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支队灭火救援实战处置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23-06-26李汕
李汕
摘要:按照国家消防救援局全员岗位练兵工作的相关部署,珠海支队结合辖区主要灾害类型,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落实党委研训制度,聚焦“为什么练、练什么、怎么练”,在队伍内部不断凝聚练兵向心力,结合长期困扰队伍实战能力生成的各种顽疾弊病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不断加固底板、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争当样板,按照严格施训、科学抓训、安全组训的基本要求,推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与实战需求相接轨,不断推动队伍实战打赢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珠海支队战训工作短板问题和相关措施,希望能为全国各级消防战训工作者日常工作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珠海支队;实战处置能力;对策研究
1 基本情况
珠海市位于我国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陆地面积1725km2。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临海靠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辖区内河流水域面积广、台风影响大,落地企业门类多、产业链长、火灾风险高,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处置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珠海消防战训工作面临复杂严峻、多重叠加的风险考验,特别是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处置能力水平亟须向“全灾种、大应急”工作职能快速转变。改制转隶四年来,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队着力于研究战训工作改进措施,不断推动队伍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强化专业实战演练和保障水平,队伍整体灭火救援核心能力逐步提升,战训工作逐渐呈现创先争优、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2 制约队伍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
2.1 日常组训方面
在日常组训中,部分指挥员组织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训练标准定位不准,训练方法滞后于实战需要,队伍整体训练水平亟待提高[1]。部分指战员对消防救援“职业化、专业化”认知仍停留在原有的靠体能、拼勇猛的粗放式层面;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普遍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参训热情和主动性不够。
2.2 实战实训方面
面对珠海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发展定位,队伍各级针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及新技术、新业态的灭火救援战术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对珠海市范围内各类常发性的灾害事故类型预案缺乏研究,临场作战存在经验主义问题。在力量建设方面,支队所属5支专业救援队伍在战斗编成、组训模式、考评认证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应对特种灾害事故的“尖刀”和“拳头”作用还不够突显。
2.3 专业人才培养及装备保障方面
战训专业人才培育力度仍显不足,部分战训岗位骨干不够、梯队断档、青黄不接,舟艇驾驶员、绞车手等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在车辆装备建设方面,虽然消防装备基本满足标配,但仍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采购轻管用”现象,装备种类、性能与最高最好最优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珠海支队特种车辆及器材装备配备见图1。在战勤保障建设方面,社会联动保障尤其是跨区域增援后勤保障渠道不畅通、演练少,专勤、战勤保障类消防车的种类还不够齐全。在科技信息化方面,信息化建设未能与我市数字政府规划深入融合,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不完善,消防工作数字转型、科技赋能任重道远[2]。
3 针对性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推动队伍实战处置能力的提升,珠海支队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作战经验和优化练兵模式,分岗位、分专业、分区域制定练兵计划和练兵标准,着力贯通高质量“议”、高效率“决”、高标准“抓”的闭合回路,重点解决队伍组训模式较为单一、训练效果不能满足实战需求的实际问题,不断聚焦实战需要,固化培训成果,不断强化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技能业务、专业处置、安全防控水平,持续推进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切实提升队伍实战打赢能力。
3.1 以“职业化”为牵引,创新训考模式,实现全员普训
一是坚持按岗施训。支队系统制定《全员岗位大练兵工作方案》,堅持按岗分类的原则,科学制定各岗位训练科目,明确训练标准,成立“练兵办公室”,明晰各部门抓训、管训、保训的具体职责,“主官带着班子练,班子带着机关练,机关带着基层练”,落实基础体能全员过、业务技能分岗练,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训练站内练、合成训练集中练、专业训练专门练”机制,在队伍内部营造了“训练有导向、优胜有表彰、全程有保障”的全员练兵氛围。
二是保障训练时间。充分研究基层训练计划制定不合理、训练时间安排不紧凑、训练时间占用多等影响训练质量和战斗力生成的顽疾性问题和短板,创新优化专职消防员轮休执勤模式,推出周末无休、天天训练的制度,在确保合理休息的基础上,充分保障基层训练时间,提升训练质效。
三是革新督考机制。在省内首创战训考务中心制度,抽调专人专班科学组建战训考务中心,创新研发训考管理系统,率先推行申报制、积分制考核模式,构建“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出台《支队作战训练安全专项督导工作方案》,落实执勤训练层级管理责任,完善“全周期”训练监察制度,全面助推“三基一专”提质增效。
3.2 以“专业化”为核心,搭建练兵平台,不断练强精兵
一是搭建珠澳交流平台。联合澳门消防局等单位常态化开展消防救援、水域救援、船舶灾害处置、交通事故救援等技术交流活动和跨境联合实战演练,相互派遣消防专家、一线指战员开展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完善珠澳调度联动机制,全方位加强应急救援各个方面的交流协作,实现快速通关、高效驰援,共同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二是锻造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了水域、地震、高空、石化、森林等7支专业救援队伍,针对性加强队伍内部各专业队实战实训体系的构筑,不断推动专业救援力量提档升级;结合属地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组建无人机专业队,搭建应急响应平台,有效提升队伍实战处置现场的实战侦察水平;推进大队、站两级通信队伍建设,规范应急通信指挥、实施和保障程序,配齐小型侦察无人机、800M信号延伸等关键通信装备;开展通信员能力素质专项培训,提升联合作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联勤联训联动。加强与安全生产、医疗急救和社会应急力量等救援队伍的联勤联动联训,开展专职队和志愿队集训、轮训及跟班执勤等工作,切实保障队伍联合作战效能的有效提升[3];搭建兄弟单位交流平台,强化支队、大队和消防救援站三级交流培训,提升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坚持构建“消地融合、平战结合”的立体化战勤保障体系,纵向构建“支队—大队—站”三级保障体系,成立东、西部区域保障中心,配齐专兼职保障人员,横向完善“支队—社会”战勤保障联勤联储机制,与地方三防部门共享战勤保障物资,与37家社会单位签订联勤协议,超前超量完成总队模块化装备建设任务。
3.3 以“科技化”为支撑,改变练兵手段,提升练兵效能
一是建设现代化调度指挥体系。从应急响应、勤务等9大方面全面规范全勤指挥部日常运行秩序,不断优化全勤指挥部建设,配齐配强全勤指挥部“一部六组”,大力推动“一短三快”机制改革落地生根,升级改造警情联动装置,警情受理用时降低为原模式的56%,力量调派用时降低30%,成功为各类救援争取到“黄金一分钟”[4];将非直管专职消防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纳入调度系统,实体化运行大队级指挥中心,完善极端情况下大队级指挥中心接警调度机制,形成全覆盖的力量调度体系[5];坚持向指挥协同要战斗力,不断加强多方数据联通机制的有效构筑,探索汇聚多方系统信息,强化辖区重点要害目标三维建模,推进智能接处警和警务通系统升级,完成执勤车辆定位模块安装,整合形成“消防一张图”,着力打造透明化、数字化战场。
