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沟通“犯怵”,我该怎么办
2023-06-23张文华赵晓媛余佳佳
张文华 赵晓媛 余佳佳
和孩子的老师做好沟通,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怎么和老师交流才显得大方得体?话要怎么说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会给老师添麻烦?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父母。先别着急,让我们来听听老师们的真实想法吧。
我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每次需要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时,总有一种硬着头皮上战场的感觉,对话框里的文字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总担心哪句话说得不合适,冒犯了老师,影响到孩子。总之,一和老师交流我就犯怵!
最近,孩子座位的事情让我纠结不已。他从去年开始一直就坐在班里比较靠后的位置,我有些担心孩子被前排高个子的同学挡住看不清黑板,也担心这个距离是不是对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利,想让老师多关注一下孩子是否看得清黑板,又想让老师帮孩子调调座位。思前顾后,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怕老师觉得我这个家长太矫情。犹豫了许久,改了几次的信息终究也没发出去。怎么和老师沟通这样的事呢?真把我难倒了!
后来,又一件事让我犯了难。一天,我从孩子的铅笔盒里发现了一块墙皮,孩子说他旁边的墙皮裂开了一点点,他就抠掉了。看着铅笔盒里的墙皮,很多个问题席卷而来……破的那块墙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孩子抠墙皮是不是意味着上课没好好听讲?我该不该主动和老师说这个情况,并带着孩子给墙面做修补?拿出手机,我又开始习惯性地犯怵,不知道該怎么说,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沉默。
就这样,孩子上学后遇到的很多小事,我始终都不知道该如何和老师沟通。作为母亲,我又深知必须为自己的孩子负起教育责任,迈出这一步。和老师沟通难的问题,慢慢地成为了我的一块心病。
案例中的家长最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和班主任老师沟通。我可以感受到这位妈妈内心的焦灼不安、犹豫不决。其实家校沟通没有这位妈妈想象中那么难,我猜她是不是遇到了一位平时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比较严肃、严谨的班主任老师,所以才有了这么多的困惑。
就像老师无权选择学生一样,家长对班主任也是没有选择权的。不管班主任是什么性格的、多大年纪,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努力和老师做好沟通。但是,有效沟通却是一项技巧,需要我们学习和尝试。
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心愿。
家校沟通的基本原则
正视家校沟通—你和老师的沟通是基于信任吗?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顾虑:老师们平时工作繁忙,给老师发信息会不会打扰老师的正常教学?会不会给老师添麻烦?老师会不会反感我?
其实,家校沟通既是家长的必修课,也是班主任老师的内容之一。在相关规定中,“做好协调沟通工作”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职责,因此,做好家校沟通交流是班主任老师工作的重要一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遇到了问题,而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时,应该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这不是给老师添麻烦,而是基于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做出的第一反应,是明智的选择。所以,家长不必顾虑是否给老师添麻烦,不沟通导致的误解和问题的恶化,才可能是后期真正的“麻烦”。
但是,请家长朋友们牢记:和老师的沟通,信任是最基本的前提。任何有效和顺畅的沟通都是基于信任的前提开展的,基于信任的沟通也会让孩子在家校共育中得到良好的成长和更多的教育契机。而不信任、以指责批评为主的沟通,就很难实现真正沟通的目的了。曾有位家长在孩子回家后说自己在学校里被人打了,怒火中烧,一心想着为孩子讨回公道,给班主任连发了5条60秒的质问信息。但是,经过班主任的调查发现,他的孩子并不是被人打了,而是打篮球的时候不小心被人撞到了胳膊,由于事发在体育课上,学生没有跟班主任老师说,老师对此也并不知晓。这样的结果让班主任老师感到委屈,家长其实也感觉尴尬,这就是没能实现良好的家校沟通。
厘清沟通诉求—你联系老师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家长主动联系老师,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解决问题型”。这种类型的家长是联系老师最多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需要和老师了解情况,案例中的家长就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拉近关系型”。这种家长希望老师能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想和老师打得火热,而这种“火热”通常带着刻意,容易给老师带来困扰。
第三种是“了解情况型”。这种家长联系老师的缘由一般是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有一些问题希望得到解答。
第四种是“礼节沟通型”。这种沟通常见于节假日给老师的慰问信息、节日祝福等。这种类型的家长会觉得没事不要主动找老师,偶尔问候一下即可。
举例来说,小新妈妈是个热心的人,因为是全职妈妈,平常空余时间也多,所以她经常邀请孩子的老师周末逛街、吃饭等,想趁机拉近感情,让老师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可是老师每次都会礼貌地拒绝。小新妈妈就觉得自己那么热情地邀请老师,老师总是拒绝,是孩子不够优秀吗?还是老师瞧不起自己是全职妈妈?
