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唱游
2023-06-26徐梅
徐梅
摘 要:作为实践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唱游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律动性唱游是通过有韵律、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游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演绎性唱游是根据一定的音乐情境和主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再现;创编性唱游是对原作品的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进行改造,进而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游;律动;演绎;创编
唱游,是指在歌唱过程中融入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学习音乐,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作为实践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唱游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唱游的分类维度众多,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律动性唱游、演绎性唱游、创编性唱游等。
一、律动性唱游:融入身体动作
律动性唱游是通过有韵律、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游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它让音乐教学突破单一的听唱形式,走向唱动结合的样态,让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理解。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玩具进行曲》一课为例。整首歌曲大部分使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节奏,简洁易学;歌曲活泼自然,主题明确,旋律突出。结合歌曲的这些特点,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随着音乐做一些自由的肢体动作。比如,唱第一句“嘀哒哒,嘀哒哒,吹起小喇叭”时,跟着节奏模仿吹喇叭;唱第二句“小猫、小狗、小汽车、小娃娃”时,跟着节奏模仿小猫、小狗和小娃娃蹦蹦跳跳;唱第三句“嘀哒哒,嘀哒哒,队伍排整齐”时,踏步摆手;唱第四句“一个一个,多么神气,向前进”时,做表现神气的动作。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跟随音乐,用各种姿态结合走步的方式在教室里自由行走,并加上队形的变化,边唱边律动。当音乐停止时,动作马上停止,同时摆出一个玩具造型;当音乐再起时,继续行走。律动性唱游的引入,让学生通过模仿玩具们可爱的形象,体会到了歌曲的童趣,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律动中对歌曲的节奏和休止有了更好的把握。[1]
再以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花儿朵朵》一课为例。作为一首少数民族歌曲,《花儿朵朵》洋溢着欢快的情绪。教学时,教师借助律动性唱游,先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一些身体的自由律动,如点头、甩手、转圈等。待学生熟悉旋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学习摆手舞:先随着歌曲的律动练习脚步的动作,即“左—右—左、右—左—右”;再融入手部的“上—下、上—下”;最后加上扭动跨步。练习几次后,整体结合起来感受音乐,再通过四二拍、四三拍的变化,跟随节拍作出不同的肢体律动,体会节拍的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
律动性唱游的运用,能让学生更便捷地了解歌曲节奏的变化,更深刻地体会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演绎性唱游:引入情境表演
演绎性唱游是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音乐情境和主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再现等。通过亲身体验,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进行演绎性唱游时,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乐器、道具等,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演绎。
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的《包子剪子锤》,是一首富含游戏元素的儿童歌曲;既充满动感,又有号召力;附点的运用使全曲活泼跳跃的特色尤为鲜明。而“包子剪子锤”又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戏,深受学生喜爱。[2]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包子、剪子、锤子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什么经典游戏。学生立刻报出了答案。教师顺势邀请学生上台玩包子剪子锤的游戏,但需要学生先完成闯关任务——边听歌曲,边将歌曲中出现的一些主要节奏组合标记在大屏幕上。闯关成功的学生分别扮演包子、剪子和锤子,跟着“伙伴们呀,伙伴们呀,快快来……”的歌词,共同演绎一个游戏的情境。在演唱到附点节奏时,其他学生则试着用手指敲打桌面,有节奏地念出旁白“包子、剪子、锤,锤!锤!锤!”。这样的演绎方式,既突破了本课的附点节奏这一教学难点,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学会了歌曲的数板部分。
又如,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管弦乐作品《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動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这首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令人仿佛听到狮子威猛的吼声,感受到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境,再让他们结合音乐扮演狮子、猴子、兔子等角色,表演故事情境,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听辨出不同的主题旋律,深刻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运用演绎性唱游,开展情境表演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他们在演绎中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在表演中听辨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创编性唱游:尝试作品创新
创编性唱游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原作品的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进行改造,进而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课堂中,创编性唱游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中融入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动物说话》,采用重复、模进、变奏的手法,表现小动物稚嫩的形态和叫声。乐句间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教学中,当学生会唱这首歌曲后,教师便让他们自由组合创编歌曲。每一首乐曲都具有其独特的节拍,即使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音乐课程,并不清楚节拍的规则和作用,也可以清晰感觉到节拍的存在以及特征。其中,部分学生为新加入的小动物编歌,如“小狗唱歌汪汪汪,小羊唱歌咩咩咩”等。当学生创编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依次将自己编制的歌词唱出来。刚开始,部分学生十分内向,教师便跟着学生一同演唱,提升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创编的热情。
又如,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的《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作品,篇幅较短,节奏规整,简单易学。在学生会唱歌曲后,教师引导他们对歌曲进行二声部轮唱的创编。通过轮唱的加入,学生更形象地勾勒出幼象玩耍的姿态,感受到两只小象用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嬉戏的友好场景。演唱形式的创编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带给学生全新的歌唱体验,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创编性唱游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
总之,唱游在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塑造学生的个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唱游时空,适时、适当运用唱游,帮助学生更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芸.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20(5):155-156.
[2] 郑蓓仪.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J].黄河之声,2019(3):92-93.
[3] 赵静.皮亚杰游戏理论对儿童音乐游戏教学的意义[J].北方音乐,2018(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