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25李建伟

新农民 2023年14期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影响因素

李建伟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贫困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农村老年人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更大,是相对贫困治理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发生率超过30%,农村老年贫困需得到高度关注。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养老保险以及常规体检等因素对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有显著影响。为此,本文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以解决农村老年相对贫困。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影响因素;CLHLS

1 前言

经过多年努力,2020年底我国消灭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发展史上的奇迹。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任务、新征程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转入相对贫困的治理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指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相对贫困治理指明了方向[1]。在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精准识别相对贫困人口,把握相对贫困人口特征是重要前提。

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猛,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还面临人口高龄化、“未富先老”以及“未备先老”的不利局面。种种因素叠加,我国老年人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更大,解决老年相对贫困问题的难度也更高。农村老年人是社会中更加弱势的特殊群体,因为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个人资源禀赋更差,可以获得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更少,难以通过自身力量脱贫,需要各方面更多的支持,因此农村是老年相对贫困治理的主战场。基于此背景,本文聚焦农村老年相对贫困人口,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对农村老年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数据、变量及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库,调查人员于2018年在全国23个省份开展了入户调查,因此该数据库所选研究对象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为本次研究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调查数据库共包含15874个老年人调查样本,首先删除年龄低于65岁以及居住地位于城市的样本,其次删除存在缺失值以及离群值的样本,最后共保留有效样本3927个。

2.2 变量设置及基本描述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是否属于相对贫困,属于二分类变量。将2018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0%,即7308.5元作为相对贫困线,之后根据老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与之相比,低于相对贫困线的属于相对贫困人口,赋值为“1”,高于相对贫困线的不属于相对贫困人口,赋值为“0”。

已有多位学者借助实地调查或数据库数据,对老年贫困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邹华(2016)、刘洋洋(2018)以及高月(2021)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家庭情况以及社会支持等多层面,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有可能让老人陷入相对贫困[2][3][4]。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最终选取个人层面、家庭层面以及社会层面共10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个人层面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自评;家庭层面因素包括子女数量、婚姻情况、居住方式;社会层面因素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常规体检。

本次研究纳入样本的贫困发生率为30.3%,说明我国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形势严峻。样本女性占比为57.9%,男性占比为42.1%;约42.3%的农村老人处于在婚状态;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相对较高,91.1%的农村老人参加了医疗保险;而拥有养老保险的人相对较少,仅占样本的37.4%;71.5%的农村老人享受到了每年一次常规体检的优惠政策。此外,样本中的农村老年人口还具有以下特征:以大于75岁的中高龄老人为主;受教育程度均值为1.58,以文盲和小学学历为主体;健康自评以一般为主;子女数量大多为1~4个;居住方式均值为1.19,农村老人仍多选择与子女共同居住。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是否属于农村老年相对贫困人口”,属于二分类变量,不宜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而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用来研究事件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探讨目标事件的诱发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力,且可用于因变量为二分类或多分类变量的情况[5]。因此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Logit(p)= ln =a+b1x1+b2x2+…+b9x9+b10x10+μ

其中Logit(p)為被解释变量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a为截距项,x1到x10对应解释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自评、子女数量、婚姻情况、居住方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常规体检,b1到b10为各解释变量估计系数,反应其影响力,μ为随机误差项。

3  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表1是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被解释量为农村老年相对贫困,解释变量包含10个变量,汇报结果为风险比,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大部分与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密切相关。

具体来看,在个人层面因素中,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自评都与相对贫困密切相关,是农村老人相对贫困的显著影响因素。中龄老人比低龄老人更容易陷入相对贫困,其相对贫困发生率是低龄老人的1.31倍。而高龄老人的贫困发生率仅为低龄老人的1.08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年龄和相对贫困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受教育程度与相对贫困负相关,与文盲相比,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的农村老人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分别下降了32.8%、47.6%和75.6%。这是因为接受教育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从而能够为老年时期养老提前进行财富积累。健康自评与相对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健康自评程度越高,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越低。与健康自评为很好的老人相比,健康自评为好、一般、不好和很不好的农村老人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均大幅提高,分别是健康自评为很好老人的1.63、2.25、2.85和4.86倍。可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挑战。

