德育素质。

4.教育方法:“情境陶冶”教学是“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在选择“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上,必须始终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采取选择教学策略,构建一套指向“立德树人”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框架体系。“立德树人”中的“德”是教育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是教育对象,即学习者;“立”“树”是教育方法,即“如何立德”“树什么人”。出发点是“立”与“树”,落脚点在“德”与“人”的具体表现上,两者是一个蕴含丰富情境性的教育过程。这与“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不谋而合:“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情境,让学习者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格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与教材“立德树人”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发挥教科书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发展。

三、初中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等四个基本途径,落实中小学德育建设工作。

1.课程育人:开发课程资源,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规划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和语文学科教育的有效统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规范化地渗透德育,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效,就要整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爱民的人物形象及其英雄事迹,这些英雄人物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故事更是激励着后人不懈努力、英勇向前。在此些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细节、语言等的描写,让学生学会赏析品鉴,感受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爱国情操,让学生在故事品读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感。

2.实践育人:联系学生生活,课堂注入生活元素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由于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融入一些现实生活元素,拉进学生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翻越铁道的艰难情景,并为学生补充现实生活材料:你们的父母每日上班很辛苦,他们对你们抱怨过吗?父母亲送你们上学,每日给你们安排衣食住行,有过不满吗?然后让学生进行回忆自己与父母的交往,将自己记忆中最受感动的事情记录下来。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要明白如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这样能提升學生的责任心,树立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生活观念。

2.文化育人:开发教材文化,渗透德育目标

德育是语文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教材中也包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知识。为了能全面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发挥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积极渗透德育知识。比如在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该课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能认识到皇帝为追求华丽的外表,最终引得众人的嘲笑。但更多的人趋炎附势或迫于权势,仍旧不承认自己看不到衣服的事实,此情此景就是对虚伪人们的鞭挞。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故事,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能真诚地对待生活,不能戴着虚伪的面具,要敢于表达、敢于探索真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价值立场,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3.管理育人:讲述德育小故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照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率很快,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内容,这些内容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和不良习惯。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讲述小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朱德的一些小故事,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体悟交流,在充分感知朱德的优秀品质中,建构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上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构建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1年度课题“基于赣教云平台的导学案语文教学质性研究”(立项编号:2021-W-1-4895)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西新余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要素分析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分析
额济纳旗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