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歌异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

2023-06-25吴玉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异文

吴玉玲

摘要:李白的诗歌由于他的斟酌修改,以及后人在传抄过程中的增删窜改,形成了他诗歌中的“异文”现象。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选入的九篇李白诗歌作品有八篇就存在异文。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李白诗歌时遇到异文的情况,通常会遵循选定版本的正文,但有时也会有所变通。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引入有辨析价值的异文进行探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 李白诗歌 异文

李白的多首诗歌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大多数存在异文情况。譬如《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有的版本作“仍连故乡水”;《送友人》中“萧萧班马鸣”,有的版本作“萧萧斑马鸣”;《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有的版本作“夜发青溪向三峡”;《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的版本作“天生我身必有财”或“天生吾徒有俊材”;《蜀道难》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有的版本则没有此句。在李白诗歌教学中引入有辨析价值的异文供学生思考探讨,既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诗歌教学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对异文的鉴别,由点及面,举一反三,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古诗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因此,有必要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李白诗歌的异文,分析其与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李白诗歌异文现象的成因

世人皆称李白的诗文不假雕琢、浑然天成,殊不知在行云流水、脍炙人口的诗文背后,也常有反复推敲、斟酌校改。李白个性豁达不羁,天真烂漫,喜爱樽酒论文,文笔纤横恣肆,作诗时常有一往无前的气概,难免有欠妥之处,事后润色修改,合乎情理。再者,很多作品作于酬赠寄达或人际应酬之间,在一日或数日内就需要投寄,故没有充足时间反复修改,只能在投寄后对存稿再作加工。因此李白诗集中多有初稿和定稿数本流传。

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和后人辗转抄写,难免出现舛误。一般而言,无论诗歌还是古籍,流传时间越长,传播范围越广,传抄刻印的次数就越多,相应异文的情况自然就更复杂。还有一种情况,后人在吟诵诗文时常常产生新的感悟,会对原稿稍加修改。有的诗歌因动一字而更胜一筹,有的因修栉过甚则适得其反。

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异文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在古籍还是在古诗文中,异文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入有辨析价值的异文,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种现象,又能帮助学生感受到遣词用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中学教材编选李白诗歌的异文处理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里选入的李白诗歌作品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难》《渡荆门送别》《行路难》(其一)。前七篇均选自《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后两篇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其中有八篇都存在异文。

李白诗歌的版本、异文情况比较复杂,教材编写者因为考虑到版面受限和教学效率等问题,一般不在教材中标注异文情况。但是具体选择哪个版本的诗文,都是经过编写者再三思考后敲定的。教材在选择李白的诗歌版本时,通常会遵循取别集不取总集,取今人整理本不取古代版本,取学术性版本而不取普及性版本這几种原则。比如《将进酒》和《蜀道难》,教材采用的版本均是今人注本《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本书是以清乾隆刊本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为底本,并校以日本京都大学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等重要文献资料。

教材在编选李白诗歌的文本内容时,原则上会按照选定版本的正文,但有时编者也会有所变通,即部分诗文会采用大家更为熟悉的面貌,允许与选定版本的正文不同,但必须来自可靠的版本或典籍,比如在旧版教材中《将进酒》作“但愿长醉不复醒”,而新版教材采用了“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的有些诗歌在传诵过程中已形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新面貌,并且已广为人知,如果仍旧依照选定版本的正文,会招致广大师生的质疑和干扰教学。因此,语文教材针对李白诗歌的版本和文本内容的编选都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的。为避免长篇累牍,笔者以《将进酒》和《蜀道难》为例,根据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整理部分异文如下(见表1[1]、表2[2])。

三、李白诗歌异文的教学价值

(一)了解创作历程和递改痕迹

世人皆知李白天赋异禀、少年天才,但这位天才的背后不乏刻苦和勤奋,他的大部分诗歌作于赠酬答谢之间,一挥而就,之后又觉得还不够完美,则会反复修改诗作,乃至于一诗有多个版本流出。况且李白的诗歌作品又由于被广泛传颂和传抄刻印,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均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风气。比如唐朝文化开放包容,经济繁荣昌盛,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文人作诗更为自由恣意。而宋朝时期以经义取士,对文人的思想束缚更重,诗风更为正式,情感也更为严肃。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李白诗歌的异文进行梳理,还能了解诗歌的创作历程和递改痕迹。比如在进行《将进酒》教学时,可以这样开展教学活动:

此诗在唐代文献中题作《惜樽空》,诗云“古来贤圣皆死尽”;而在宋代文献中题作《将进酒》,诗曰“古来圣贤皆寂寞”。你怎样看待这两种不同版本?

