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探究
2023-06-22李璇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和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的两大主题。在国家提倡“积极老龄化”的今天,适老化景观设计对老年人和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适老化视角出发,探究通过景观设计提升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可行性,以优化其日常户外活动的体验感为目标,在研究老年人身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老年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种需求,再以需求为导向,得出适老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相关景观设计要点,并且从宏观角度探讨适老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
关键词:适老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3
室外公共空间是居住于城市中的老年人除自己的住宅外,活动时间最久的场所,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满足老年人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而适老化景观设计,一方面能夠为老年人创造宜居、宜养的活动与交往空间,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能够细化公共空间的功能,提高适老化在景观中的权重,使城市公共空间从全龄化向老年化过渡。
1 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多种需求
研究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是开展适老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前提。以需求为导向的适老化公共空间具有更明确的景观设计定位,能够更精准地为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日常室外活动根据剧烈程度可划分为静态活动和动态活动两类。静态活动有静坐、交流、晒太阳、冥想、棋牌等,动态活动有休闲活动、健身活动和康复运动等。其中休闲活动有散步、遛鸟或遛狗等,健身活动有操练器械、跳舞、跑步、球类运动等,康复运动有关节活动、肢体平衡、增强肌力等。根据活动的类型,适老化公共空间对空间距离、空间尺度和空间认知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1.1 空间距离与老年人便捷性需求
调研发现,受城市高密度、交通复杂和自身身体机能衰退的限制,老年人每天的活动半径较小,且偏好于在易到达、地面平坦、私密性较好的公共空间内活动。能够便捷到达、功能全面的公共空间是老年人最理想的活动空间。因老年人的视觉、听觉、体力与精神状态逐渐衰退,其活动空间基本以住宅为中心向周边公共空间扩散。老年人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的为宅域活动空间,通常距离住宅200米的空间是老年人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步行10分钟可到达的为住区活动空间,通常距离住宅500米,公共空间设计需要满足老年人几乎所有的活动需求。步行1000米以上的空间范围称为市域活动空间[1]。市域活动空间范围大、活动类型多元、公共空间数量多,适老化景观设计面临较大挑战,需根据具体的情况予以针对性考虑。因此,研究老年人日常活动半径对城市公共空间适老化景观设计至关重要。
1.2 空间尺度与老年人心理需求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或多或少会出现敏感、孤独等不良情绪,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渴望被关怀,对社交、安全感的需求更加强烈,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环境带来的心理感受。
首先,压缩交流空间的空间尺度能够拉近老年人之间的距离,提供满足老年人安全感需求的公共空间,如设计半封闭式凉亭、增加植物围合等[2]。其次,扩大活动空间能满足老年人聚众聊天、运动、跳广场舞等需求。再次,拓宽通行道路能够方便乘轮椅、拄拐杖的老人通行,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其他行人对老年人行走的干扰。
1.3 空间认知与老年人感官需求
人们对环境和功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眼、鼻、耳等感官的感受,再根据大脑分析获得信息。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觉、听觉等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灵敏。因此,在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可在老年人与景观互动中加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体验,通过植物的色彩搭配,增加鸟鸣、流水及音乐元素,种植具有不同香味的植物,以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等,满足老年人的感官需求。
2 适老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点
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感官方面的需求使景观在空间距离、空间尺度和空间认知方面的设计需要遵循舒适性、安全性、易识别性、交往性和景观空间多样性原则。
2.1 舒适性原则
公共空间应为城市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体验,通过搭建丰富而完善的活动空间、景观设施来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度。研究发现,舒适度较高的空间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空间的尺寸和构造契合人体工程学及心理学;二是空间的区域划分和路线规划合理,老年人移动的便捷程度较高,可引导老年人科学健康地开展活动;三是空间的不同功能与老年人的日常行为特征保持一致,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行动需求;四是空间能通过音乐等元素为老年人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丰富老年人的身心体验,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3]。根据舒适性原则,在景观设计时,需要完善多层次的休息设施与适老化设施。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创造出舒适的微气候。
2.1.1 完善休息与社交空间的设施
座椅是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进行静态活动的重要载体。老年人腿脚不便、体力较差,尽可能多设置座椅能够保障公共空间的舒适性。此外,座椅的稳定性、材质、尺寸、色彩、造型等需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1.2 创造舒适的微气候
