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理解与实施

2023-06-25陶守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内容选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注意事项

陶守成

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指向“思维能力”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统整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多样活动,关注学习成果,去训练、提高、评价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内涵解读 内容选择 实施策略 注意事项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课程内容作为一个新增的独立的板块,以六大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与呈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六个任务群之一,属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内涵是什么?初中阶段该如何去具体实施?实施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笔者主要结合九年级语文教材和亲身教学实践,来阐述一孔之见。

一、初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解读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其中借鉴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包括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形式的内容结构。不同的是,内容结构由18个学习任务群精简到6个,且只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名称与高中一致。

那么,如何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呢?“思辨”顾名思义即“思考辨析”,指向“思维能力”这一语文学科素养。关于思维能力,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1]。这里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是感性思维,在幼小阶段学生的思维品质上体现明显。而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是理性思维,是高阶思维,也是初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标志。换句话说,课标素养内涵中明确的五种思维,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层到深层的思维发展规律,初中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思维。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对应思维能力这一学科素养:“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2]。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这一目标有四个方面:一是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思维习惯;二是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式;三是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思辨能力;四是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求知态度和理性精神。这样,兼顾思维习惯、思维方式、思辨能力、求知态度和理性精神等关键要素的总目标要求,就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内涵和目标参照,需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予以聚焦。

语文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具体的表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3]细究其要义,有这样几点:一是具备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思考习惯;二是运用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思维方式;三是侧重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的思辨能力培养,能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四是形成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正确价值观念,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由此可以看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与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的四个方面呈对应关系。教师要设计系列的学习任务,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达成相关的课程目标。

当然,宽泛一点来讲,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包括文本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写作等,都或多或少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从而体现思辨的特征。

二、初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容选择

从初中语文教材的角度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含义,分为两个方面: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思辨性阅读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议论性文本,但不限于议论性文本。如《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等事理性说明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等哲理性散文,《山水画的意境》《驱遣我们的想象》等文艺鉴赏类作品,《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等文言经典,都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思辨性表达分为两个方面:思辨性口语表达和思辨性书面表达。思辨性口语表达的形式主要有讨论、辩论、演讲等,可引导学生表明观点,言之有据;思辨性书面表达的学习内容主要指的是议论文体的写作,可引导学生亮明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合理论证,从而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冷静、理性的思维品质。

审视初中六册语文教材可以发现,九年级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上册有二、五两个单元的议论性文章和“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三个写作部分,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是“君子自强不息”,安排有演讲活动,第五单元安排有口语交际“讨论”;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读书求知、文艺欣赏为主题的文章也属议论文,口语交际是“辩论”;还有下册三、六单元的经典文言文等。这些都是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密切相关的内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材的这种安排,契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发展规律。也可以明确,初中阶段尤其是九年级,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质疑探究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自信表达的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高度关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施。接下来,笔者主要结合统编九年级语文教材,来重点谈谈初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施策略。

三、初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施策略

(一)统整单元主题,训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双线来组织单元的,强调单元整体教学,一单元的主题相对集中,可以利用思辨性强的单元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提示第一段明确本单元的文体特征——属谈人生、社会或教养的议论性文章。学生读其能深化对人生、社会、教养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第二段阐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解读它的关键信息,可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①理解议论文是阐述作者主要观点、看法、主张的文章,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②了解论点的特征——表明作者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解中心论点的大致位置(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或自己概括),准确找出或提炼中心论点;

③了解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能给论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④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学会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⑤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能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教读课2篇,自读课2篇。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和教读课教方法,自读课用方法,注重一课一得的教材编写意图,可以明确《敬业与乐业》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教学环节可设计如下:

环节一:读读想想

教师活动1:默读文章,想想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围绕标题,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即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学生活动1:阅读,理解标题含义;思考中心论点在形式上的特点以及在文中的大体位置;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活动意图说明:理解作者观点,了解论点的特征及文章结构;指向正确价值观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环节二:读读说说

教师活动2: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舉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请阅读文章,圈点勾画出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作用。

学生活动2:学生自主阅读,做批注,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分享发现。

活动意图说明:教师有意识地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方面引导集中反馈,结合语境指导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指向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环节三:读读议议

教师活动3:“论证思路”,顾名思义是作者论证某个观点的具体思路。通过对语段内容的分析梳理,可理解作者论证某个观点的思维过程,一般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来连接。请以课文2-5段为例,分析其论证思路。

(教师评价,指导方法)

学生活动3: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梳理2-5段的论证思路,交流反馈,听取老师指导。从第6段、第7段或第8段中任选一段,独立思考,分析其论证思路,写在笔记本上,写后交流反馈。

活动意图说明:引领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学会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指向思辨能力的培养。

