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救援队伍交通安全形势及其对策探析

2023-06-25宁晨

专用汽车 2023年6期

摘要:随着消防救援队伍救援任务与出警次数的不断增加,消防车辆行车、使用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经过对部分单位交通安全隐患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发现消防车辆安全问题受车辆性能、路面交通情况、驾驶人员技术、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约。消防车整车设计能力、底盘改装能力、维修保养能力、消防车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车辆采购验收体系、驾驶员培养制度和安全驾驶内部管理制度均将影响消防救援队伍的交通安全。结合前期发展经验与现行管理做法,建议从底盘研发、设计改装等技术方面着手,规范消防车生产管理、合理扩宽消防车维修与保养渠道,减少车辆行驶安全隐患;规范驾驶员培训制度,建立驾驶员考核准入和持证上岗机制;加强队伍交通安全教育,减少行车安全隐患。

关键词:消防车行驶安全隐患;消防车质量管理;安全驾驶培训

中图分类号:U461  收稿日期:2023-01-15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6.005

在原公安消防部队转隶为国家消防救援队伍的大背景下,随着“大应急、全灾种”任务要求的提出,消防救援队伍除承担原有的灭火、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外,救援任务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伴随着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救援环境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各种高精尖车辆的不断投入,消防救援面临着高压力、高要求[1-2]。转隶改革后驾驶员培训体系变化和战勤保障编制岗位的取消,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驾驶员紧缺、驾驶人员疲劳、业务素质低、车辆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问题,交通安全责任事故频发[3]。

1 消防救援队伍交通安全隐患的来源分析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1个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存在29个轻微事故和300个无伤害事故(即安全隐患)。笔者跟踪调查了多起消防车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分析事故背后的原因,可大体分为车辆自有安全隐患、救援出动安全隐患和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三大方面。

1.1 消防车制造技术限制造成的安全隐患

1.1.1 底盘的消防适配度不足

当前,我国消防车通常在已定型的普通商用底盘上改装而成,在车架强度、轴荷分配、重心高度等方面未兼顾消防车辆的特殊需求。部分进口消防车专用底盘虽然结合消防任务需要设计,但缺乏对我国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灭火救援特点的考量。部分消防车底盘针对消防车使用需求对其性能进行调整,在安全行驶方面,配备简易安全带、倒车影像,但缺少安全气囊、防碰撞设备、360全景摄像头、液力缓速器、车道偏离装置、疲劳驾驶提醒设备等安全装置,未能很好解决驾乘人员安全问题和复杂道路行驶问题[4-5]。

1.1.2 底盘改装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消防车改装车厂与底盘厂家分离,缺乏技术交流。部分消防车厂家在上装改造过程中,为增加后排空间和设备,未经底盘厂家许可和充分的技术论证,自行切割、焊接驾驶室,同时还修改原车电路、油路、气路,使得原驾驶室的强度和安全防护性能被破坏。由于工艺不足,底盘甚至出现脱焊、裂纹等情况。部分消防车改装厂因技术薄弱,在加装取力器、改装底盘主梁时未正确校核结构强度和轴荷,盲目开孔打洞,破坏原车结构,造成应力集中,传动轴扭矩过大,甚至出现了断轴的情况,导致车辆出现重大安全隐患。

1.1.3 整车布置与改装不合理

目前,我国消防车采购方式大多数为车辆和车载器材分开购置,在新车到货后根据任务需要和剩余空间进行器材装配。部分车辆在整车布置与改装过程中未充分考量消防车特有的作战环境和使用要求,出现载荷分配不均、重心偏高、部分器材无法有效固定等问题,在行驶过程中易引发车身晃动,增加车辆侧翻的危险。部分消防车制造企业为追求利润,采用不符合改装和使用要求的底盘,导致车辆在加装器材、装载灭火剂、载人后超载。部分车辆气路、线路布置方式和位置不合理,选用材料的强度、韧度、耐磨度不足,导致车辆在投入使用后的短时间内出现老化、磨损、断裂、漏气,最终导致车辆控制功能失灵。部分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对配备车辆未进行充分论证,私自加装大功率用电设备,调整器材箱内部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

