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3-06-25周德军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实践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数千年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加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及人生观,使学生在掌握国学经典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实现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阐释了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及措施。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4-0043-03

引  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三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及国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可促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接受我国传统美德教育,提升文学素养,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探索诵读国学经典的高效措施,

发挥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

一、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首先,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美育素养。国学经典音韵优美,语句畅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载体。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国学内容,并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学会创造美,鉴赏美,感受美,以语言表达的方式传递美,讴歌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1]。

其次,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的瑰丽宝藏,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丰富情感,启迪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并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传承国学经典,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为人处世的哲学与智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同时,国学经典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中包含着优秀的品格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学生通过诵读这样的作品,学习其中的品格与民族气节,能塑造个性、健全人格。例如,《千字文》

《百家姓》《三字经》等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非常丰富,

饱含孝顺长辈、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中华礼仪,在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最后,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启蒙学生的智力。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国学经典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感悟作者的情感,进而学习作品中的思想并展开探究,发展语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诵读是学生欣赏和辨识自我声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经过长期的诵读训练,学生能够形成语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国学素养。此外,国学经典的学习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在诵读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综合能力。

二、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时期学生储备的知识量较少,如果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会使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影响国学经典诵读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增强诵读活动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愿进入国学经典诵读状态。例如,在《弟子规》的诵读中,教师可以组织读后感比赛、朗诵比赛、经典诗词的填空比赛等,

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国学经典的乐趣,降低诵读难度。在此类比赛活动中,教师可为学生评出名次,设置奖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参与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此时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国学经典的抽象性较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利用形象的故事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诵读,消除反复诵读带来的枯燥感和疲劳感。例如,在教学与

《论语》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合适的故事,使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解节选自《论语》的教学内容,进而对诵读的国学经典有一定了解,产生诵读兴趣,感悟人生道理。

为了确保诵读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诵读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设计多元化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国学经典知识的应用是诵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设计多元化活动,将诵读的国学经典内容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学生可以从诵读的内容中提炼学习内容,并制作成书签、个性签名等,利用这些名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二)加强范读教学

诵读国学经典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国学经典属于文言文的一种形式,与现代文的阅读存在一定差异。范读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重视范读,并发挥范读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国学经典内容的诵读节奏,准确断句,进而理解诵读内容。例如,《舍生取义》出自国学经典《孟子·告子上》,教师在对《舍生取义》进行诵读教学时可采用范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诵读的节奏。因此,教师要进行范读教学,利用诵读时的间隔和重读体现出节奏,使学生顺其自然地掌握国学经典诵读的节奏,进而理解诵读内容、提高誦读质量。

(三)实施反复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措施。对此,教师可以设计科学的反复诵读活动,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诵读内容,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内容及内涵有初步了解,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扎实掌握诵读内容[3]。例如,《三字经》是国学经典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会节选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对此组织反复诵读活动,便于学生理解《三字经》的内涵。与其他国学经典作品相比,《三字经》相对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但《三字经》中仍有很多内容理解难度较高。教师利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可使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内容,熟悉韵律,随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选择性地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对《三字经》有一定的了解。

(四)设计诵读情境

国学经典与学生平常学习的口语化内容不同,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它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并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作品具有良好的节奏感,教师可借助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设计声情并茂的活动,适当增加肢体动作,从而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4]。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游戏、多媒体软件等,营造国学经典诵读情境。如《弟子规》中的“父母命,行勿懒……”,《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要善良,且这些内容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在熟练诵读国学经典作品后,教师可以设计“开火车”的游戏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说一句表达敬老爱幼、品性善良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准确,即为胜利,可以获得相应奖励。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来设计情境,重现经典。例如,在《三字经》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你们想知道什么是黄香温席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后教师借势通过语言演绎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针对黄香温席时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使学生内化于心。这样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学习思维需求和规律,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教师要结合诵读内容、学生成长需求和年龄特点等因素,设计合适的诵读情境,以優化国学经典教学成果。

(五)营造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可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形式丰富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国学经典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等。因此,学校应营造良好氛围,给予支持[5]。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初步认识世界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外部环境的好奇心也非常强,且生活以及学习环境对他们思想的塑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校园氛围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提高诵读教学质量,学校要尽量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例如,可以在校园内的主要道路上设置文化墙,介绍《论语》《三字经》《弟子规》《老子》等国学经典,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等名人故事,从视觉的角度感染学生;在教学楼的走廊、楼梯转角处悬挂我国的名人名言、文人墨客的画像等,使学生生活在国学经典氛围中;在班级中,可以利用黑板报定期更换国学经典内容,使学生时刻感受国学经典的气息;还可以在校园内的图书室、班级的图书角放置一些关于国学经典的书籍,方便学生随时阅读。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可使学生在校园时刻受到熏陶和影响,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国学经典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扬。

(六)选择合适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素材丰富,教师的选择范围较大,但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确保学生诵读后可以理解这些内容。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理解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等因素,确保选择的合理性。例如,教师从学生的认识和年龄特点角度选择诵读内容,以从易到难、由少到多为主要原则,确定每个年级诵读的国学经典内容。一年级到三年级属于低年级,此阶段的学生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无意识记忆,记忆效率与教学的方式、内容有关。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以《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及《千字文》等故事性强、篇幅短小且趣味性强的内容为主。对于四年级到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而言,记忆习惯已经逐渐向有意识记忆方向发展,学习动机越来越强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习的策略性越来越突出。因此,诵读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择《孟子》《大学》《诗经》《中庸》等,增加诵读内容的难度。此外,唐诗、宋词也是国学经典中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具有韵律优美等特点,教师可将唐诗、宋词贯穿于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的整个阶段。

结  语

语文是一门与我国国学经典关系密切的学科,将诵读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需要教师掌握诵读的科学方法,理解诵读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学生的诵读效果,随时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既要保证学生掌握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语文综合水平,又要保证学生在诵读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总结人生哲理,进而提高诵读的实践价值。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范读教学、反复诵读、设计诵读情境等方面入手,利用多元化的方法提升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水平,实现诵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汤丽君.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诵读国学经典[J].课外语文,2021(7):25-26.

吉卓玛草.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学周刊,2022(6):29-30.

朱秀香.诵读经典,传承文化:浅析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93-194.

黄荣.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8):3-4.

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72-273.

作者简介:周德军(1968.8-),男,甘肃金塔人,

任教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北苑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实践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