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6-25吴欣欣
吴欣欣
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于2021年提出“创新驱动、科教兴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促发展,以人才强省为落脚点,促进河南省快速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印发《2022年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强调提高技能人才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当前形势、企业需求和高职院校现状,本文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为背景,进行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河南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技能型人才现状分析
技能是立身之本,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加强和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但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当前技能人才数量有限。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在省政府和各级机构的大力倡导下,河南省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2.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持证)403.2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持证)140.8万人次。全省高技能人才达392万余人(其中高级劳动者318.7万人,技师63万人,高级技师10.4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1415.6万人的27.7%。技能型人才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但相对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变化和增加,因而持续提高人才技能水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企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以及经营形式的大调整,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为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岗位相匹配的人才,在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将企业引入校园,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场景,感受企业的现场活动,是当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在高职院校培训过程中,由于各项政策在每个行业的针对性不同,有关部门或组织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认识不深刻,企业在用人需求、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要求不同,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双方之间的合作肤浅,没有将产教深度融合落到实处,产教融合只是浮于表面,真正关键的技术、技能培养没有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岗位需求差距明显或不符合企业需要,影响实际操作效果。因此,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产教不能深度融合,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影响技能型人才质量的提高,最终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不符合岗位需求。
(三)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直接面对市场上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可以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同时熟悉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管理且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能够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常用的是工学结合下新的学徒制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及高职院校自身不完善和外部市场环境复杂造成的宽松培养模式。尽管当前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正在不断创新,但是因为前期对于企业需求、岗位标准、行业规范的了解程度有限,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与企业、行业结合较少,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水平参差不齐,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议
(一)了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围绕培养谁、如何培养、为谁培养的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熟悉行业标准与规范,深入研讨岗位需求,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设、专业知识学习,真正做到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同时增加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企业进行深入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缩小就业与岗位之间的差异,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課堂教学质量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其优劣情况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通过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类比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在比赛中锻炼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以比赛为抓手,促进教师课堂创新和改革。鼓励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工具,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关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认知,增强学习意识,不断尝试和创新,寻找更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和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
(三)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当前数字化时代的需要,结合企业发展人才的需求,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框架。岗课赛证模式的构成,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胜任岗位工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多形式、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调查活动,以工学结合、双元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将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技能竞赛等有机结合,以“1+X”证书为标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人才评价方案,根据“X”技能证书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等,实现课堂证书的融合。以企业岗位典型任务为依据开发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项目,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构成要素和工作过程转变为课程教学项目,开发基于岗位的课程资源,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引入行业组织中的专业技能竞赛,以竞赛为导向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同时联合行业组织、企业、高校等主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课程教学模式和人才评价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实现学创融合。通过岗课赛证的充分融合,让学生根据岗位针对性学习,在课堂上提升自我,在比赛中突破自我,通过证书考取实现个人目标,最终达到技能型人才的全方面发展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得到最终实现。
(四)政府、学校、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政府的合作,扩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范围,加强校园外学生技能的培养,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地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政策支持制度和保障机制,利用政策和制度提高学校、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协同培育,推动校企政的深度合作和规范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和路径,构建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共同培育模式。通过构建政校行企对接机制,优化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模式,推进合作方式改革创新,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联合培训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资源优势,在政府制度的保障下,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构建技能人才培育新平台,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 语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职业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获取社会企业信息,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培养方式,适应社会需求,与就业岗位接轨,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课题: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SKL-2022-2049〉)
文博小知识
欧 阳 中 石
欧阳中石(1928—2020),我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戏曲家、学者。作为书法家,他曾两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作为教育家,他是我国第一位书法博士生导师,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拥有完善书法高等学历教育体系的学府;作为戏曲家,他被人赞为“疑是奚君又重来”;作为学者,他在逻辑、音韵、戏剧、书学、语文教育学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