二是探索建设消防三维数字化实景预案。创新研发手机端预案管理平台App,全面推行“红蓝对抗”合成训演制度,联合多部门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大型綜合实战拉动演练18次,有效锤炼队伍打赢能力。
三是守正创新破解救援难题。成立珠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科技赋能消防工作为主旨,与格力电器在火灾实验室及智能化装备方面开展合作,提升火灾防范和灭火救援的智能化水平;与珠海云洲智能公司通力合作,开展无人船通信设备研发[6],解决水域通信实战难题;研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灭火无人机,满足高空灭火实战需求;聚焦救援难点、堵点、痛点,党委成员领任务开展支队级灭火救援重点课题研究。
3.4 以“实战化”为目标,深化练兵模式,实现打赢制胜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队伍转型升级的实战需求,不断尝试探索“符合珠海实际、具有珠海特色”的作战体系及消防队站布局,结合辖区内部各类灾害事故的分布规律及时调整队伍执勤力量设置、接警调派模式、现场作战程序等不符合实战需求的相关环节,推动属地政府以省级“区域消防救援中心”建设为牵引,持续推进珠澳共建共享消防培训基地以及超大型、标准型、小型消防救援站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充分利用营区建筑物房前屋后空间,建设百米消防障碍系统等移动消防训练设施、绳索训练架等固定消防训练设施及AR体验室等虚拟实景模拟训练设施,升级改造健身房,满足日常整建制合成训练、实战化操法和单兵体技能等训练需求,队伍“打大战、打恶战”的硬实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是优化实战实训模式。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创新“进企驻训、情景实训、区域联训”模式,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突出“领训、研训、轮训、实训”这条主线,围绕理论复习、实地见习、课后研讨等方式,特邀兄弟单位业务骨干以及省级危化品协会专家来队授课,组织到重点单位开展“六熟悉”和交流研讨,开展火情侦察、联动响应、灭火冷却、举高喷射、安全管控、远程供水、防化洗消和战勤保障等实战测试和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三是优化复盘推演机制。规范“先桌面推演、后实战演练”的演练模式以及组织指挥、情景设置、处置程序、联勤联动等内容,切实提升辖区调研演练深度和广度,巩固“四联”工作建设成果,按照“站级、支队级、总队级”三个层次,对复盘战评的内容方法、组织程序和评估总结等进行明确规范,引导全体指战员不断加深对灾害事故规律特点的学习研究,强化典型案例复盘研讨,针对性加强安全员利用消防控制室配合指挥员开展火情侦察和现场安全管控的能力,提升实战安全管控水平。
4 结语
结合珠海支队辖区实际情况,通过对队伍日常组训、演习演练、实战化拉动等工作的逐一分析,准确分析问题,及时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时调整训练工作开展重点,并结合制约队伍战斗力生成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按照“勤谋战、常联动、精研战、抓正规、苦练战、强专业”的思路,在队伍内部持续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以点带面,体系化持续推进队伍战斗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康可霖,张奕博,杨玉胜.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护能力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8):1143-1145.
[2]杨国宏.浙江省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能力建设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12):1742-1745.
[3]李雷雷,朱红青,丁晓文,等.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方法研究——基于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教训[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1):71-76.
[4]朱新平,徐海瑶,万健.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场消防救援虚拟演练平台[J].计算机仿真,2020,37(2):102-105.
[5]魏捍东,杨千红.新时代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新使命和新挑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1):4-6.
[6]李攀,刘维,宁锐,等.浮空通信中继平台在森林消防队伍指挥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21,16(1):68-71.
Research on the capability enhancement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Zhuhai Brigade
Li Shan
(Zhuha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Guangdong Zhuhai 519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eployment of training work for all staff of National Fire and Rescue Administration, Zhuhai Brigade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committee train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daily work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ain disaster types in the jurisdiction. It focuses on "why, what and how to practice." And it continuously gather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training within the team. Combined with various stubborn diseases and ills that have long plagued the actual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team,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taken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baseplate, fill the short plate, forge the long plate, and strive to be a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trict training,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safety group training, it promotes the regular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he team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combat need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s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team's capability to win in actual combat. On this basis, it focuses on the shortcomings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Zhuhai Brigade combat training work, hop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daily work of fire training workers at all levels across the country.
Keywords: fire and rescue team; Zhuhai Brigade; actual combat disposal capabilit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