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
2023-06-24徐杨玭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新开设的必修课,与其他基础课程不同,更为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智力、能力和思维上的收获。教育信息化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改变原先的教学模式,积极从信息化角度创新课程方式与路径,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中生成长、学习中的意义重大,为提高课程质量,教师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有利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任务。
關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拓展与升华,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深刻感受过程,从实践中锻炼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思维、具备创新意识。当前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改变原先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融合,打造信息化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实践体验,从实践中培养能力、积累经验,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尚不成熟,未来需深化信息技术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的价值
(一)深化课程改革
当前我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促进了教育改革,学科教学改革日渐被提上日程。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宽带网络等都成了重要的活动切入点,将这些新技术与综合实践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课程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大势所趋,教师需根据信息技术的现状发展情况,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与目标,实现二者的高度融合,确保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两大育人板块的衔接,发挥育人价值。
因此,信息技术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的应用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体现,能进一步提升整体育人的高度与广度,深化、升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由于初中生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乐于接受信息化的各种成果,综合实践课程信息化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成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能保障活动效果。
(二)优化升级课程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分析,课程优化升级为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打破原先的教学模式限制,优化升级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目标相统一,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学科内容,改革教学体系,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更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课程标准。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积极探索,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小组合作完成各项活动,指导学生的活动过程并评价学生活动表现,根据活动实施与评价在未来进一步调整活动方案。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的优化升级难度系数较高,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目标与重难点,在活动中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出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优化课程。
(三)践行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代的变化对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以迎合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践行了与时俱进的观念,可使综合实践活动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后对师生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信息技术带动下产生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强烈兴趣,能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即使在当下的条件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在岗位上还需持续学习,掌握最新的观念与实践活动要求,关注行业变化,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科改革的重难点,突破工作困境,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现状。
二、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实施路径
(一)整合信息技术数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产生的信息量庞大,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这一课程后需重视信息处理,以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数据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提升学科教学整体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有关数据,科学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数据,统计、整理与归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二)设置教学情境
情境法是当下广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属于现代化育人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可使学生在情境内近距离接触知识,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情境驱动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当下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师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结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与形式,巧设多样化情境,在情境内用现代化技术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保障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如学生在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主动探究、延伸与拓展知识,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任务或者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践目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保障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创设情境之前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体验等,确保情境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观察
现阶段的学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哪一课程,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为凸显学生地位,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立足学生需求与未来发展给他们更多的施展空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也需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善于思考、积极发现问题、探寻处理对策,助力自我成长,而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及时记录与思考,从内到外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些学生学科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强,在活动中处理问题时常常无法下手,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从分层角度给学生设置梯度任务,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学生在各个环节可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想法,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让每个学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观察,不断提升自我的合作、探究、创新思维。
