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3-06-26胡燕春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校本课程编织

胡燕春

摘 要:在学校开设编织课程,能够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生活动手小技巧融入其中。结合国家课程中的美术和劳动课程的相关内容,开发“编织”校本课程,内容分年级编排;课程推进过程中,重点关注课堂的深度开放与课外的深度拓展。课程采用多元评价,有效将学生卷入其中。

关键词:校本课程;编织;编织技法;多元评价

现下,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日常锻炼的机会较少。在学校开设编织课程,能够将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生活动手小技巧融入其中。从搜集合适的材料,设计编织物的造型和纹饰到学会各种编织方法,自如地操作,再经过熟练强化,最终完成一件编织作品,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材料、创意设计、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小学部分学科的课程也编排了相关内容。例如苏科版小学劳动五年级下册中的《纸编花篮》《编织网袋》《鞭炮结》《吉祥结挂饰》《平结手链》等都与编织相关,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穿穿编编》等,也把编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些都为开设“编织”校本课程提供了条件。

一、“编织”校本课程的开发

考虑到不同年段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动手能力也不同,课程内容应该遵循按照年段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另外,不同的编织材料使用的编织方法也不同,常见的基础编织方法包括经纬交叉法、穿插遮罩法、辫织法(三股、四股、五股等)。此外,编织还需要用到基本的配色知识。掌握了这些基础的编织知识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制作一些简单的造型物品,如手链、网袋、篮子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制定更高的能力目标,包括掌握更复杂的编织技法、学会独立设计和创新等。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结合国家课程中的美术和劳动的相关内容,开发了“编织”校本课程。课程的内容分年级编排如下:

一年级的课程内容与美术中的《中国民间玩具》、劳动中的《系鞋带》整合,选择的编织材料为衍纸条、海绵纸,重点学习经纬交叉法、穿插掩压法,需要完成的编织作品为纸编中国结、纸编灯笼、纸编动物、海绵纸编花篮。

二年级的课程内容与美术中的《纸线绳小浮雕》,劳动中的《杯垫》《杯套》内容整合,选择的编织材料为彩绳,重点学习经纬交叉法、穿插掩压法,需要完成的编织作品为彩绳中国结、彩绳网袋、纸绳小浮雕、彩绳杯垫、彩绳杯套。

三年级的课程内容与美术中的《装饰瓶》《手提袋》内容整合,选择的编织材料为有铁丝纸藤和无铁丝纸藤,重点学习编辫法,需要完成的编织作品为彩绳中国结、彩绳网袋、纸编动物、海绵纸编花篮、海绵纸编包。

四年级的课程内容与美术中的《穿穿编编》、劳动中的《制作礼品盒》内容整合,选择的编织材料为毛根,重点学习经纬交叉法、穿插掩压法、编辫法,需要完成的编织作品为毛根编织手提袋、彩绳网袋、纸编动物、海绵纸编花篮、海绵纸编包。

五年级的课程内容与劳动中的《纸编花篮》《编织网袋》《鞭炮结》《吉祥结挂饰》《平结手链》内容整合,选择的编织材料为玉米皮和彩绳,重点学习经纬交叉法、缠绕法,需要完成的编织作品为纸编花篮、编织网袋、鞭炮结、吉祥结挂饰、平结手链、玉米皮编花、玉米皮编草帽。

六年級的课程内容与美术中的《头饰与帽子》、劳动中的《创意小礼物》内容整合,选择的编织材料为钩针、毛线、废旧布料,重点学习有钩织法,需要完成的编织作品为钩织发夹、曼达拉编织、钩针花卉、布料编织坐垫。

二、“编织”校本课程的推进

“编织”课程主要在每周的校本选修课及课后服务时段实施,每个年级安排10课时。其中,校本选修课和课后服务共8个课时;另2个课时与国家课程中的美术和劳动中的相关内容相互融合实施,保证“编织”课程的有效落实。在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的深度开放

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编织”课程的动手制作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持,如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就需要课堂更加开放,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花儿朵朵》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将最喜欢的花带到课堂,并允许学生按照花的颜色、类别等自由分组,介绍自己的花;其间,我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部位入手观察花朵。有小组观察的是向日葵,他们发现:花蕊部分可以用纸条穿编、纸条盘绕、毛线刺绣等方法来表现;花瓣部分可以用纸片粘贴、毛根穿编、毛线刺绣等方式来表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析不同的花的呈现特点、不同的部位适合的编织材料和编织方法,对花的形态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最后,小组成员借鉴凡·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编织材料和方法,共同完成了一幅编织版向日葵。

各小组从观察到分析材料确定编织方法再到最终合作完成作品,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沟通、分析、创作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人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的作品自然精彩纷呈、百花齐放。

例如,在《纸编花篮》课上,学生自主提出了以下问题:

(1)除了纸,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编织花篮?

(2)怎样才能改变花篮的形状?

(3)能加些装饰品吗?

对这些问题,教师并未直接作答,而是请学生自主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的想法更加多元,花篮的材质多种多样,形状也创意迭出,花朵形、月亮形……课堂的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

(二)课外的深度拓展

编织技法的学习与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拓展至课外,努力让学生学以致用。

首先是玩转课间十分钟。编织中的穿编技法所需材料小巧方便,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在每个班级设置一个编织区,美术组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系数的设计图,让学生利用课间互相探讨、共同研究。编织成功后,学生可以去班主任处兑换与难度系数相对应的“单色花”贴纸,激励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技巧。

其次是玩转校园文化节。我们在学校的一些主题活动如艺术节中,将编织项目作为一项主要的长线活动。学生课间十分钟完成的作品可以在班级内进行海选,每班推选10个作品参加艺术节展示。艺术节期间,校园一楼“梦想舞台”会设置一面编织墙,集中展示这些作品。艺术节闭幕式上还会开展“吉尼斯挑战赛”,设置编织最快、最大、最美等挑战内容,供学生自我挑战。

此外,我们还会组织“编织最美的家”亲子编织活动,发动家庭成员与学生共同参与,用编织作品装点自己的家,并拍摄编织过程。拍摄的小视频可以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展播。

三、“编织”校本课程的评价

从课程性质出发,我们注重对“编织”课程进行多元评价。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还包括学生自身、同伴、家长及社会等多元主体;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创作成果,还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方式上,则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学生以每周打卡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编织的过程,教师要持续跟踪,不断激励与表扬,同时还要采取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小组评等形式,留下成长的痕迹。

成果性评价以激励为主,根据学生作品的难度系数给予不同的奖励。以《穿穿编编》一课为例,其作品的难度系数可分为5级,其中,1—4级的奖励为单色花,优秀作品可以在公共区域展示;5级的奖励为五色花,优秀作品可参加校园艺术节挑战赛;参加挑战赛的作品可获得证书和奖品。一方面,保证学生的成果都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获得更大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评选各年级“编织小能人”“编织小标兵”“编织代言人”。这样的评价序列,有效将学生卷入其中。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校本课程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