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4包士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高效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构建探究性课堂,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法以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化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合起来,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水平,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全凭教师的督促和监督是不可行的,全程由教师推着走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指导和辅助小组合作学习,将被动参与课堂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组内分工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与同学协作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作用,深刻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学路径,切实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构建。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利用率低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成为广大教师选择的重要方式。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与信息技术联系紧密的一门小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技术。首先是因为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低、不重视,一周可能只有一至两节课,并且分配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较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上心,没有深入挖掘和探索信息化教学途径,浪费了信息技术课程在机房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型教学模式,教学效率水平相对有限。
(二)教学资源有限
我国教育行业呈現出了一定的城乡差距,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较为健全和丰富,硬件与软件也比较配套。而乡镇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备和资源则相对有限,教学资源主要是硬件比较齐全,软件方面跟不上,最为缺乏的是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所以说够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相对有限。
二、信息化技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基于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所达到的较低教学效果来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应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化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化能够获得较为直观的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合作小组学习目标的实现,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一)提高学生参与率
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观念的全面创新,增强信息化教学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运用信息化教育来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学生的广泛深入交流,构建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线上线下交流的双向合作通道。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组内协作分工可以同时平行地开展相应的学习探究任务,开展组内学习成果的分享和探讨,将一些自主讨论和学习搬上网络,能够借助互联网搭建的信息化交流平台提高其合作探究的参与率。
(二)增强合作学习效率
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能力。教师根据特定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制定一致的合作学习方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群和学习平台定期分配和发放给小组相应的任务,而后通过小组分工,学生再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工上传到学习群中,由教师进行一定的调整。另外信息化小组合作探究项目主要以小组成就为个人成就的来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有效地改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被动地位,确立学生的核心地位,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
(三)丰富小组合作模式实现形式
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丰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现形式,除了线下构建合作小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外,还可以应用新媒体社交软件和平台搭建起网络空间,将各个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组建成合作学习小组,突破现实世界中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网络空间中更加自由地开展合作探究,并且能够分享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料,助力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而通过新媒体社交软件和平台,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能够通过语音文字交互,还可以互通视频、在教师或者家长引导下召开线上会议。因此,小组合作模式的形式和开展方式在信息化背景下能够得到极大的丰富。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足
(一)学生自主性较差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的趣味性高于学习所获得的成就,学生学习新事物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获取新知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索欲,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偏向于兴趣导向型学习模式。而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比较依赖学生的自主性,信息化教学模式将部分的合作学习任务转移到了线上,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督。在此背景下,学生难以凭借其自身的约束力和学习自主性来完成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任务[2]。在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后,在线上布置任务或者是开展探讨,部分学生有移动电子设备的掩护,不一定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任务的探讨和任务分配中来,部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作为组员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所承担的责任,因此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仍然较低,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仍然较为有限。
(二)小组合作流于表面
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大多会直接按照座次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讲解到某一具体的需要学生合作探讨的问题时会让学生组织开展问题讨论,没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所分配的合作学习小组结构不佳,甚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外,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任务讨论时,没有做到积极有效的参与,部分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之便将思考任务转化为直接在互联网上搜索答案,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导致小组合作流于表面,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率。
四、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组建优势互补的信息化合作探究小组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最首要的任务便是组建起优势互补的合作探究小组,以打破传统的按照座位位次就近划分合作小组的方式,有效地保障合作学习小组的质量和层次感。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表现来将学生大致划分为两个层次,并且立足于以优带差、以优辅差以及共同进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层次差异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比如一优一差的两人合作小组和两优三差的五人小组,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学习合作小组的质量[3]。而后为每个小组选择相应的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构建线上交流互动学习群,将合作学习的“战地”拓展到线上,利用线上合作探究突破因为时间和地点限制而导致的合作学习探究障碍。另外教师在划分小组前就应当应用计算机软件,输入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表现分数、信息技术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验成绩等,作为分析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而后教师再立足于优势互补的目标,根据具体的数据对比和分析结论来优化小组合作结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设计并布置探究性强的小组合作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布置探究性较强的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性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和布置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作业时可以选择一些实操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并且在网上整合相应的微课视频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针对性强和实操性强的微课视频中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并且在小组内部进行充分探讨。在课堂结束后,如果还存在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学习群文件中寻找微课视频进行反复学习,为参与探究性小组合作任务奠定实操基础。例如,在“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开始相关的理论和实操知识技能教授前,依靠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经验积累,将学生带到机房,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位置坐,让学生先完成任务——“鼠标和键盘的对应功能填空”。信息技术教师借助计算机展示出一张键盘的放大图,并且标注出最常用的几个键盘按键,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探究和讨论确定答案,即键盘各按键的具体功能,并且将答案记录下来,以组为单位将其作为作业上交。借此,学生能够从小组合作探究中直接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并且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小组合作应用多媒体展示项目成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最主要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而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已经被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4]。通过办公软件和多媒体演示工具的结合,能够将作业、项目和报告成果直接展示出来,可以用来作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探究成果的方式。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核心和重要的知识内容,来设计和推出较为简单且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小组合作项目。例如,在“用计算机绘画”这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在“画一幅简单的画”这部分知识讲解完成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计算机绘制一幅简单的画,并且要选出一个展示者将所绘制的画上传到教师端计算机,展示到投影仪上,由展示者上台讲解画作的绘制过程和立意,以此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涵,增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使得合作学习小组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减低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助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计算机游戏教学活动
在小學阶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兴趣导向型的学习比直接灌输知识所获得效果翻倍增长。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当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重要目标,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性,组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有趣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来教授信息技术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5]。在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时,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分析信息技术知识,选择能够融入游戏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段时间推出课堂游戏,借助计算机向学生推出与信息技术知识相关的通关小游戏,以计算机游戏的方式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会输入字符和汉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个小程序或者小游戏,先让学生从小组内部选择一位参赛选手,同时开始小游戏,即计算机给出字符或者汉字,让学生来输入,输入速度越快和准确率越高的学生获胜。在代表小组“出战”时,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比自己参赛更高的好胜心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
(五)应用信息化学习合作小组优化课堂评价模式
应用学习合作小组来优化课堂评价模式,最主要的变化是将单个学生评价变为小组评价,合作学习小组成为课堂评价的对象和基础单位。另外,在学习合作小组参与课堂评价时还需要贯彻落实过程性评价方式,以此来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只关注学生最后的成绩表现,还应当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组成来源,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有效地提高评价的质量[6]。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当立足于互联网平台,搭建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平台,面向小组和单个学生发布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关于课堂开展趣味性、教师的责任感、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想法,采取匿名形式,扩大教学质量评价的学生参与空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发布相应的过程性线上质量评价,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课堂话题的探究和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增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合适的学习合作小组,并且引导学生做好组内分工,分配各种类型的合作探究学习项目与作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协作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价值和作用,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成果,优化课堂评价的方式,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包士俊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五小学
参 考 文 献
[1]丁海秋.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41-43.
[2]李涛,毛洪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小组合作学习推进策略——以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8级为例[J].现代教育,2019(09):35-38.
[3]方建彬.信息技术课堂中三人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149-150.
[4]韦雪萍.基于案例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1):178-179.
[5]张宝权,管祥芝.基于信息技术2.0工程下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帮扶模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1):197-199.
[6]张力维,徐燕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8):170,164.
包士俊(1982.01-),男,汉族,甘肃合作,本科,二级教师,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