环节四:读读补补

教师活动4: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第6段中,作者围绕“业有什么可敬、为什么该敬”,列举了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第8段中,作者围绕“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4条理由。参照这两种写法,为“业有什么可敬、为什么该敬”补充道理论据,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补充事实论据。

学生活动4:阅读,思考,补充相应论据,交流反馈。

活动意图说明:了解论据的类型,能给论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指向理性思维,训练思辨性表达能力。

因为《敬业与乐业》是议论性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又是教读课,所以环节设计得比较全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议论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再看单元第二篇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根据统编本教材多层次助读系统,结合课后习题,可设计以下主要环节:

环节一:读读说说

阅读文章,思考:雨果先生在这封信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环节二:读读想想

朗读第3段,边朗读边想象圆明园无与伦比的美,感受铺陈渲染的手法,理解雨果先生对圆明园艺术地位的高度评价。

朗读4-9段,理解雨果先生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评价,感受其正直无畏、坚持正义的立场。

环节三:读读品品

雨果先生善用反语,表明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对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予以无情的嘲讽,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请朗读文章,圈点勾画出文中运用反语的句子,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它的妙用。

后两课《论教养》和《精神的三间小屋》是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受议论性文章的相关特点,运用前两课所习得的方法去深度阅读,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根据读写融通、读写一体的大单元教学理念,写作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化,是阅读落地生根的重要环节。“观点要明确”是本单元的写作部分,是训练学生思辨性表达的重要支撑点,需要重点关注。

这样,一单元由教读到自读,再到写作,学生由习得方法、运用方法再到能力转化,体现了思维的进阶、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

(二)设计多样活动,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为此,可创设日常生活、文学体验或跨学科学习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多种活动,以锻炼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如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学生可先自主阅读,咀嚼消化,深度理解;再联系现实和亲身体会讨论交流其中的要义;然后开展活动,讨论、探究“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学生充分交流,整理讨论报告,班级展示。

这其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阅读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思辨性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无裨益。

再如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的第三个演讲活动,可引导学生阅读后理解要义,然后就课本六个话题中的一个撰写演讲稿,进而在班级内举行演讲赛。

由于八年级下册有一个关于演讲的活动探究单元,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现在再次举行演讲,既有温故知新的目的,也能从中锻炼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需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理解,学会客观、全面、冷静、理性地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也需要在讨论、演讲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现场表现,引导学生表达时有理有据,不主观臆断。

(三)关注学习成果,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如学习第二、第五单元课文后整理的读书笔记,对文章论证思路的梳理,课后的小练笔,单元习作或某个知识的思维导图,某部作品的读后感等,是个人思维过程或思维方法的外显,可以适时做恰切的评价。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的第2题,读第3到5段,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批驳方式。可要求学生审题后把自己的分析写在笔记本上,再用视频展台展示。这样,学生思考分析的逻辑过程能一目了然,对其点评指导也可更有针对性、更具生成性。通过教师适时评价成果,学生能很好区分驳論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式,并理解本篇驳论文“先破后立”的特点。

再如学习完“论证要合理”写作指导后,可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驳论文写作实践。写完以后,反馈交流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做到关于论证的几点指导:批驳的角度是否合适,自己的观点是否明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是否与观点一致,论证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结构是否合理,论证思路是否清晰等。

关注、分析这些学习成果,能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或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评价,能促进学生回顾思维过程,改进思维方法,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四、初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考虑它思辨的属性。重点在于培养初中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念,理解观点、材料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学会言之有据,具备冷静、理性、辩证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这方面,薛法根老师的“三导”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以问题导入,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与推动学生的主动阅读与积极探究;以结果为导向,设定可预见、可达成与可评判的结果形态;以理性思维导航,运用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实证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批判地思考问题,不做情感的断言。”[5]

其次,需从单元视角,加强统合观念,做到二者融通。阅读与表达虽内涵不同,任务不同,实则彼此关联,相互渗透。也就是说,从单元整体的角度把握二者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表达,在口语或表达中兼顾阅读思考,为我所用——这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排时恰恰具有读写融通的特点:课文后的积累扩展部分,一般安排有小练笔,适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单元的最后一般安排有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的主题往往跟单元阅读时的主题一致,有利于学以致用,形成能力。

最后,要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究其要义,“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与其他五个一样,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路志平老师指出的那样:“从学习者中心的视角,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语文素养,分析不同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而设计有效的学习途径。”[6]所以,教师要摒弃讲解为主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研究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设置问题情境,以相互关联的任务群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初中阶段,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从统整单元主题、设计多样活动、关注学习成果等几方面去具体实施,训练、提高、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7],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2][3][4][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6,29,31,29.

[5]薛法根.理性思维:做负责任的表达者[J].语文建设,2022(4):7-8.

[6]陆志平,张克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9(2):7.

[本文系教育部“国培计划(2022)”——初中学科领军教师高级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培养基地阶段研修成果。]

猜你喜欢

内容选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注意事项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探究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