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突围与思考

2023-06-25陈斯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突围新闻

陈斯苑

摘要:“活动·探究”单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板块之一,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加入新闻这一体裁,课本设置了三个任务板块,分别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板块设置清晰明了、有梯度、有深度。一直以来,这个单元的教学都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因素,本文试从教材分析、目前教学的困境、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方法进行探讨,尝试找到突围的方法以及对于今后新闻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并希望形成一套成熟的教案。

关键词:活动·探究 新闻 突围 媒介素养

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出台的《新课程标准》,里面有不少新的变化。统编教材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过程中,新闻这个单元的教学,一直存在一些困境,或因教材的文本解读不透彻、教学时长的安排不合理,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组织一次新闻采访活动不容易,还要考虑场地、安全等各种因素,课程不能真正体现“活动性、实践性”,达不到大纲的要求,更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一、教材分析

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其设置的活动任务单有三大板块:

单元学习内容:新闻

活动任务清单:任务一 新闻阅读;任务二 新闻采访;任务三 新闻写作。

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在任务一的新闻阅读中,包括五课,有六篇课文,包含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第一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篇短消息,选择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两则新闻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作战胜利的情况,是革命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寥寥几百字将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表述得清清楚楚;《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也是短消息,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作贡献,真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内容编排独特,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是新闻中的佳作;第三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文章对跳水运动员吕伟跳水的一系列动作进行描写,很有镜头感;《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记录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重大历史意义,显示了通讯的特长;《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可见,学生阅读完本单元的课文,就能涵盖几乎所有常见的新闻体裁。这种新颖的单元设置,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任务二和任务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困境

1.教学时间紧张

本单元,由于新接触新闻单元,学生对于新闻的知识点全部是陌生的,因此,得先用1-3个课时进行新闻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再加上学生对这种文体的新鲜感、陌生感,要从认识新闻体裁,到尝试采访,再到学会简单的新闻写作,仅仅靠1-2周课堂学习时间是明显不够的,教学时间的紧张势必带来教材内容的讲解不透彻,以及后面学习消息写作的时间会相对缩减。

2.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新闻作品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作品,又是一种大众文体。按照教科书的说法,从结构上看,新聞分为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课本中没有详细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语文老师要在课前课后引导学生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另外,新闻作品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文体,在任务三中的新闻写作活动中,更为基础的是首先要求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从丰厚的社会土壤中,发掘出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然而这些均缺乏一整套连贯的系统知识体系。

3.教学方式陈旧

新闻教学,作为活动·探究单元的一个分支,如果教师只习惯于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简洁性,粗略地学习文体知识,却忽视了新闻的冷静理性背后也有情感的温度,这是远远不够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我不是一个解剖型或冷眼旁观型的记者,我是带着千百种愤怒感情和千百个问题去采访的。”传统教学方式的陈旧,会让整个活动·探究单元失去活力与生机。

三、突围

1.单元整合教学,巧调顺序

陈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中提出:对于新闻作品,一定把实践性放于首位。这个单元,第一课和第二课都是消息,前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新闻,鼓舞人心,后者是首届诺贝尔奖的报导,笔者在上这一单元课的时候,将第一课和第二课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先上第二课,让学生先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知识,让学生产生学习新闻的兴趣。后面的几课,注重实践性和写作指导,结合任务二和任务三的要求,充分体现“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的设计原则,搭建新的教学体系。

2.以作业为载体,实现跨学科联动

这个单元,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先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任务,以作业为载体,优化作业设计。笔者在安排学生进行实地采访过程中,安排学生录制短视频,配上合适的音乐背景,或制作成简单的mv,或模拟记者现场采访等。新闻报道中的短视频,其背景制作需要引入音乐、图片、动漫等素材,融合音乐、美术、物理等学科,实现跨学科联动。

3.关注时事热点,巧用生活情境

2022年4月出版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讨论。基于这一点要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室,有条件的可以到校园的图书室阅览报刊、杂志,参观学校的体育馆、劳动基地,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农村、工厂、街头、田野……全面了解社会生活;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途径了解媒介知识,获得鲜活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筛选、过滤,拓宽学生的视野,触摸新闻时事热点。

4.以活动为载体,驱动教学的“深入点”

我班在进行八年级上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时,我设计成“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的情景式活动·探究模式,将任务二的探究主题定义为尝试让学生学会新闻采访,创设采访情境,在活动中点燃思维火花。先分组,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方案,拟定采访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建记者团,搜集采访素材。例如:后疫情时代,对线上上课的老师,对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进行采访。会后集中整理采访提纲,形成完整的一套小组报告。最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汇报。

又例如:新闻采访组以“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为主题组织活动,当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等?让学生广泛采访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人人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这种方式,促成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与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互补。

四、思考

1.跳出语文教学的束缚,回归本体

统编本教材的主题培训中指出:这个单元的设计,也是体现着语文教学“运用——实践——运用”这一理念的新课题,活动·探究必然要实现“实践”这一切切实实的要素,要求学生关注平时发生在身边的校园现象,并深入挖掘,细心探访,从新闻现象、素材、采访记录到逐渐形成一篇真正的自主采编的报道,要跳出语文教学的束缚,回归新闻这种体裁的文本。要扎扎实实深入到新闻这种文体的本质中去,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真”探究。

2.如何开发新闻单元教学内容

(1)突出一个核心——怎么问?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单元,作为活动·探究单元,注重活动与探究,笔者在安排学生模拟采访这一环节时,注重“寻找故事,捕捉细节”,让学生深度挖掘校园内外感人的事迹细节,设置采访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与问题之间一定要有逻辑性。并且要注意适时追问,深入挖掘要采访人物的事迹。采访主题要明确、明了清晰,体现社会正能量。

(2)强化一个观念——以人为本

新闻是客观的报道,但也融入了报道者的情感,有时候也难免会带有报道者的主观倾向。教师要引导學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更多的笔触去挖掘身边感人的事迹。新闻报道以声音,画面,文字,图片等手段去传播人类正能量,体现人文关怀,培养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新闻舆论报道肩负着重任,如何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喜欢看,愿意听,愉悦身心,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好的消息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的责任担当。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优秀的消息作品,例如学写消息,校园事件报道时,很多同学访问身边的优秀园丁,优秀同学,饭堂辛勤劳作的阿姨,清洁工等。

(3)形成一套教案

这个单元,由于每一课都是不同的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等,每一课都自成体系,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也要循序渐进,按照三个任务清单里面的要求,形式可以采用学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作业清单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另外,还要将学生的采访稿,采访成果收集,适时展出,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教学成果。通过周密、齐全的设计和安排,形成一套成熟的教案。

总之,“活动·探究”课的范畴很广,八年级下册新闻单元,教材编排严密,布局得当,三个任务清单之后还有消息写作技巧的点拨,实现教材从难到易的梯度呈现。学生对这一单元很感兴趣,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面,充分将活动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学生现场采访、学习些消息等活动。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深入钻研这种活动课的有效教学,争取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并积极反思,拓宽渠道,形成一套成熟的教案。

参考文献:

[1]强荧.新闻传播学理论前沿——在媒体融合的视阈下[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突围新闻
堵车“突围”记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上微突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