1.2 消防车辆出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2.1 交通工具混杂与私家车抢道行驶增加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持续增多,城市道路路况复杂、车辆密集,机动车、自行车、行人混杂,给本该争分夺秒的出警行车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加之个别机动车忽视《道路交通法规》,与正在出警途中的消防车抢道行驶,不仅耽误灭火救援的最佳时机,也人为增添事故隐患。

1.2.2 复杂的地形路况给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带来挑战

恶劣的气象环境如城市洪涝、雨雪冰冻、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会增加抢险救援任务的难度。能见度差、光线昏暗、结冰打滑、路面积水等因素也为出警行车带来巨大阻碍,考验着驾驶员的视线、听觉以及反应能力。山体滑坡、水位上涨等次生危害以及部分火灾处置中的爆炸危险,也对停车位置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车辆使用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隐患

1.3.1 驾驶员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工作实际要求

改制后,驾驶员培训方式由原来的部队内部集中培训改为各单位分散组织,并委托地方驾校完成。地方驾校培训时间短,就学习道路交通法规和基本驾驶技能而言,驾校采用普通货车进行培训,所学所考车型与实际驾驶车型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效果。经过地方驾校培训且考试通过的新训驾驶员,对所驾驶消防车熟悉度低,缺乏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常识和上装设备操作能力,部分新训驾驶员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主动放弃驾驶车辆。部分单位为培养合格驾驶员,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消防车新训驾驶员复训工作,然而复训缺乏消防车辆理论、专業的火场停车、紧急避险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6-7]。另外,复训效果受人员能力素质和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消防车驾驶员遇到突发事件时难以快速、正确地进行操作。

1.3.2 车辆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影响车辆安全

随着部队转隶,原有战勤保障编制被取消或合并,停止有偿服务,维修保障人员大幅减少,原有战勤保障基地或战勤保障大队裁撤,削弱了消防救援队伍车辆维护保养能力。同时,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备件招标采购耗时长、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消防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及时,部分偏远地区的消防车出现跨年维修、搁置不修等现象。

随着行车电脑、CAN总成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在消防车上的运用,维修保养人员需要具备更高专业水平。部分进口车辆缺乏专业合格的国内维保人才,需邀请国外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从而导致车辆无法按照要求及时维护保养,出现带病作业现象。

另外,受到场地、仪器、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消防救援队伍日检查、周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每日早检查、晚交接以及每周车场日,多为外观检查、清洗擦拭、加注油料,未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功能测试,导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为救援现场正常使用埋下隐患。

1.3.3 消防救援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单位不能结合自身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和任务特点,分析安全隐患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控措施,交通安全相关制度形同虚设,最终酿成事故。此类事故主要由于消防车涉水熄火、因右转盲区过大导致剐蹭、车速过快导致无法控制发生侧翻、救援现场停车位置选择不当、现场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车辆受损。

根据对中西部主要城市消防站的跟踪调查,目前消防救援人员行车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问题:a.在行驶过程中除驾驶员外,其他大部分人员未按要求系好安全带;b.灭火救援时间长,驾驶员体力消耗大,归建途中易出现疲劳驾驶,反应能力低;c.部分干部和驾驶员存在严重的特权思想,不按照交通安全要求行驶,比如驾驶中接打电话、随意走应急车道、横跨多车道行驶等方面;d.部分带车干部责任心不足,未履行提醒职责,特别是在道路较为拥堵、人车混流、路面积水、冰雪路面等恶劣环境下,未及时辅助驾驶员做好人流提醒引导、路面情况探测、辅助指挥等工作。

2 减少消防救援队伍交通安全隐患的对策建议

消防救援队伍现有交通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消防车安全性能、制度建设及人员使用与管理三个方面。因此,为提升消防救援队伍车辆行车与用车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应规范消防车辆设计与改装,提升整车安全性能,加强对消防车辆生产、使用、验收的质量管理,建立消防救援队伍驾驶员培训体系,加强消防人员操作培训与安全教育。