在家庭层面因素中,子女数量、婚姻情况和居住方式均是农村老年贫困的显著影响变量。子女数量多的农村老人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更低,拥有1~4个子女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农村老人,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比无子女老人分别低46.5%和47%。与传统认知不同,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在婚老人相对贫困发生率更高低,是非在婚老人的2.29倍,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农村非在婚老人来说,他们的消费支出相对较少,更容易获得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因而收入盈余相對较多,不容易陷入相对贫困。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十分明显,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农村老人相对贫困发生率更低,而独居和居住在养老机构的农村老人更容易陷入相对贫困,其相对贫困概率分别是与子女共同居住老人的6.64和2.25倍。与子女共同居住可以获得来自子女的生活照料支持,相应老人的经济支出会有所下降,从而可以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

在社会层面因素中,是否参与养老保险对是否陷入相对贫困的影响在统计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拥有养老保险可以使得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16.2%,养老金可以为农村老人生活提供基本的经济支撑,从而有利于从源头解决农村老人相对贫困问题。医疗保险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老人相对贫困问题,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村老人相对贫困发生率仅为未参保老人的67.6%,下降了22.4%,说明医疗保险具有十分明显的减贫效应。这与国家大力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政策覆盖面以及提升农村居民报销比例的政策密切相关,这样的措施可以减少农村老年人就医花费,减少因病造成家庭支出大幅增加的现象,自然也有利于减少相对贫困。免费常规体检也是农村老人相对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每年参加免费体检的老人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比没有参与的老人低17.6%。这说明免费体检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在减贫扶贫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 政策建议

妥善处理好农村老年相对贫困问题不仅可以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切实措施处理好这个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难点。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4.1 减贫和救助政策向更弱势群体倾斜

高龄、受教育水平低以及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在个人可行能力和资源禀赋上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通过自身力量难以脱贫,即使脱贫也有很高的返贫风险,因而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帮助。比如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村老人,可以提高老龄津贴的覆盖范围和发放金额,让高龄老人津贴政策发挥更充分作用,通过政府的帮扶来干预老年人口的贫困,使其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对于健康状况差的老人,应该以公共卫生和养老服务体系为主要抓手,使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得到逐步改善。

4.2 重视发挥家庭赡养功能,制定家庭养老的激励惩罚政策

家庭层面因素与农村老年贫困密切相关,得到家庭更多支持的农村老人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更低,发挥家庭养老作用可有效降低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率,同时也可实现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多元协作,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多农村年轻人选择到城市谋生,导致农村家庭代际抚养功能减弱,农村空巢化趋势明显,独居和入住养老机构的农村老人已接近20%,他们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也相对更高,因此需要呼唤家庭代际抚养功能的回归。具体来看,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保障家庭养老服务质量的政策举措,如推行一些家庭友好型政策,为积极赡养父母的子女提供一定的家庭赡养性服务补贴,使家庭成为防止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有力防护带。此外还应该有一些强制性政策,如定期探望老人、支付赡养费可以与晋升考核和社会诚信等体系相衔接,未履行相应义务的可给予一票否决,以此强化家庭赡养责任。

4.3 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于给予农村老人社会支持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从而最终实现阻断农村老人相对贫困风险,解决农村老年相对贫困问题的目标。具体来看,要继续坚持扩大各类型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采取补贴个人缴费的方式调动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要切实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缩小各类型间养老保险待遇差异,要求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最低不得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以发挥养老保险收入保障的兜底作用。医疗保障方面,在继续拓展参保群体,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缩小城乡间差距。通过加大医疗资源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医疗人才引进等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免费常规体检以及家庭医生等政策措施,以不断改善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更好发挥医疗扶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青松,郝梦欣.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持续性体制机制研究述评[J].观察与思考,2021(7):107-112.

[2] 邹华.中国老年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6,4(11):43-52.

[3] 刘洋洋,孙鹃娟.中国老年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4):95-98.

[4] 高月,王卓.中国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J].中国西部,2021(1):69-82.

[5] 杨能.我国西部地区城镇老年人相对贫困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影响因素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指导意义
论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水平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陕西省农村老年人高血压知信行现况调查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进城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