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字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数字人才培养引进策略

2023-06-23杨俊郭丹高祥

知与行 2023年1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数字经济

杨俊 郭丹 高祥

[摘 要]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黑龙江省有资源、有基础、有平台、有应用场景,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科技振兴等政策接续推出,发展数字经济大有可为。但数字化转型中数字人才供给缺口持续扩大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制约了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黑龙江省要加快完善数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机制,通过打破机制障碍来保障数字人才引进的畅通,通过支持平台建设达到吸引集聚数字人才的目的,依托名企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融合人才,依托高校培养数字高端人才和跨界应用人才,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初级数字技能人才,依托在线平台开展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科普教育,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人才;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1-0081-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数字经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正演变为数字经济发达程度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差距。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牢牢把握人才这一关键,大力培引数字人才,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一、黑龙江省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性

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支撑和赋能作用,加快向实体经济融合与渗透,促进了技术创新,丰富了应用场景,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增长,贡献率不断增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1]有效降低了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对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突出,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对黑龙江省而言,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经济加快转型、提质增效。通过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2]

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黑龙江省连续出台《关于“数字龙江”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黑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黑龙江省科技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等政策措施。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黑龙江而言,如果从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角度评价黑龙江,黑龙江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减弱,但是在经济发展上属于落后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长期以农业、资源和重工业为主体的黑龙江省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只有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相对彻底的升级改造,优化经济结構,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发展,实现传统要素质量的改造和生产效率的提升,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才能在经济前沿持续创造价值,才能助力黑龙江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推动黑龙江的全面振兴发展。例如,近年来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产业数字化方面做出了表率,重点打造国家级高端智能农机制造与应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集成示范应用基地、北大荒数字农服平台、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数字农服推广运营中心和国家级农业大数据资产交易中心。[3]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下,黑龙江经济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刻影响了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发展的模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方面,通过数字产业化,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通讯业,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新产业、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新增长,形成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提升区域供给质量和水平。例如,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黑龙江省康隆药业利用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生产线实现产能控制,企业主营的止咳类药物当日就实现了产能翻倍,满足百姓用药需求。

(三)开拓就业新空间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壮大了相关产业的就业规模。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1.91亿个,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伴随黑龙江省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为发展就业新形态、创造新型就业岗位、开创就业增量市场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出许多新职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例如,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信息安全测试员、角色原画师、互联网营销师、主播经纪人等。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百姓收入增多会带来消费增长,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会促进企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二、数字人才短缺制约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顺应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各区域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各行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数字化转型面临来自数字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 100万,华为胡厚崑(2022)认为,预计到2025年,全国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 000万,伴随行业的数字化推进,需要更多的数字化人才,数字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同时,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人才的跨地区流动,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数据显示,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黑龙江等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着高层次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质青年人才呈加剧流失的态势。数字人才短缺制约黑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数字人才供给侧改革,提高数字人才供给质量和数量,缓解数字人才短缺问题,是黑龙江省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人才是指拥有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据技术、运营技术等多领域知识的人才,具有综合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全球数字时代已到来,依托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人才质量、储备量之争,俨然成为国力考量和区域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1.数字人才的分类。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数字人才,数字人才需要拥有数字化思维,既包括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包括产业工人等初级技能人才,尤其是既熟悉数字化转型底层逻辑,又精通行业内商业运作模式和流程的融合型数字人才。数字化关键人才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数字化管理人才。该类人才未必是数字化专家,只需要理解数字化能为业务带来什么,需要具有领导力、行业前瞻力和决策力,能够针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布局,能够领导数字化专业人才和数字化应用人才,并带领企业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其核心人员包含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数字化商业模型战略引导者、数字化解决方案规划师等。[4]

第二类,数字化专业人才。该类人才主要负责系统或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项目,擅长用技术驱动业务需求,重点工作是数据分析和数字产品的研发、制造、服务,核心人员包括商业智能专家、架构设计师、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区块链工程师等。

第三类,数字化应用人才。该类人才了解主流技术,具有将数字技术与业务模式融合的能力,具有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上的实践经验,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核心人员包括数字IT应用工程师、财务分析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营销自动化专家、智慧物流规划工程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

第四类,初级数字人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普通员工,该群体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的岗位分工,进行数字化学习和培训。