《将进酒》在唐代文献敦煌写本题作《惜罇空》,在宋咸淳本和宋蜀本皆题作《将进酒》。“将进酒”指要喝酒,而“惜罇空”是指喝完酒后感到怅然而叹息,单从题目即可了解诗作背后的深意。“惜罇空”有更多层的含义,正是诗人惆怅、无奈和洒脱的情感才造就了这篇诗文。

“古来圣贤皆寂寞”最早见于宋本,比唐本更为儒雅内敛,但与诗中整体豪迈张扬的节奏有些不符,更像是宋人吟诗作赋的风格,或许是后人觉得原文过于粗鄙,不适宜吟诵,才改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而“古来贤圣皆死尽”是何等的粗犷与奔放,尽显李白酒后的放荡不羁和狂妄自大,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创作意图都在诗中和盘托出,淋漓尽致,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深入理解作品

李白诗歌的异文虽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可考的校注文本也很充分,方便师生查阅文献以确保准确性,因此可以作为典范在李白诗歌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异文。通过对某一篇异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让学生更精准、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比如在进行《行路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提供阅读策略指导,组织学生平等参与问题讨论:

此诗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分析的地方。在第一联“金樽清酒斗十千”,有的版本把“清酒”作“美酒”,“斗十千”作“价十千”;在第三联“将登太行雪满山”,有的版本作“将登太行雪暗天”;在第四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有的版本作“闲居垂钓碧溪上,忽然乘舟梦日边”。你怎样看待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版本?

第一联,“金樽清酒斗十千”,“清酒”代表清醇的美酒,比“美酒”更多了一层清香纯正的意思;“斗十千”代表一斗酒价值十千钱(万钱),据市值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故“斗十千”既避免了和下句“值万钱”的重复,又比“价十千”更为精确。

第三联,“将登太行雪满山”。虽然“雪满山”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满山大雪的场景,但是“雪暗天”不仅描绘出漫天大雪的景象外,还从色彩光线的角度展现了当时天气的昏暗与大雪之厚。在这样昏暗的光线下,除了自然因素限制了登山之外,更多的是心理因素,而“暗”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压抑沉重的心理,让读者身入其境,因此“雪暗天”的意境更佳。

第四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意指平时无事,“闲居”多指避人独居;“忽复”指忽然又梦见,比“忽然”的频率高。“垂钓碧溪上”是引自姜太公在渭河边钓鱼时遇到周文王,而受到重用的一个典故。“乘舟梦日边”是引用伊尹梦见自己坐船从太阳旁边驶过,很快就得到国君赏识的故事。李白借这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摈斥,却仍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君主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抱负。“闲来”和“忽复”更能表达诗人想要在官场上建功立业和大展宏图的急切和渴望之情。

(三)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异文辨析的积累和训练时,不用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只要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有理有据,言之有理即可,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审美水平。比如在进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这首诗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和“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有的版本作“扬州花落子规啼”和“随风直到夜郎西”,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笔者倾向于“扬州花落子规啼”和“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文本。这首诗以“扬州”“龙标”“五溪”“夜郎”四个地名贯穿首尾,分别是写诗地、被贬之地、行进方向、荒僻处所。这是李白诗作的惯用方法,如《峨眉山月歌》也是用“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贯穿全诗,所以“扬州花落子规啼”更符合逻辑。另外联系上下文,诗人把对王昌龄的忧思寄予明月,希冀明月能把心意带给被贬的朋友。月光不能随“风”洒在王昌龄的身上,而是伴随着王昌龄的行走把诗人的牵挂带到夜郎,况且“明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俯拾即是,诗人常用明月寄托思念之情,所以“随君”更为妥帖。教师在设计这种异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意义,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又如在进行《将进酒》教学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

这首诗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的版本作“牀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在有的版本中没有“将进酒,杯莫停”这一句。你认为哪种版本更好?