(四)灵活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育人作用越发突出,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学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等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学生在活动中能从更多途径获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逐步建构认知结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在组织、引导综合实践活动时应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育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借鉴先进的活动经验,克服活动困难,着眼于未来,精选针对性更强的活动内容、形式,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逐步形成核心素养,满足自身学习与成长的需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一)借助模拟软件,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复杂度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受限于器材准备、场地条件等无法顺利组织活动,影响了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在此情境内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保障,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享受活动过程。
以“制作花瓶”主题实践活动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研究花瓶的历史、概念与用途,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开始动手操作。由于活动中存在材料、表达能力、制作水平等限制,学生所提出的很多“金点子”无法采用,严重影响了学生制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后,教师改用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借助3D软件模拟,用虚拟化方式直观呈现建模、制作、分步修改、细致打磨等操作流程,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活动体验。课堂上采用软件教学后,鼓励学生用软件制作出一条镜像线,随后利用“三点弧”“线条”等基本图形绘制工具设计花瓶的平面造型,再选中花瓶的左半部分,围绕中心轴使用“拉动”工具“完全拉动”,使平面造型设计图转化为立体模型。学生在此操作环节,可根据最终的立体模型呈现效果开展参数等调整,直到满意以后再利用软件的美化功能实施创意装饰,以提高花瓶的美观性、实用性,如某些部位添加新材料或者新花纹。借助3D软件模拟结果持续修改方案,直到设计出满意的花瓶,此设计过程可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模拟制作活动,不会受到材料、制作工艺等的影响,学生在软件的相关功能辅助下可呈现内心的想法,在方法修改中优化创意元素,直到设计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当学生完成其作品后,还能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或者设计手法,在相互交流与分享中积累经验,持续改进。信息技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操作软件时体验创造、实践的过程,逐步在其中培养其创新能力与意识。
(二)引入数控技术,创建分层课堂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为集体活动,班级内的学生数量较多,每个学生在思维、认知与技能方面有所不同,为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教师在活动中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易于开展分层教学,教师所设计的实践任务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与能力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享受完成任务的过程,并从中有所收获。
在“走进汽车”主题活动中,要求学生在此活动中要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汽车实物,采用多样化材料制作智能小车,每个学生可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使制作的智能小车存在结构、功能等的特殊性,发挥学生在此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汽车结构、形状等特征,教师在课上提供了数控板、马达与轮胎等材料,并依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了多项任务,列出了任务清单:借助数控软件保持电脑与数控板之间的可靠连接,使学生发现数控技术、智能控制的原理与过程;控制马达使小车有多种运动形态,如原地打转、左右转向、前进或后退刹车、转弯等,分析每一种形态的运动特征、控制要点。教师安排这些任务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项或者几项研究任务,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与其他学生合作。几个学生在马达上安装了车轮,进行了基础性操作后,发现使左轮前进、右轮后退时,车子原地转动的状态与方向盘转向无直接关系,轻易完成了任务清单中的一种,在此基础上可继续完成其他任务。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模拟情境实施问题分析,寻找最佳方法。个别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观察到:左右轮马达的运动相反,如左、右轮马达分别反向转动后退、正向转动前进的情况下,车子转向与参数有着紧密的关系。实践可检验学生的相关猜测,使学生在总结出有关规律后能通过实践检验猜测的正确性,一些计算机基础强的学生能自动编写相应的控制指令,针对马达转速、旋转方向等的控制,可直接操控键盘来实现,用程序控制的方式来控制小车的行驶状态,完成本实践活动的目标。
(三)结合可视化平台,开展考察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实践活动路径参与和体验,从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许多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活动规模、形式等都存在较大的限制,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投入多的实践活动,一般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因此信息技术下的可视化技术可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这些问题,在可视化功能下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下探究、思考,有更为真实的体验。
如“动物的本领”实践活动中,希望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种常见动物的本领。教师组织了讨论活动后,学生之间针对几种常见动物的本领展开了热烈讨论,也有一些学生说出了一些比较少见动物的本领,但因为很多学生對这些少见动物知之甚少,在讨论中许多学生由于掌握的内容较少,只能提出自己的疑问,无法针对某一内容深入讨论,许多学生未积极参与进来。在此情况下,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直接利用了互联网的“实景地图”功能,展开这一地图,从中搜索“上海科技馆”,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与结果,可以使学生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在短时间内利用地图功能来锁定“生物万象馆”的位置。“生物万象馆”为三维虚拟展厅,学生从该展厅可看到图文、视频信息,结果更为全面且直观。浏览时学生拖动鼠标即可,可视化平台不仅可解决实景观察中遇到的观察角度受限、视线盲区等限制,还能在模拟情境中全方位观察,为学生的探究考察提供便利,使学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用于教育事业后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此大背景下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再局限在原先的理念和模式下,而应该紧跟信息化要求,引入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实践活动课堂,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用信息化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升实践水平。
作者单位:徐杨玭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参 考 文 献
[1]孙娜.浅析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J].文理导航,2021(23):87,89.
[2]梁朝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704(06):163-163.
[3]刘恩卿.电子笔记本OneNote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 ——以“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07):85-86.
[4]张红梅. 信息技术如何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质——基于“学科特征”与“技术功效”的匹配视角[J]. 上海教育科研,2022,(03):81-86.
[5]郭洪,朱德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团队合作的反思与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19(09):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