2.数字人才的行业分布。本文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人才的行业分布。据腾讯研究院《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1》显示,各城市群重点产业发展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哈长城市群排名前三的行业是金融、政务和游戏。说明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运行良好,金融科技助推数字化运营发展较好。但是,在黑龙江农业、制造、服务、医药等重点产业,数字人才从业人数增幅有限。随着黑龙江发电装备、能源、原材料、汽车等支柱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数字人才行业分布与重点产业匹配度会逐步趋向合理。

3.数字人才需求分析。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正推动数字人才需求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数字人才质量要求更高。需要能够将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入产业、知识的交叉人才,需要具有组织力、领导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融合人才,尤其是能够进行战略引领和技术突破的跨学科融合数字人才最受青睐。目前,黑龙江属于数字经济增速较慢的地区,同时也意味着增速空间较大,随着黑龙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区域协同合作的展开,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也会与其他区域趋同。需求较多的数字技能主要有Java、C++、Linux、Python、SQL、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数据分析、数字营销、领导力、客户服务、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精益制造、持续改进等。需求较高的职位主要有软件开发工程师、技术工程师、信息技术顾问、技术经理、产品经理、信息技术支持专家、质量保证专员、信息系统管理员、软件测试员、语言本地化专员等。

(二)数字人才短缺困扰企业数字化转型

1.数字人才短缺的表现。从数字人才所处领域角度看,大数据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看,数字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管理人才不足、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数字高端人才不足、有效将数字技术与行业问题融合的人才不足、拥有成果转化能力的人才不足、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初级数字技能人才不足。可以看出,一方面,数字化管理人员短缺导致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缺失,决策力不足。另一方面,员工数字化能力不强,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整个企业员工都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来强化数字化技能,提高数字化生存能力,否则将难以适应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数字技能要求,导致从业者工作安全保障水平差,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

2.数字人才短缺的原因。第一,产业需求持续增加。“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5]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新一代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业态不断翻新,黑龙江省数字经济进入快速發展阶段,带动各地区、各产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第二,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所需数字人才的能力要求和质量要求有待明晰,问题的明晰有利于制定人才政策。第三,数字人才供需不匹配。部分高校在新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更新、师资数字化知识保障等方面与企业需求有差距,高校近几年开始注重交叉人才和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需要周期,短期内难以培养出大量的既掌握专业领域知识、业务流程,又具有数字技术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第四,人才流失率高。据黑龙江省社科院《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20)》显示,黑龙江作为劳务输出型省份,应届高校毕业生每年省外就业的占1/3左右,约40%的博士、硕士学位拥有者流向外地。据2019年4月公布的《中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2015-2017年,省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流出2 61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5.5%,技能型人才流出6.75万人。第五,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缺乏、数字化人力资源体系使用效率不高。目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就业结构呈现高端化,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底层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催生了一批新职业。例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碳排放管理员、智能硬件装调员等。

大量新职业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挑战,不仅需要HR提升技能,向企业战略推动者、变革者等角色转型,更需要利用数字化人力资源系统高效率实施数字人才的培养、招聘、选拔、培训和绩效考核。

三、加强黑龙江省数字人才培养、引进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各地也争相推出培养、引进人才政策。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大人才培引的系列措施:支持省内重点高校加强数字经济新兴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和师资配备,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农业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和人才培育基地;鼓励市(地)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和骨干人才工资性收入增长、科技成果参与分配,以及住房、医疗保障和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制定创新性优惠政策,提升数字经济人才吸引力。[6]黑龙江通过制定更加具体的数字人才战略,加强对各类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缩小和东南沿海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1.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数字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近年来,黑龙江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出台了《黑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黑龙江省“头雁”行动方案》《哈尔滨市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具体措施》《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明确提出了海外引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举措。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远,人文环境尚需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尚需提升,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不仅对人才尤其是数字人才吸引力不强,还导致青年人才、高端人才持续流失。后续,黑龙江在数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有利于数字人才创业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评价机制,为人才松绑,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留住数字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和数字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思考制约数字人才发挥作用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满足人才个性化需求,多措并举为人才提供专属服务,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职称晋升、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贴心事,让人才静心做学问,多出成果,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

2.打破机制障碍,畅通数字人才引进。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是以往人才引进的主要障碍,有必要推出一些灵活举措。例如:对于满编事业单位引进数字人才难问题,可以针对关键性紧缺数字人才安排专编接收;对于很难做到全职引进的急需人才,可以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对于普通型数字人才,可以通过给予中介机构引才奖励等方式,加大市场化引才的力度。

