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如何给自己定位
2023-06-23张朝广
张朝广
我国的新闻记者在角色演变的历程中,其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交相辉映。在动荡年代,记者扮演着启蒙者、宣传者的社会角色,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而进入和平年代,社会迫切要求新闻记者回归职业角色,要求其扮演好新闻信息的传递者、记录者,这是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的必然趋向。在全媒体环境下,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做好对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转变记者的职能与角色,以便新闻记者在职业领域施展才华与抱负,提高新闻生产与传播质量。
从古至今,时代更新与社会进步均推动着记者角色与形象的转变,但新闻记者在信息发布、新闻记录方面的角色地位始终不可替代。直至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记者的职责与权力,赋予受众同等传播权力,新闻记者行业的生存才迎来巨大挑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碰撞的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生产与传播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格局。因此,如何促进新闻记者精准角色定位、履行职业角色,值得深入探讨。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一定转变,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传播者与受众地位趋于平等。新闻传播过程是由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共同完成的。全媒体环境下,每个个体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只要合理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便可快捷地完成新闻信息传播。相比传统单一的新闻传播方式而言,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方式灵活,传受双方还可以围绕新闻内容展开交流互动。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高效快捷地搜索新闻关键词,这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间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大大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这种传播方式带来的颠覆性转变,削弱了新闻记者在信息发布上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使其传播地位有所下降。其二,职业身份与个人身份趋于统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为了实现新闻报道的全面化、新闻传播的多元化,有必要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既是信息发布者,亦是信息接收者。也就是说,新闻记者不仅可以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新闻内容,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新闻信息,拓宽新闻传播的媒介载体,在社交平台中与受众展开交流、互动、评价与反馈,促进新闻记者职业身份与个人身份的有机统一。其三,从主导者变为竞争者。全媒体时代下,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兴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使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体被迫加入行业竞争。新闻记者從传统媒体视域下的行业主导者,转变为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领域的竞争者,这便需要其改变主导者的角色和姿态,以平等的视角和心态重新审视竞争环境的变化,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实力。新闻记者不仅要思考如何完成新闻报道及传播的本职工作,还要综合考虑如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和受众需求。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问题
角色分化
角色分化指的是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衍生出的多重角色定位,难以精准划清角色边界,对新闻记录及生产工作产生极大影响。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分化体现在身兼多重角色,即原本的职业新闻记者角色,以及公民记者角色。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每位公民新闻信息采集、编辑、发布和传播的权力,公民可以自主利用移动设备发布新闻信息。公民记者角色衍生对新闻记者的职业记者角色身份形成冲击,在开展新闻生产与传播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难以界定处于何种角色之中,难以更好地履行全媒体环境下的职责与使命。
角色进化
角色进化是指全媒体环境对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的新标准、高要求,进一步拓展了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角色定位即新闻事件的采访及编辑者,而全媒体推动新闻记者角色进化,在原本采访和编辑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播者和审核者身份。换言之,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在完成新闻事件采访和编辑后,还应在对新闻内容展开严格的审核后再进行传播。角色进化使诸多新闻记者难以精准自我定位,对自身兼具的岗位与社会责任认知不清,甚至出现为了提高新闻点击率而过度夸大新闻内容的情况,或散播敏感信息吸引受众观看。这种带有夸张成分的新闻信息报道容易误导受众,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角色冲突
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均扮演着多重角色,且需要不停地进行身份角色的转变,新闻记者同样如此。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身份角色增加,在新闻生产与传播工作中,其亦会面临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冲突的问题,这便要求新闻记者灵活转变身份角色,秉持职业操守,履行职业责任。若单纯基于新闻记者职业身份视角思考,仅需要按照新闻报道及生产相关规定,结合事实,依据新闻素材,向社会大众精准传递新闻信息即可;但新闻记者除了职业身份以外,还是社会成员及社会的参与者,这一身份容易使其在新闻记者工作中出现角色定位冲突及混淆问题,影响新闻的正常生产和传播。
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的职业身份和责任要求其在新闻采访、编辑与报道中秉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精准地向社会公众传递新闻信息。全媒体环境下,身兼多重角色的新闻记者很难在工作中平衡和处理好各类身份角色,故而难以避免角色越位的问题。如在新闻编辑与报道中,将个人的主观意识与新闻信息相融合,影响新闻信息传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错误地引导社会舆论发展。角色越位是新闻记者工作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有时甚至会削弱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策略
微观层面:角色意识转型
角色意识关乎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及角色行为。在全媒体环境下,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新闻记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日新者必日退”,与时俱进地推动自身角色意识转型。
