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研三环节 提高园本教研实效
2023-06-25王华颖
王华颖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以本园面临的保育和教育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幼儿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高质量的园本教研,能够引导教师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把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师资素质的提高,让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以教研三环节为抓手,切实提高园本教研实效。
抓住教研三环节,即教研前筛选真问题真需求,教研中注入心流齐参与,教研后跟进反馈抓实效的教研模式。这三个环节中,备好“教研前”是基础,把握“教研中”是核心,追踪“教研后”是归宿,层层递进,使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得到最大发挥。
一、教研前,调研把脉聚焦问题
园本教研就是要研究解决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些教研的具体问题要从哪里来?一定是从活动的管理中来、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它包括:自上而下的问题,即针对幼儿园的一些重点工作,教研组织者从国家文件的解读和日常发现的问题中进行梳理的;还有自下而上的问题,即从一线教师实践的困惑和需求中产生的教研要素。所以教研前的调查问卷、个别访谈、进班观察、教师的计划笔记等,就成为我们自下而上收集教研问题的途径,并据此找到教研活动的起点。
就如同教师在教学前要备幼儿、倾听幼儿是一样的。教研前,要充分了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然后将收集的问题进行甄别和判断。第一要看这个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共性问题;第二要看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发展性,能否让我们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获得新的认识;第三要看这个问题是否具有迫切性,真的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的发展和我们的保教质量;第四要看这个问题的专业性,有些问题是可研的,有些问题是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的。结合园所教师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我们选择和确定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真实的教研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例如,本学期我园的教研计划是以园所已经立项的“十四五”课题《幼儿园项目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为主线,组织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开展教研活动之前,通过问卷“项目教学在班级的开展情况调查”和“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收集”,了解不同阶段教师的教研需求。第一次问卷主要调查“教师关于项目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梳理出的问题有:项目活动和主题活动有冲突吗?如何开展项目活动?什么时间组织项目活动最为合适?如何撰写项目活动教育随笔?相应地,开展的教研专题有:1.项目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区别。2.项目活动的三阶五要素。3.项目活动需要哪些支持?其中,“项目活动随笔的撰写”是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个别化小组教研中就可以得到解决。项目活动开展的中期,教师遇到的核心困惑主要有:如何确定项目活动是否适宜?项目活动何时结束?以什么形式结束?如何快速准确地记录幼儿的表现?相应地,可以开展的教研专题有:1.项目活动筛选的依据。2.总结项目的多种形式案例分享。3.项目活动中,一对一的记录如何实现?等等。
确定好教研专题后,还要在教研前,把教研内容提前告知参与教师,让教师能够明确教研任务,做好经验铺垫,做到有准备地教研。
二、教研中,注入心流共享发现
教研的主持者承担着教研的启发者、气氛的烘托者、帮助教师梳理共性认识的角色。当我们确定好教研问题之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方式进行教研,使参与教研的主体教师能够注入心流般参与教研、投入教研。
教研过程大致分为以下环节:回顾—导入—研讨—提升—总结。其中,研讨发言环节是最困难的环节。在以往的教研活动现场,每当让教师交流研讨或回答问题时,现场立即会安静下来,低头不语者占多数,教研主持人也会陷入尴尬的情境之中。分析原因,除了研究问题缺乏针对性、教师没有表达的愿望之外,就是教师会担心自己表达的是不是有错误或者不够准确等。有效的教研活動,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充分研讨。所以,我们要针对教师的纠结点调整教研策略,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使教师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
游戏的方式不仅孩子喜欢,教师也同样喜欢。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有趣的设计,帮助教师放下心里的负担,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让“乐在其中”成为一种可能。
(一)花落谁家
教研过程中,要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研讨中来。我创设了游戏“花落谁家”:将教师写的研讨纸条混放在一起,每位教师自主抽取一张不留名的小纸条,然后进行提问和答疑。自己写的小纸条不知道会落到哪位教师手里,大家拿到的内容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这样就给予不自信的教师敢于表达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能心无旁骛地参与进来。
例如我园关于“项目活动设计”的园本教研。项目活动启动初期,园所已经安排教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业务理论个人自学,但是自学情况及班级项目活动启动时间不尽相同,教师们现场研讨给出的答案也就不同。为了做到不揭短还能达到同伴资源共享的教研目的,我们采取“花落谁家”的形式,激励教师大胆表达、写下真实想法,同伴间互相给出答案,进行经验分享。“花落谁家”助力教师抛下顾虑,带来真问题,解决真困惑。
(二)我眼中的你
为了让教研团队中的老教师分享经验带徒弟、让青年教师敢于发言有自信,我设计了游戏“我眼中的你”,让每位教师形容彼此、相互评价。活动结束后,让教师来说,哪些评价自己是认同的,哪些是出乎意料的。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很在意同伴间的评价,尤其是青年教师,希望能够从同伴的评价中获得自信。所以,我采用这样的游戏方式,促使教师树立自信,形成教研合力。“我眼中的你”,在我心里尽显美好。
(三)与你在一起
幼儿教学提倡动静结合,园本教研同样适用。在教研过程中,我们会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集聚智慧、梳理经验。为了打破之前小组研讨中“固定年龄班组、固定人员、固定发言人”的模式,我们通过开展“与你在一起”小游戏,让教师根据主持人比划的数字,自由拥抱组队。然后,各组自主核验人数、自主认领或分配任务,包括发言、梳理知识点、记录表格或导图、作为代表进行分享交流等。“与你在一起”活跃现场气氛,让更多教师获得全新的体验。
三、教研后,追踪管理效果反馈
园本教研最核心的指向,是让研究和思考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所以教研后,我们要对教研活动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形成教育共识或教育策略,引导教师将认识转化为教育行为。
教研后,主持人不但要对教研活动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还要对教师进行调查反馈和实践跟踪:大家觉得我们的教研效果怎么样?教研方式怎么样?教研是否实用,能否及时用于教学实践?
日常每次教研后,我都会收集很多东西,包括教研计划、教研签到、教研PPT、教研讨论导图、小纸条、教研记录以及教研现场照片、视频等,进而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教研水平。最重要的,我们还会跟踪教师的实践,了解教研实效,看看教师有没有发生行为的转变。其中,要看教师的态度和观念是否发生改变;看教师的能力、方法是否发生改变;最后还要看教师的思维品质是否得到提升,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是否能够延续。
总之,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抓住教研三环节,即抓住了园本教研的主体,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生改变,真正做到教研问题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的宗旨。更重要的是,这种教研模式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研究意识,促使教师逐步从“被动研”转变为“主动研”,形成教研共同体,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自信,从而实现园所保教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柳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