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武文小小说三题

2023-06-25郑武文

北京文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州汉子

郑武文

览胜

公元1077年的大年初一,北风呼啸,天空零星飄着几片雪花。青州城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男女女兴高采烈奔走在大街小巷,互相请安问好,恭贺新年。

城里老字号的悦来客栈却走出一位陌生的高个汉子,峨冠博带,衣袂飘飘,踉踉跄跄奔进这西风里。

青州城的习俗,漂泊在外的千里万里也要回家过年,一般到了这样的日子是不会有人外出的,大街上走来走去的都是当地人,这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外地人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汉子是昨晚住到悦来客栈的,随行的只有一个伶俐的书童。客栈掌柜的深施一礼,告知汉子过年客栈不营业,请汉子另寻住处。可是汉子苦笑一声:“我也是打听多处都已打烊才走到这里的,但请通融一下,天色已晚,再不好找住处。”掌柜的说:“客房倒有,只是伙计回家过年,并无操持饭食之人。”汉子说:“无妨,我等自带酒肉,只需借店里锅灶一用即可。”掌柜的说:“锅灶倒是现成的,既不嫌弃,那就请进吧。”

正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围坐一起,面对丰盛的年夜饭,又把祖宗亡故之人排位请到家堂,共同守岁过年。掌柜的看到汉子主仆冷冷清清,就到客房相请,拱一拱手说:“若不嫌弃,共享晚餐吧。”汉子一笑,说:“自带的猪肉,只用锅灶即可。”

掌柜回去,把多做的菜肴匀出两份端到客房。不一会儿汉子也端着做好的猪肉来回礼。猪肉香味扑鼻,吃一口绵软香糯。掌柜伸出大拇指:“这就是传说中的东坡肉啊,青州城里也有人做,可是口味却相差甚多,远没有先生做得正宗。”汉子哈哈一笑,却未搭话。

回到客房,书童早已把酒菜摆好,汉子也摊开纸墨,手书几个祖宗牌位,供于桌前。想想,又写一个“亡妻王弗之位”。想到自己刚到不惑之年,妻子却已经离开自己整整十年了,忍不住悲从心来,泪如雨下。又铺开长纸,写下千古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天近五更,鞭炮齐鸣。掌柜的拱手进来给汉子拜年,看到汉子眼睛红肿,类似眼疾,就说:“如有眼疾,多食猪肉不好啊。”汉子苦笑一声:“如此美味,我心不吃,可是嘴却管不住啊。”掌柜哈哈大笑。

及至天明,主仆二人上街。寒风肆虐,汉子却持了一把折扇。匆匆行走拜年的青州人,都奇怪地看着这个虬须魁梧游览的外地人

他们观遍街上风景,后又登上高处表海亭,汉子写出一首盛赞青州的古诗《和人登表海亭》,盛赞青州风景“览胜无如此得多”“花时千圃堆红锦”……九百多年后,青州拜其所赐,成为江北最大的花卉种植销售市场,此是后话。

诗颇壮美,却须记于折扇之上。怎奈风大,刚刚书完,笔墨未干,一时不曾抓牢,折扇瞬间被刮跑,飘下表海亭,风筝一般飘向远处。主仆立即下亭追赶,却已经飘落南阳河上。天虽寒冷,怎奈水流湍急,河的两岸虽已厚冰,河心却尚水流叮咚。折扇飘进水流之间,急速远去,瞬间不见。围观之人看主仆狼狈,忍不住哈哈大笑。汉子面有羞色,几欲发怒。却见突然转出悦来客栈的掌柜,说道:“苏大人发怒,是否想到了佛印大师相戏之诗?”汉子一愣:“你怎知道我是苏轼?”掌柜说道:“诗词书画千古第一,又能做得东坡肉,不是苏大人却又是谁?”

大家哈哈大笑,有知道苏轼与佛印以诗相戏故事的不禁偷偷讲与身边人:苏大学士与和尚佛印出游,看到有条狗在河里啃骨头,苏大学士忍不住作诗相戏佛印:狗咬河上(和尚)骨。佛印把苏东坡手上折扇扔到水里,对曰:水漂东坡诗(尸)……大家忍不住又哈哈大笑,怪不得苏大学士恼怒,原来有此故事。又有人求证于苏轼:“听说苏家父子一出世,整个眉山草木不旺?而大人一出生,更是近处彭老山草木尽枯……只因天地精华,皆被大人吸取殆尽。可是确有此事啊?”苏大人哈哈大笑,拱手施礼:“苏轼也是凡人,哪有此等本事?这不也是半世飘零,亡父丧妻,孤苦伶仃,并不比众位乡亲过得安逸。”

悦来客栈掌柜把东坡先生请回客栈,仰慕其才华的青州乡贤摆酒求教。原来是东坡先生从密州任上去济南见其弟路过青州,倾慕于古州风景,虽是新旧交岁之时,也忍不住滞留一日,游览美景,现在感觉果然是不虚此留,收获甚多……