小新妈妈和老师的沟通明显是属于“拉近关系型”,这种沟通会给老师带来“甜蜜的负担”,回复家长的邀请会占用老师的私人时间,也会让老师背负心理压力,拒绝别人的热情总是会耗费心力的。其实老师对小新妈妈并没有任何反感,只是想适当地保持距离,和与其他家长的关系一样即可。如果家长想表达自己对班主任老师工作的支持,那么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发自心底地尊重老师,就已经是最好的做法了。
“解决问题型”沟通需要方法
让语言表达更有礼貌
我们先来看两条消息:
消息1:“小明的手上有一块淤青,怎么回事?”
消息2:“张老师您好!我今天回家看到小明手上有一块淤青,听小明说他被同学欺负了,我担心孩子太小表述不是很清楚,所以想请您帮忙了解一下情况。谢谢您!”
这两条消息是不同家长处理同一问题的语言表达,相信大家看过后会感觉第一条信息的语言表达生硬,给老师的感觉是质问而不是询问。所有的沟通都应该基于礼貌,这是理性沟通和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和老师的沟通也不例外。“老师,您好!”“老师,您的时间是否方便?”这样看似简单的称呼和语气,不仅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也能为家校沟通营造一个理性柔和的语言环境。
描述信息要客观完整
在理性之余,家长在描述问题时的客观性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只听孩子一方面的陈述,就着急找老师对质,那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问题,简单问题会变成复杂问题。
另外,有些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时候会默认为班主任知道班里学生发生的一切,因此在描述问题的时候不会描述得那么完整,这是一个必须澄清的地方!虽然大多数班主任有着一双“慧眼”,但是这双“慧眼”无法像机器一样随时监控和记录班里发生的一切。
有一位家长在和老师发消息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张老师,我觉得孩子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为他的行为感到抱歉。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加强教育,请您放心!”
张老师看到这样的信息后一头雾水,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这位同学在老师批作业的时候在教室打闹,被班长提醒并警告,可是老师并不知晓此事。所以,沟通时客观、完整地描述才会让老师了解事情的全貌。
持续关注家校合作效果
家校合作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只靠一次沟通,持续关注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尤其在小学生的习惯培养、行为纠正等问题上,中间难免会出现反复甚至退化的情况,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正如《课堂生活》中所言:“教育进步的路径更像是蝴蝶的飞行轨迹,而不是子弹的路径。”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要持续关注,并向老师积极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这才是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真正意义。
家校沟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父母无法替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教会孩子正视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应该是家校合作的目的。孩子只有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力量。
● 信任老师的孩子更主动。
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越是喜欢老师、信任老师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越容易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也就更容易获得帮助。
要想孩子更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一起喜欢老师、信任老师。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要主动去找老师,老师也非常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同时,家长也可以多向孩子表达对老师的喜欢和认可,多和孩子说说老师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帮助孩子减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孩子更愿意主动地找老师寻求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让孩子明白,寻求帮助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态度。比如,除非是情况非常紧急,应该等老师下课了或者是老师有空闲时再去找老师;向老师寻求帮助时,态度要谦恭真诚,不能认为老师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而且礼貌用语不可少,要把“您”“请”“谢谢”“麻烦您”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同时,家长也需要教孩子学会清楚地表达事情的经过、自己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
● 模拟练习,熟能生巧。
寻求帮助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如果孩子还不敢向老师求助,有可能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练习和经验,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自信。这时家长就可以在家玩一些模拟小游戏,创设一些需要向老师求助的场景,和孩子一起进行向老师求助的模拟练习,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熟悉这种技能。
为了孩子,父母要学会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不再犯怵。父母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的态度,也能够影响孩子学会主动解决问题,以强大的内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丰富的沟通媒介,你会用吗?
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电话、短信、社交软件、面对面沟通等,不同的沟通方式各有优劣。我们需要视沟通内容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使用哪种沟通媒介。
● 重要且紧急
例如,孩子意外受伤、放学没有按时到家等情况,一定要使用最快捷的方式(例如打电话)第一时间与老师取得联系。语音通话可以传递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语气、态度、具体情况等,方便问题能得到更快的解决。
●一般重要或紧急
相比較而言,短信和微信上的文字沟通更适合一般重要或紧急的情况。比如,孩子在班级中的交友情况、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情况,可以通过社交软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进行长期沟通。
● 重要不紧急
如果事情升级为重要不紧急情况时,如孩子连续一个月不完成作业等情况,和老师的面对面沟通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面对面沟通会让沟通双方距离更近,也容易在短时间内对沟通内容有更深入的交流。有一些家长会顾虑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觉得自己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问题的要点,这时还可以利用书信方式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梳理和描述问题,也方便老师的阅读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