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5张圣
张圣
体验式学习就是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观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灵活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此,笔者就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一、联系生活——体验学习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喜好的重要来源。”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喜好,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心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活动》时,结合家庭用水、电、煤气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每月所用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统计表里,来反映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熟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和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和价值。
二、亲历实践——体验学习的手段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并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内部智力活动。(1)“玩”中体验,掌握基本知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喜欢新颖的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看似“玩耍”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其抽象性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为了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和基本解法,在教室里我根据应用题的情节创设问题情境。在演示中,两位同学面对面地站着(两地),同学们一起喊“预备走”,(同时)两人面对面地走(相向),最后将手握在一起(相遇)。通过演示,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语言,学生已经自己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关键词的意思,两人走的路程就是原来两人相距的路程。然后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相遇、相距、背向而行、相遇又相距等情况。如此,学生在老师引领下在玩中理解了相遇问题中的概念和数量,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2)“做”中体验,形成基本技能。体验式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接受、理解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動手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多地给它们提供“做”的机会,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用2个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让学生对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观察比较,组织学生讨论:表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这样拼下去,每拼一次,减少几个面?”这样学生从拼摆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科学的试验,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做的过程。教师成功地把表面积浓缩在一个教学片断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外,让学生加强体验的交流,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数学,展示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敢想、说、问、演、答,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三、自主合作——体验学习的保证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效体验学习的保证。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互动合作式体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克、千克、吨》的内容时,在保证学生已经掌握到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重量在1千克左右的物品,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称出物品的重量,看谁找到的物品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体验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
四、多元评价——体验学习的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教育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我们可以用“思维独特,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来加以肯定探究的结果;用“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因你而自豪!”“继续努力,你很有潜力!”、“喜欢你爱思考!”来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品质;“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你想到了哪几种?”、“数学的神奇魅力就在于探索与发现,相信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来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老师充满爱意的评价,亲切的指出问题的所在,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产生出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增强攀登新高峰的信心。从而发挥评价在促进不同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