《与人登表海亭》作于苏轼诗词最为恣意汪洋的时候,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给青州留下了辉煌的一笔。两年后,有人从他诗词中挑出了反动的东西,让他差点把命丢了。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从此后的创作,时时小心,收敛许多,让这位天才诗人少了一些旷世之作诞生。

飞碟

公元1018年的深秋,天高气爽。不过气温已经有些凉了,朵朵白云在碧蓝如洗的空中飞舞,干枯的庄稼却在寒风中瑟瑟而抖,呈现一片萧凉之气。

自从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中原的门户大开,如同对北方游牧民族敞开了胸怀,位于中原的大宋自然屡被进犯。虽然危机重重,而且皇帝宋真宗痴迷于通道求仙,但这并未阻挡大宋依旧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繁华之地。

就在那个深秋的黄昏,卖豆腐的徐二,推着他的独轮车行走在那条每天必走的乡间小路之上时,突感内急,停车去路边的庄稼地小解,抬头发现草丛之中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银灰色草帽一样的东西:草帽打开,自帽身走出一个身披银甲的怪异男子……徐二目瞪口呆,忘了撒尿,呆若木鸡。

而在此时,远远有人赶来,呐喊着说是看到一个如碟子一样的东西在空中徘徊良久降落于此。怪人听到呐喊立即返回舱内,一道亮光闪过,大草帽缓缓升起,越来越高,越来越小,最后如同一个碟子一样隐于苍穹之中……

多人目睹此事,地方官不敢怠慢,立即呈报朝廷。朝野震惊,有大臣奏道:“北夷契丹、蒙古、金国皆对我大宋虎视眈眈,而最近以契丹辽国人为甚。臣疑是契丹人所做飞行器,如此迅疾侵入我大宋腹地,而我国毫无反应之力,此事危矣!”顺天府尹王曾奏道:“臣六年前曾经出使契丹。契丹勇猛皆因快马蛮力,机械技巧远远落后于大宋,绝无能力造出此等飞行器。蒙古、金人亦然。契丹王曾经欺臣为一介书生,与臣比试箭法,臣以一箭射落百米外帐前灯笼,即以臣为英雄,尊崇有加。可见野蛮番邦,推崇武力而少技巧之道。”益都人王曾,乃为三元及第状元出身(即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如同在考初中、高中、大学中都是全国第一)。寇准、杨亿称其有“王佐之才”。

王曾一番话,说得众大臣频频点头,惊慌之色顿减。又有大臣奏曰:“吾皇万岁推崇道教,尊神敬仙,此定是天降祥瑞,派神仙来点化辅助我主,平定番邦,位列仙班……”王曾本欲反驳,看到朝堂众臣附和者甚多,心想大宋多次战败,以此提提士气,也许不是坏事。神宗更是高兴,命令修建神庙,供奉香火。

天降神仙帮助大宋,又有人亲见神仙模样,神庙自然香火旺盛。然而不久以后有人发现:此神仙不是好神仙,不但经常出现在一些军事重地,而且抢劫居民,搜刮金银。出于对神仙的敬畏,很少有人敢对此反抗,弄得京师以南人心惶惶。

有人报到顺天府,王曾言道:“有神技者,非全是神,亦可是妖。如再遇其做坏事,不必惧怕,尽管与之搏斗。”同时也派出官兵埋伏,抓捕银盔银甲妖怪。

城西兵营中,哨兵发现妖怪,立即乱箭齐发将其射死。王曾请来曾经见过奇人的卖豆腐的徐二,让他鉴别与所见可有不同。徐二一见满身血污的死者,说:“此绝非草帽飞船中出来之人。那人比这个小,而且一看就非血肉之躯,着衣盔甲也大不相同。”

王曾心下明白,让人封锁徐二所言。夜间打开城门,暗伏精兵,凡妖言惑众射死妖怪,其他妖怪要来报复的一律抓捕。同时也抓到假冒妖怪二名,连夜突审,各个击破。

果然不出王曾所料:所谓妖怪之说,也是契丹探子假扮,借此刺探军情、蛊惑人心、制造混乱,以为其进攻中原做准备。此案已破,而草帽状飞船之事终为不解之谜。

关于此飞碟出现之事,《宋史·王曾传》有如下记载:

(王曾)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郑獬

我们郑氏一家,虽然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可是几千年风云中名人达士并不很多,几乎屈指可数。只在大明一朝虽有下西洋的郑和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又都有皇帝赐姓一说。有人牵强附会,认为朱元璋也可能本来姓郑,只因被蒙古人烧了族谱,以讹传讹,后又不好更改,才沿用姓朱。君不见我们族谱大都是明朝开始?前不可追。

单说郑家出的另外名人,却又把名字都取一个“谢”音。一个郑燮,字板桥,做过潍县县令,为江南八怪之首,其是清朝,咱只讲“宋青州”历史,因此说另一个郑獬。郑獬,字毅夫,号云谷,今湖北安陆人。三十岁的时候,进京会试,张榜一看:全国第五,可以安心参加殿试了。他卻感觉不屑一顾,在给主考官的答谢信中说:“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横扫匈奴的李广,写出《阿房宫赋》的杜牧,那都是些举世无双的人物,都应该得第一的,就给个第五,以此表白自己:而跑在我这匹宝马前面的,都是些劣驹驽马……