2.1 自主研发消防车专用底盘,严格落实质量管理

一方面,针对消防车行驶、作业的特殊需求,从结构设计、功能定位、安全装置等方面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消防车专用底盘。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标准,建立消防车质量管理体系[8]。

具体来讲:a.对GB7956中涉及安全的相关条款加以修改,将消防车驾驶室碰撞测试等整车安全性能测试纳入相关体系,制定安全设施配备标准及其要求,将液力缓速器、疲劳驾驶提醒、并线辅助、360全景摄像头纳入消防车强制配备要求中。b.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订立消防车安全测试行业标准,做好部件测试和整车测试工作。c.建立消防车质量抽查评估机制,联合市场监督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对投入执勤的消防车进行质量抽检,对存在问题的生产企业做出处罚。d.消防车生产验收使用严格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管控生产、验收、交付环节。比如,车辆生产过程中,强制要求实施部件外观检测、力学测试、功能测试、整车测试;在车辆交付时,组织三方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严格对照相关标准进行安全装置的实地性能测试,特别是针对线路布置、气管连接等易损位置进行逐一检查,确保安全装置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e.落实消防车每年上线检测工作,对其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评估,严禁在未经过厂家同意和技术论证情况下私自改装车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2.2 加快制定鉴定标准,完善驾驶员培训就职体系

a.完善消防车驾驶员培养、使用、晋升体系,建议针对消防车驾驶员职业技能出台相关鉴定标准,结合消防车驾驶、操作要求,细化各级别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考核评估方法,实行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b.针对消防车的特殊要求,制定并落实驾驶员内部培训制度。消防车驾驶员在取得地方准驾执照后,需参加其所驾车型的安全行车、救援现场停车、现场警戒、消防功能操作、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排除以及车场日制度等培训,完成驾驶能力精准评估,具备整车安全操作能力后,取得内部准驾证,方可驾驶对应的车型。c.落实好“传、帮、带”和定人、定岗制度,加强驾驶员日常管理,定期对消防车驾驶员进行轮训、复训,学习及训练恶劣环境特种驾驶技术,推动消防车驾驶培训阶梯式发展。

2.3 加强人员教育,完善车辆维修、维护保养制度

a.落实内部安全分析点评制度,定期分析驾驶员驾驶能力及习惯、车辆安全隐患、辖区道路交通等安全形势;定期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教育,消除特权思想,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b.落实跟车提醒制度,在车辆行驶途中做好观察与驾车引导,在救援现场要设置专门的警戒区和安全员,协助驾驶员做好交通引导、停车、提醒等工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c.结合应急救援行业特殊的任务特点,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车辆维修、维护保养制度和财经保障机制,在编制上重新组建战勤保障队伍,施行三级保障机制。d.总队级单位设立维修保障中心、支队建立维修站、消防站设立维修点。e.组织相关厂家签订保障协议,建立全国消防车辆备件联网保障系统,对相关备件实行集中招标,定期更新制度,推动消防车辆的自主研发与维修。f.针对进口消防车辆,积极引导车辆生产企业在国内设立维修站、建立备件储备库,同时鼓励社会维修单位进入消防车维护保障领域,拓宽维修渠道,提高维修保养的及时性。

3 结语

针对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跟踪调查多起消防车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并参考相关制度、标准文件与文献资料,对消防救援队伍交通安全的主要隱患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开展消防救援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或参考,以共同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辉消防特种车辆维护保养及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研究[J]今日消防,2020,5(5):24-25

[2]陈林林,孟红兴对基层消防部队车辆安全事故预防对策的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4(5):114

[3]王文辉对基层消防部队车辆安全事故预防对策的粗浅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7(5):7+54

[4]张义财消防车辆装备在寒冷季节使用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7(1):29+44

[5]余广仁消防车辆维修问题及日常保养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7):289

[6]陈苏曼加强公安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2):250.

[7]张德文消防部队车辆驾驶员的基本素质与行车安全[J]甘肃消防,2000(11):40.

[8]吴丹,赵知消防部队车辆安全事故特点与对策研究[J]道路交通管理,2011(10):48-49.

作者简介:

宁晨,男,1987年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消防车辆装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