笔者倾向于“高堂明镜悲白发”和“朝如青云暮成雪”,高堂不仅表示厅堂,还能借指朝堂、庙堂,从而表达对朝廷、权贵的藐视。而牀头(即床头)更贴近日常生活,因此“高堂”要比“牀头”好。另外“青云”比“青丝”更夸张,更能体现诗人慨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惆怅。除此之外,“青云”也喻指高官显爵和远大的抱负志向,有“青云之志”的意象,暗指诗人“朝时”还是身居要职,有着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暮时”就因谗言陷害被免官职,也是有着一番悲叹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意味。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意思是“岑夫子,丹丘生,你俩继续喝,酒别停,我给你俩唱一曲,你俩侧着耳朵仔细听”。如果没有“将进酒,杯莫停”,就是“岑夫子,丹丘生,我给你俩唱一曲,你俩侧着耳朵仔细听”。诗歌的主题是喝酒,三两好友,把酒言欢,加上“将进酒,杯莫停”增添了樽酒论文的豪放和霸气。

四、李白诗歌异文在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在诗歌教学中引入异文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并非所有异文都有辨析价值。有的异文是因为文字的演变而导致的,比如同义字,同声字,通假字等,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咸本作“越人道天姥”;又如《送友人》“萧萧班马鸣”,咸本作“萧萧斑马鸣”,这些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所以这类异文不建议引入教学。还有一些异文优劣之别较为明显,如《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咸本作“长风破波会有时”,“长风破浪”体现诗人实现理想抱负的决心,“长风破波”的使用明显不如前者精彩,也不符合使用习惯;又如“天台四万八千丈”,王本作“天台一万八千丈”,“四万”雖有夸大,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前者通过对比天台山的高大更能凸显天姥山的巍峨险峻,故此类异文也不建议进行探讨。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和高中语文课标都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求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3]在诗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异文进行比较和赏析,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清晰明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也能收获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从而激发对诗歌的阅读兴趣。

1.例如,在进行《蜀道难》教学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师:比较下面三组诗句,谈谈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第一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和“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

第二组:“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和“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

第三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和“黄河之飞兮上不得”。

点拨: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夸饰山峰之高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结合上下文来赏析,可以有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

生1:我更喜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句。因为“高标”和“浮云”都是凸显蜀道之高,“横河断海”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云的浓厚密集,但是让读者有些不清楚山到底有多高;“六龙回日”运用典故,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在空中运行,阻于蜀山高峰,只得到此把车子倒转回去。诗人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形容山峰高标接天,甚至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把蜀山之高落实到一个可以想象的高度。

生2:我更偏爱“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句。因为山下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回川”比“流川”更能表明水的凶险湍急,这一句极写山势的高危,与上一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相呼应,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蜀道之难行。

生3:我更喜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这句。因为“尚不得过”和“上不得”相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因此前者的情感更强烈。诗人意犹未尽,下文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飞不过去,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蜀道的崎岖艰险,寄寓着追求功业无门而郁积的强烈苦闷。

2.例如,在进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师:朗读下面三组诗句,你认为哪句诗表达的意境更佳?为什么?

第一组:“烟涛微茫信难求”和“烟涛弥漫信难求”。

第二组:“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和“云飘纷纷而来下”。

第三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何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暂乐酒色凋朱颜”。

点拨:这首诗给我们呈现了一副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梦境,请同学们读诗如梦,来谈谈你从哪句诗更能感受到意境美。

生1:我认为“烟涛微茫信难求”读起来更美。因为“弥漫”强调波涛上充满着雾气,而“微茫”展现出烟雾笼罩的波涛和虚无缥缈的景象,与诗人梦游仙境更为契合,因此“微茫”的意境更佳。

生2:我认为“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意境更美。因为诗人在梦境中看到云中的神仙们用彩虹做衣裳,将清风当作马来乘,一个个下来了,因此这句更具有神秘浪漫色彩,诗人用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写法,描绘出一幅如幻如真的梦境图。

生3:我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读起来更有味道。因为这句使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绝不肯做趋炎附势、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而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而后者语气没有前者强烈,并且“暂乐酒色凋朱颜”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展现的是一个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形象,从黑暗的现实中挣脱出来以后的誓言,反映出对光明自由的渴望。

总而言之,有的古诗文是语文教材上的更好,有的是原文更胜一筹,有的则是经后人修改后锦上添花,没有定数。把异文引入到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借此打破师生认为“教材一定好,比较项不好”或“原文一定好,修改后不好”的思维定式。正因为异文有争议,没有局限性,才值得咀嚼涵泳。至于异文优劣的探讨和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比于一个明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維能力和审美水平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2]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5:245-2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1-52.

猜你喜欢

异文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黄帝内经》异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西夏文草书《礼记》异文一则
简帛典籍异文研究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关于《源氏物语》中异文的比较——以对桐壶更衣描写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