主考官也是一位认为级别到了本事就到了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干部。他认真研究了郑獬的文章风格和笔迹,殿试卷子凡是认为与其相近的一律判作不及格。他心里一定一边咬牙切齿一边骂娘,一定要把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小子赶出朝堂,要不以后还真是不好共事。谁知御批以后,揭开状元糊名一看:郑獬。

这样的人果然不好共事。在朝中磕磕绊绊干了十几年,功劳立了不少,犯错也是接二连三。公元1069年,47岁的郑獬被贬杭州,继而来到青州。

一日,益都县一枯井内发现一具女尸,显然已经死亡多时。虽是中秋天气,依旧炎热难耐,蚊虫鼠蛇横行,尸体已经严重腐烂。县令发出文书,让各处有失踪人口者前来相认。就近李家庄李缓根据衣饰认出是其母刁氏。县令怒斥李缓:“你母亲既然失踪半月有余,你竟然不闻不问,也不去寻找?还在此哭哭啼啼,实为不孝之子!”李缓唯唯诺诺,并不敢答话。县令又找来村里乡民问询,都道虽然李缓为人忠厚老实,其母刁氏却是仗着有个兄弟在京为官,平时骄横放纵、蛮不讲理,经常辱骂欺压乡邻,而且行为极不检点,因为寡居多年,在周围村庄有多个姘头,经常彻月不归,儿子怕遭受辱骂,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也不敢管。

县令派人把案宗呈给郑獬,结论是深夜行走不慎落入枯井,无人发现救助继而身亡。郑獬合上案卷,发现并无疑点,准备月底一块儿上报。谁知益都县令又急匆匆跑来,说:“刁氏一案,请先未结案,今有李村村民李有田前来投案自首,说刁氏是他杀的。”

郑獬立即命人提审李有田,李有田战战兢兢,并不敢有半句隐瞒,详述了杀人经过:那日李有田正与妻子在自家地里收割谷子,刁氏从村外走来,看到谷子长势喜人,就撒泼说谷子是她家的,并从地头找出私挪的界石作证。李妻与她理论,虽说旁边的地块是刁氏家的,可这些谷子的确是李有田家的。刁氏蛮横,又说当初播错了种子,误种到李家田里,自然收成归她。

旁边也有劳作的乡邻给李有田作证,怎奈刁氏自恃其弟在京城做官,平时又撒泼惯了,不但不听劝告,还辱骂众人。最后又恼羞成怒,去暴打李有田的妻子。李有田前去劝架,忘记了手里拿着割谷子的镰刀,不小心刀刃正好滑到刁氏脖子上,误伤将其杀死……最后把尸体扔到就近一处枯井里,并盖上一些枯草等杂物,怎奈时间久了,不但恶味四散,而且被蛇鼠等啃噬尸体弄去了杂草,才被过路人发现。李有田最后说:“听说大人发现了尸体,又在侦破此案。小民日日惊心,夜不能寐,因此前来自首,还望大人可怜事出有因,网开一面。”

案子也并不复杂,郑獬还真想网开一面,判他一个监禁充军之罪。怎奈刁氏之弟在京上奏朝廷,一直要求严惩凶手,李有田终究未能逃一死。

本来案子这么判也算公平公正,虽是误伤,毕竟也是杀了人。可此时正是变法时期,根据保甲法规定:十家为一小保,五十家为一大保,五百家为一都保。保内人犯事,知情不报者一律同罪!如此推算,当初劝架乡亲无人能免死罪。

郑獬却一意孤行,压下卷宗,坚持按律治罪,不搞株连,其余人等概不追究。又因为在青州对青苗法的实施也是阳奉阴违,一心为百姓着想,多次受到激进变法者的弹劾。

尽管皇帝爱惜其才华,偶尔给他打打马虎眼,但毕竟郑獬与主流官场的官员们性格格格不入。与其无力抗争,不如回家弄扁舟,写他的诗词文章,于是请求病退,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州。

回去不久,他就积郁成疾,竟然真的病了。也许是天妒英才,因“杜牧文章,止得第五”成名的郑獬只活了五十年。而他一生清廉,不但没有积蓄,而且简直是家徒四壁,就连入土为安的钱也没有,只好装在一口薄皮棺材里,寄居在安州的寺院里。就这么在风风雨雨里,又静静听了十年的暮鼓晨钟,直到滕甫做安州知州时,才用自己的俸禄让他与大地融为一体。

滕甫,字符发,探花出身,也曾做过青州知州。

特约编辑 白连春

猜你喜欢

青州汉子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百年名校与时俱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一看就会,女汉子必备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慕益都
女汉子的搞笑版春天
女汉子真可乐
让你HOLD不住的女汉子!
笑到你喷了又喷的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