1.从“信息传播者”到“新闻产品生产者”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单一化,新闻记者将侧重点放在内容创作维度上,“内容为王”是传统新闻行业的发展定律。而在全媒体环境下,同质化的信息传播与展现形式已经无法吸引受众,新闻记者必须打造包装精致、形式新颖的新闻产品,以刺激受众的感官“味蕾”,使受众愿意打开新闻产品的“外包装”,了解新闻信息的实际内容。当今时代,新闻记者设计高品质、新颖化的新闻产品,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如VR技术、直播、H5等技术,是当前创新新闻产品形态的新手段。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传播应以图标代替文字,以视频代替图片,转变传统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从注重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转变为提升新闻的可视性,促进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发展。以两会期间的媒体新闻报道为例,一方面,以短视频传播、报道新闻内容。新闻记者在产品生产中可以结合民生热点、时政要闻,将新闻产品制作成受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还可以开启移动直播的新闻报道,使新闻产品生产获得受众的肯定。另一方面,H5裂变式传播形态。浸入式新闻报道容易使受众沉浸其中,如《主播两会朋友圈》《厉害了,Word检察官!》等均是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产品,其颠覆了受众对新闻产品的认知,实现了新闻产品的全方位创新与升级。因此,新闻记者应深刻地意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自身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者,而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要具备数据分析、图标制作、用户体验设计、视频拍摄剪辑与制作等多重能力。这并不是说每一项工作都要新闻记者全程参与且十分精通,而是对该类技术有所了解,可以打破新闻记者与技术人员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减少因交流不足而影响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问题,为全媒体新闻受众带来全新体验。
2.从“新闻采集者”到“新闻求证者”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广泛采集社会各界新闻信息,依托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介平台对新闻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而社会公众即使掌握新闻信息源,也缺少发布渠道。全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各类新兴媒体平台发声,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布新闻信息,表达真实想法与利益诉求。近年来,轰动互联网的各类新闻事件已经让受众意识到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新闻记者的角色弱化已然成为事实。这种受众全员参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亦导致网络平台中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面对各类假新闻泛滥,干扰和影响受众快速获取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甚至侵害新闻当事人的声誉与合法权益,影响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的情况,新闻记者角色转型至关重要,其应体现新闻记者的职责使命和职业素养,对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和求证,并通过官方媒体平台客观、公正地阐述新闻事实;对于在网络平台上肆意传播的虚假新闻,应及时澄清,并深挖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发挥新闻报道应有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虽然当前我国针对网络谣言发布了修订法案,致力于以法律约束公众的传播行为,但仍无法杜绝此类问题,对此,新闻记者应积极作为,从“新闻采集者”向“新闻求证者”转型,以客观新闻事实发布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启迪社会公众形成理性思考。
3.从“新闻杂家”到“新闻专家”
邓拓曾说过,新闻记者要当一名“杂家”,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素养,方能胜任新闻传播这一工作岗位。而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受众通过多渠道、多平台检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知识和信息资源。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不断深入,新闻记者不再是一般性消息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在新闻信息泛滥传播的背景下,对新闻信息的深层次解读十分匮乏,因此,新闻记者要注重提升话语权和传播优势,做好对新闻信息的专业性和深度分析,通过精准的自我定位实现角色转型,从多领域“杂家”转变为垂直领域新闻专家,展现出传统媒体在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权威性。同时,要鼓励新闻记者在新闻深度报道上着重发力,真正转型为新闻领域的专家、行家,始终秉持“深”和“专”的新闻生产精神,拒绝在新闻报道中泛泛而谈,而是通过深层次的新闻解读与评价,掌握新闻传播的话语权,增强受众对新闻报道的信服性。
4.从“新闻记录者”到“舆论引领者”
新闻记者简单而言就是新闻记录者。只有客观准确地叙述和报道新闻事件,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才能履行记录者的角色。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要想如实还原新闻事件真相,记录社会发展趋势并不容易,其很难真正发挥记录者的角色,若过度追求反而会丢失话语权,无法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必然是超越传统记录者的,不仅要将新闻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还要深度剖析新闻事实真相,以新颖的观点和形式吸引受众,并使其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新闻记者在角色转型过程中应强调舆论引导,通過新闻信息发声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以达到凝聚和鼓舞人心的作用,发挥新闻记者引导舆论的功能和作用。
宏观层面:健全保障机制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制度则能够起到引导思想、规范行为的保障作用。在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不仅要求新闻记者提升思想认知高度,还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协同发力,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为新闻记者进行精准的自我定位和角色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新闻记者科学定位角色的保障。当前,我国新闻领域尚未形成专门的法律法规,难以对新闻记者职业活动形成制度规范。现有的关于新闻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法律法规的制定永远滞后于实践,宽泛的法律条文在实践中又缺少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推进新闻行业立法,具体主要包括规范新闻记者职业活动以及新闻记者知识版权两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在全媒体环境下推动网络平台法律建设,明确界定新闻记者的职业义务、基本权利。在法律条文制定中,应清晰地界定新闻记者的行为规范,消除权利和义务模糊的边界,使新闻记者角色定位转型有扎实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注重新闻记者的产品权益保护,立足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细化新闻版权相关法律条文,要求新闻产品使用和传播必须获得新闻创作者的授权,做好对新闻产品版权侵犯问题的法律惩治,维护新闻记者的知识产权,使新闻记者积极适应全媒体环境,完成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型升级。
2.注重媒介素养培训
媒介素养是指新闻记者面对多元化的媒体信息时所具备的信息甄别、选择、理解、评估、创造、思辨等综合能力。从传统媒体进入全媒体环境,媒介内容及载体不断创新,对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媒体应注重培育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构建可行的媒介素养培训方案。首先,提升新闻记者对媒介文化属性的认识。不同媒介在文化属性方面具有极大的差异性,需要新闻记者秉持辩证思维模式,认清网络文化与社会现实,始终保持对新闻事件的独立思考,并能在新闻采编与报道中表达独特观点。其次,提升新闻记者的信息分析和使用能力。全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冲击着社会公众的认知,对此,新闻记者需要做好信息甄别与使用,善于依托网络媒介传播新闻信息并引导社会公众,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最后,提升新闻记者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绿色健康网络环境建设要求新闻记者严于律己,严格把关新闻内容的传播,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传播真实新闻事件,面对侵权问题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共同塑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应明晰角色定位,适应媒介发展形势,推动自身角色转型,以提高新闻生产质量,发挥新闻记者这一职业角色的应有价值。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新闻记者自身转变角色意识,还要多维度推进保障机制建设,使新闻记者精准角色定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