3.支持平台建设,吸引集聚数字人才。平台载体对高层次数字人才集聚具有重要承载作用,要加大力度支持创建各类数字化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在黑龙江创建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机构,支持建设数字战略家工作室,支持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建设数创空间为青年数字人才提供创业工位。

4.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项目拉动数字人才引进。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大庆油田、中国一重、两大机床、三大动力等传统骨干企业加快从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同时,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新一代高新技术、新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医药等新兴产业,一批战略性项目纷纷落地。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得批复,依托云谷大数据基地、云飞扬大数据基地、华铭大数据产业园等一系列数据中心,促进大数据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行业融合发展。2022年黑龙江省与华为、百度、腾讯、中兴通讯等一批數字经济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新动能加速集聚。这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涉及面广、带动性大,对高端数字人才吸引力强。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产业和战略性项目的“向心力”,推动数字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项目需求精准对接,做到数字人才与产业、项目互推互动。

5.依托名企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数字化管理人才。黑龙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各行业数字化管理人才不足,尤其是战略领导者不足。需要重点培养拥有数据决策力和数字化协同优化能力的领导者,掌握数字化转型底层逻辑的数字化管理人才,企业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下一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与否将会是企业占据竞争优势的关键,需要企业站在全局的视角、系统性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工作。黑龙江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可以不再考虑单点的、小范围的数字化,按当下对企业的要求,直接转入全方位的数字化。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具有系统观念,了解抽象、模型等系统科学方法,掌握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有能力带领企业围绕连接效率、数据效率和决策效率展开数字化转型工作。这部分人才除了人才引进,还可以通过直接吸收名企经验、高校商学院培训、在线课程辅导等多种途径,培训企业现有年轻管理人员来实现。

6.依托高校培养数字高端人才和跨界应用人才。“数字龙江”建设,需要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产业,需要培育企业间协同合作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培育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行业应用生态圈。科教资源与地方发展需要密切结合,科教优势就能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一方面,依托哈工大的机器人、计算机等学科优势,引领黑龙江省内高校新兴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省内高校设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空间安全、智能能源工程、智能建造、交叉科学、网络直播与运营等相关专业,培养数据工程师、互联网运营师等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产教融合合作,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脱节问题,重点培养能够运用领域知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编程求解跨学科问题的人才,能够融合企业经济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运作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

7.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初级数字技能人才。黑龙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教资源雄厚,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负有盛名,在航天工程、微小卫星、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机器人、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文以制造业为例来作以分析。人社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个职业,其中39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可以看出,中国基础制造、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高素质产业工人缺口大。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一方面传统产业工人面临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初级数字技能人才。

为解决这个矛盾,提高人才素质是填补人才缺口以应对结构性失业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引导技术性失业人员、部分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进城务工者、职业农民等人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数字素养,在数字经济的生产性、服务性等岗位再就业。另一方面,重视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快速增加优质人才供给。

8.依托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高效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优秀的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高质量的系统工程,主要围绕数据管理、模型开发和组织实施三个方面建设和使用。立足人才的培养、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考核等多个应用场景,具体工作包括岗位核心特征提炼、一键发布招聘信息、简历筛选与解析、人才市场数据分析、智能招聘推荐、培训内容智能推荐、员工数字画像、员工行为预判、自动核算工资福利和社保缴费信息等。依托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推动组织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储备、培养、管理数字人才,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

9.广泛开展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科普教育。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0个城市正在着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利用数字技术来服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当下受到数字技术冲击的行业很多,冲击也是转型机会,在转型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架构,劳动者也需要掌握与平台服务相关的技术,这样才能提供决策支持,增加效益,防范风险。通过科普形式普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基础知识是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公民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提升,助力将劳动者的工作经验、专业技术和数字技术有效融合,助力行业培养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战略愿景或商业模式的可用人才,助力行业降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李国英.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及推进策略[J].区域经济评论,2022(5):86-93.

[2]  许勤.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抓实抓细防控措施 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J].活力,2021(21):4-5,107.

[3]  宋倬.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北大荒力量[EB/OL].(2021-08-09).https://www.chinabdh.com/cn/h-nd-2369.html.

[4]  陈煜波,马晔风.数字人才——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J].清华管理评论,2018(Z1):30-40.

[5]  王勇,谢晨颖.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回顾与展望[J].科技与金融,2022(3):45-51.

[6]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2021-12-09).https://www.hlj.gov.cn/hlj/c107910/202112/c00_30633875.shtml.

〔责任编辑:刘 阳〕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数字经济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