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2023-06-25郭彬
【摘 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美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很多音乐老师却忽略了它。本文从美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音乐鉴赏的美育能力,并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建设,并从尊重学生主体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鉴赏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索性、浸入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或者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有效率的音乐教室,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关键词】美育视角;高中;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意识、思维、认知能力都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时期就变得非常重要。音乐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培养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教育界对高中音乐教学十分重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音乐美学”为中心的新一轮课改。此外,由于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缺陷与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
高中生的学习重点是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不过在高中教学中,音乐鉴赏课程也很重要,通过音乐的熏陶,可以净化他们的内心,调整他们的应试压力。正如《音乐鉴赏》中所提到的美学功能一样,“审美的作用是净化人的精神、调整人的情绪、增强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普通高中的学生与音乐系的学生不通,音乐系的学生对艺术的要求更为专业,对音乐的理解较为深刻,因此,对于一般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更应该重视对自己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音乐鉴赏还有很强的审美教育作用,悦耳、健康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境,让人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二、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一)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在遵循课程规范的基础上,充实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以《高亢的西北腔》为例,教师可以从西北少数民族音乐中提取一些优秀的音乐元素,从而加深学生对其音乐特征的了解;在欣赏和学习之前,老师也可以通过播放有关西北地区的生活、人文、风俗等内容,使同学们对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能通过播放有关的音乐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创设更好的音乐欣赏课程。比如,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民族音乐的兴趣,并将不同兴趣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比如中国音乐、古典音乐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分享,教师对小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另外,还可以通过对舞台表演素质进行训练,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艺术教学中去,在艺术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或者,在《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节中,老师可以把维吾尔族民歌改编成歌舞剧,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自主进行角色的挑选,然后进行歌舞表演,使学生通过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在精髓,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美。
(二)进行以文化认同和理解为基础的探究式音乐学习鉴赏
新课标提出,《音乐鉴赏》主要以聆听为中心,具体包括聆听、歌唱、演奏、编创和综合艺术表演。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欣赏中得到直观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它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和求知的科学态度,并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重视音乐学习、音乐体验、合作学习等多个层面的学习,进而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库,并使其积极探索和发展传统音乐元素,从而实现对中华文化的积极深入的认识。首先,《音乐鉴赏》的主题性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根据教材框架、学生当前的音乐认识水平、生活情境,通过在网络社交平台(班级QQ群、微信群等等)上汇总、筛选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然后,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调查,教师可以发现:在主题的设定上,应以“新鲜”“浅入”为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青花瓷》,既有通俗的题材,又具有较强的传统意蕴。最后,预设“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 通过确定活动内容、预设路线图、探究方法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写出调查问卷、思维导图、视频报告等。《音乐鉴赏》的教学内容以听觉为主,旨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艺术的美感与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性”的功能,把“小问题”进行分解、精练,并且把“小问题”与音乐核心素养相关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研究学习问题”过于笼统和含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例如《梁祝》的音乐鉴赏。首先,教师课前准备学习任务单《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作家的时代、社会背景、艺术思潮、作品风格特征等,使学生尝试聆听、理解、喜爱作品,进而写出喜爱的原因等。然后,在课堂上,老师们按照《梁祝》的特点,把学习组长总结出来的“小问题”科学有序地嵌入到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和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唱、朗读,并与“柯达伊”“阿卡贝拉”等随乐韵律相结合,增加了对情绪讯息的刺激性,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大的震撼,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了解。此外,在欣赏《梁祝》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将《梁祝》的文学想象,《梁祝》历史故事的口头叙述、《梁祝》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艺术形象进行呈现。比如,以笛声悠扬的曲调开场,展示了一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老师和同学们沿着故事的主线,倾听着中西乐器的合奏和独奏:长笛的开场、主题音调的双簧管、竖琴的伴奏,将纯粹的、永恒的主题演绎出来。民乐锣、鼓、管、弦齐鸣,演奏了整个“投坟”的高潮,乐队演奏着赞美的旋律。最后,指导学生课后完成研习报告:对《梁祝》中的西洋乐形式的演绎和认知作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班内进行讨论。
(三)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加强对学生的课堂指导
教师是课堂的直接策划者和执行者,其自身的态度和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尤其是在民族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自身的能力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应通过阅读、浏览网页、适当地观看有关民族音乐的节目和纪录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品味。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闲暇之余对民族乐器进行学习和加强,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亲身演示,并与技术器材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需要,适时地进行“校园民族音乐欣赏”,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和排练节目,也可以通过参加节目排练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增强自己的经验。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音乐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和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综合运用各种信息科技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教学方式更加便捷,同时也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在《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应掌握综合与优化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素质,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音乐鉴赏》信息化环境,建设音乐信息库。《音乐鉴赏》的信息化整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第一,将共享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呈现给教学。第二,它给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比如视听融合,创设情境,多重互动,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现实等。第三,信息化整合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对学生的情绪体验,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音乐鉴赏课》也可以采用超媒体链接技术,通过多媒体平台把文字、图形、视频、动画、三维模型等“图文并茂”“生动新颖”地展示出来,以视觉、形象化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情绪接受维度,并引导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从而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些专业技能上的障碍,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主观的审美体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如《丝竹相和》课程,老师可以引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制作课件时,传统教学方式与虚拟现实影像结合,扩大音乐教学的空间,创造更加宽广的教学环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江南的水乡气息;同时,将广东音乐的特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共享信息和传播平台,实现课外教学渠道的有效整合,从而进行课外延伸教学,比如学校广播站、校报、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补充和拓展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平台,丰富了音乐的传播链,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传承和发展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深度挖掘音乐鉴赏教材,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当前,由于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和教师的思想认识等原因,教师习惯于讲解、灌输音乐欣赏的知识,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情感等方面的缺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对于教师而言,《音乐鉴赏》是一门较为理论化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在“情境化”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再现作品所处的生活场景,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环境下,通过营造一个展示的舞台或空间,让学生来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种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得“生活化”的民族音乐教学充满了热情,触动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共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作品的民族意蕴。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又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发掘,精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对其进行赏析与设计,使学生能够领略到优秀的民族音乐,进而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透过感受民族音乐,让同学们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里,尽情地感受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例如,在鉴赏《十面埋伏》的时候,可以通过《十面埋伏》来描述古代战场上的惨烈场景,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情绪和反应,适时地讲述刘邦如何利用十面埋伏大阵来对付项羽,并用生动的语言将他们的思想带入到一个文化故事之中。当学生们听懂了故事,再听这首曲子,就能感受到歌曲里面蕴藏的不同情绪,拉进了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作品进行重新创作,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鸟儿飞》《冬至歌》《我唱爱沙玛》等福州方言的儿歌,通过表演、模仿等方式,更能使学生们感受到作品之中的情感与智慧。民谣、童谣承载着历史,传递着质朴的情感,传递着国家荣誉感,也传递着生命的快乐。因此,体验式教学在情感表达、情感表达和审美共鸣上优于单向灌输和单一阐述式授课。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的认识与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三、结语
高中美育是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鉴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因此,教师要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审美经验,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体会到音乐的伟大魅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晓辉.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分析[J].北方音乐,2019(22).
[2]孙青睿.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黄河之声,2018(3).
[3]董繁.论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彰显美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20(4).
[4]浦利华.從课程论视角谈音乐教育的美育维度(下)——以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9(3).
[5]花白,陈瑜.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下的音乐课程教学——以“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课程为例[J].北方音乐,2019(18).
[6]浦利华.从课程论视角谈音乐教育的美育维度(上)——以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9(2).
作者简介:郭彬(1980—),男,汉族,安徽泗县人,文学学士,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