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探析与研究

2023-06-24隋东旭

中国新通信 2023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育人思政

摘要:在5G技术时代下,通过“互联网+教育”开展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互联网+教育”形式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思政课程的教育模式,助推了高职院校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与改革,也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创造了新的建设途径。本文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探析“互联网+”时代下,通过信息化教育手段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5G技术;信息化教育;课程思政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利用5G技术开展的网络课堂,成了各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目前的“互联网+”网络课程、5G技术网络平台不仅仅是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课程思政教育,思政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高职教师应该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紧密联系5G技术时代下信息化教育的各项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真实需求,对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在各个数字化教育平台中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以此达到培養自己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创新学习的本领。5G技术时代下利用“互联网+教育”开展的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教育工作,正是一种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工作的有效补充手段。同时,教师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将教育发展的新理念灌输给学生,这既符合目前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又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利用5G网络阵地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可见,5G技术时代下“互联网+”教育模式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联系得更加紧密,助力二者相互促进与融合。“互联网+”教育时代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工作的紧密结合,将会对当代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育工作,产生更好的时代教育效果。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利用5G技术时代下“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教育等方面,最大程度发挥出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强大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助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探析与构建

(一)信息化教育目标要明确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更好地利用5G技术、数字化技术及教育信息化技术,整合互联网学习资源,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融合为一体,更好地服务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工作。虽然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二者紧密联系,但也略有差异。因此,在开展“互联网+”时代下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时,首先要明确各自的教学目标[1]。前者的理念在于把思政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理念、知识、方法,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到各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中。这个过程让学生在学习非政治理论课程的时候接受政治教育,这种学习的形式可以是“传统教育+思政教育”模式,也可以是“互联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模式,并且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孕育有思政教育元素,进而实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全面教育效果。其次,无论是教师言传身教的形式,还是以“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形式,都不像思政课程那样以理论知识为主向,这也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不要把具体的思政内容、方法等作为开课的主体,而是要在深刻剖析、研究、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网络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开展学生道德、能力水准及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工作。最后,由课程思政的概念,不难发现,课程思政旨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学生崇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素养。这里可以把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认为是思政课程另一种形式的延伸,它也是思政课程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关联、相互补充。

(二)互联网学习资源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在利用5G直播、互联网学习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政课程内容向课程思政资源的过渡。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功能,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融合机制,提升自己的认识,全面运用当前5G时代下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从而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首先,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要利用当前5G技术教学手段、“互联网+”教育方法,从各个方面实现思政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思政课程的资源体系的优化建设。其次,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深挖通信技术等专业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课程资源合理融合为一体,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质量的共同提高。譬如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思政教师可以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角度,探讨世界通信产业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挖掘由1G到5G技术演变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演变等等。然后依托互联网学习平台,让通信技术专业课成为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工作的传播平台。最后,教师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品德意识修养。“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各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在学生培养工作方向上的立德树人任务。无论是通信技术等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水平、思政素养、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立德树人任务的指引下,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牢记教师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在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文化素质的同时,做好学生教育工作,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工作更具有针对性[2]。

(三)“互联网+”背景下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关键在于:要利用“互联网+学习交流”的方式,开展二者之间的常态交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应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常抓不懈[3]。高职院校可以基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通过一种新的教师考评和管理机制,完成二者间的有机融合。首先,构建教师课程思政小组。小组成员以思政教师为主,兼备通信技术等各专业学科骨干教师。全体成员根据思政课程教学进度,分别明确不同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做到课程在进度上具有统一性,在课程思政内容上具有协调一致性。让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可以在内容上为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补充。其次,高职院校应结合“互联网+”教育时代下高职院校育人新要求,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优秀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这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宗旨之一,始终要贯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建设工作的主线。因此,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互联网+思政教育”为中心,立足互联网教学平台,依托5G技术教育手段,以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为重点任务,把课程思政的内容合理地注入进专业教学内容之中去。在整个环节的开展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邀请思政教师结合自己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个过程、“线上+线下”模式课程的教学设计内容、课程中思政内容渗透质量、课程思政教学反馈等环节的内容,给予自己建议性的帮助与指导。

二、“互联网+”背景下通信技术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策略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作为通信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主要通过学习通信技术原理、各类通信系统的建模等问题,培养学生可以运用通信技术开展实际通信系统的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首先要调查清楚不同层次学生对于通信原理课程的认知及对课程所关联的通信技术的掌握情况,然后可以制定了“互联网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育人”策略,具体如下。

(一)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教师要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结合“互联网+教育”资源,将思政教学内容的相关学习要求,加入以前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去。只有明确提出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的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大纲成为育人大纲,实现课程教学大纲与思政教育功能的互通,从而完善出一份适应立德树人要求的育人大纲[4]。具体开展通信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如图2所示。

(二)以教师修养提高为抓手,强化“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育人能力

教师的个人修养、师风师德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密不可分。“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高校教师,其在网络授课、日常教学及平时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成长影响很大。要做好课程思政及学生思想教育这两项工作,首先,教师自身就要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各项新理论,开展系统性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用高水平的政治素养武装自己的头脑,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5]。其次,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经历,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网络资源学习等方式,深刻思索“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内容与思政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再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的方式,在新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内容。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涉及5G技术的发展等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目前我国5G技术在世界的领先优势,将5G技术产业引领下的中国高铁、卫星与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素材联系起来,将爱国主义思政元素合理融入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中去。此外,教师在增强自己思政育人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把“互联网+”教学、价值引领、课程内容学习、学生能力培养四方面完美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引领下的立德树人。

(三)以“互联网+”课程内容为载体,广泛取材思政育人元素

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其实在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只要用心挖掘,我们就会发现每门课程中都会蕴含了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即使有些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教师也可以利用知识点的相关性,把课程内容所拓展和涉及的思政元素引入到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中来。比如在通信原理课程授课的初期,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课程主要讲授的通信技术时,就可以结合手机作为一种最典型和常用的通信设备,简单回顾手机的发展历程,进而引出手机信号的发展过程,直至中国具有先进的5G通信技术,以及5G技术在我国工业、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应用。继而激励学生“回顾历史”“立足今日”“着眼未来,奋发图强”,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四)以教学设计环节为核心,依托“互联网+”思政元素提高育人效果

教学设计环节作为课程内容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核心环节。如果说课程思政最完美的教学设计,那就应当是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时完成了“教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以启发学生认同,调动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为原则。教师可以在引入思政元素进课堂的同时,采用“微课”“翻转课堂”“互联网+教育”等具有时代气息的创新性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开展主动学习,达到提高思政育人效果的目的[6]。

三、结束语

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模式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之间变得更加紧密。同时,做好“互联网+”时代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也是高职院校落实信息化教育和立德树人任务的一项长期工作。

作者单位:隋东旭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陈业高,张肖肖,焦欣洋,等.“互联网+”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建设[J].中国新通信2021,23(23):233-234.

[2] 俞忠华,滕跃民.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探究——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2(08):73-78.

[3] 顾瑞鹏,陈静,丁俊,等.基于协同育人机制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的设计要点[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5) :137-140.

[4] 孙思博,谭琦,张光普,等. 基于“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实践[J]. 高教学刊,2022,8(22):19-22,27.

[5] 王喜英,高原,高順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同向同行的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8):72-76.

[6] 管小青.精准教学与协同育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着力点[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06):15-19.

基金项目:2022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项目:吉林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2C181);2022年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高专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以《网店客服》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2ZCY179);2022年吉林省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项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CJY133);2021年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课程思政模式改革探析——以《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1XHY166)。

隋东旭(1991-),男,吉林长春,讲师,学士,研究方向:高校信息化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