公共空间需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因此,在广场、花园区域需要保证光照充足,在座椅区域种植可以遮阳的植物。亭、廊等可以设计为阳光房或视线良好的半封闭空间,同时设置具有区域划分效用但无明显边界的绿植丛,为老年人遮挡风沙。
2.2 安全性原则
一个完整的空间主要由建筑设施、风景园林及道路系统三部分构成,不论哪个部分,安全性始终是适老化设计考虑的第一要素。
2.2.1 提升通行的安全性
老人步行缓慢,大多需要借助轮椅或者拐杖行进至公共空间。设计老年人专用通行路线对老年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区分其他年龄段群体与老年群体各自的活动轨迹,避免相互干扰,还能够有效避免老年人在通行时因拄拐、坐轮椅或行动缓慢被意外碰撞。
2.2.2 缩小公共空间的地面高差
在空间中创造微地形是丰富园林景观层次的一种设计手法。但对适老化景观来说,微地形的存在可能会提高老年人行走的困难程度,特别是地台、楼梯等的设置还会使老年人感到危险。所以,在适老化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地面高差。
2.2.3 增加路人可观测视线
老年人有突发脑出血、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可能性,为避免突发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需要在为老年人创造较为封闭空间的同时,保留路人能够观察到空间内部老年人状态的视景线,并规划方便救治的路线。
2.3 易识别性原则
2.3.1 设置识别性强的设施
在公共空间各个区域设置识别性强的设施,使老年人能够轻易辨识所处位置、目的地所在方向和路线,从而快速到达目的地[4]。例如,可以在垃圾桶、地面铺装及景观小品上使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设置地标、路标和公共区域中央标识物等。
2.3.2 园路的线性简单
要尽可能为老年人设计回环性好的动线,如采用连续弧形或U形路線。避免设计复杂的、过于曲折的路线或需要选择方向的分岔路口,还要避免设置通往空间死角的路径。
2.4 交往性原则
研究表明,老年人有较强的被关注的需求,但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孙平时忙于工作或学业,难以兼顾老年人的这一需求。很多老年人渴望与同龄人或邻里保持友好和谐的交往,与对方分享家常、互相帮助、切磋技艺等。因此,适老化在交往空间的应用,对老年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景观设计时,可以设置交往空间专区,供老年人开展阅读、唱歌、户外就餐等社交活动;也可以设置雅致文艺的品茶休憩区,给老年人提供深度交流的场地;还可以设置象棋围棋等户外棋牌区,帮助老年人发展兴趣爱好,以此满足老年人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2.5 景观空间多样性原则
老年人退休前职业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生活经历与文化背景截然不同,决定了其年老后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特别是随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与偏好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打造多样性的空间、设置多元化功能能够让绝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公共空间带来的生活乐趣[5]。如为喜爱耕种或有园艺爱好的老年人设置怡乐生产区,为有疗愈需求的老人设置康复训练区、植物疗养区和康养益智区,为经常健身锻炼的老人设置运动区等。
3 适老化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通过归纳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精神需求,以及分析适老化视角下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与景观设计要点,笔者从休闲、运动、疗愈、康复训练四个方面出发,提出适老化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策略,将公共空间定位于老年人轻运动、老年康复运动训练、怡乐生产、植物疗养、康养益智和休闲交流六个方面,以保证老年人在城市中享受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
3.1 老年人轻运动区
老年人轻运动区是专门给城市老年人打造的运动场所。在轻运动区里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能满足不同老年人的运动需求。首先,设置适合健康老人跑步的环形跑道,为需要疗愈的老人提供康复性慢跑、训练性障碍跑和健体性跑步等场地。其次,可设置较为私密的健身区,以满足老年人专心健身的需求。再次,可设计供老年人攀爬的缓坡山丘,高度为5~9米。缓坡山丘上设置楼梯辅以扶手,形成一个老年攀爬装置,山丘内部中空,形成一处遮风避雨的半室外空间,设置专供老年人使用的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使用可以保护老年人关节、防滑的专用铺装,尽可能避免各种安全隐患。此外,运动空间还需增加休息座椅,装置照明灯,设置无障碍坡道等。
3.2 老年康复运动训练区
老年康复运动训练区的设计可参考日本“安全有障碍”的康养训练理论,即在保障老年人安全的前提下,制造障碍让老年人去克服,从而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日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其梦之湖日间照料中心的“富士山”攀登楼梯中,获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为了实现老年人康复训练的多样化,康复训练步道与康复训练器材也必不可少。
3.3 老年怡乐生产区
怡乐生产区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培养种植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还能够加强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增强老年人的体质。怡乐生产区需打造种植区域、种植池等供老年人种植农作物。可设置不同高度的种植池,为坐轮椅的老人亲自打理种植的作物提供便利。与此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在这一区域互相交流种植经验和耕种知识,增进邻里关系。
3.4 植物疗养区
植物具有缓解情绪、增强免疫力、辅助医学治疗等功效。首先,可以利用药用保健性植物组成植物群落,如黄连木、丁香、金银花、杜仲、连翘等。老年人长期吸入植物香气,有利于安神静心、提神醒脑。其次,释放香味的植物,如桂花、栀子、玉兰等,可以激活老年人的嗅觉,使其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最后,观花观果植物,如石榴、西府海棠等,可以激活老年人的视觉和触觉。
3.5 康养益智区
康养益智区是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静态活动区,可设置在距离住宅200米范围内的公共空间内。在康养益智区内可放置大量可供休息的座椅,摆放分指板、手指阶梯、圆木插板、上螺母等训练器材。这一方面能够预防老年人手指僵化,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老年人大脑活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3.6 休闲交流区
休闲活动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休憩、观赏、娱乐等场所,方便老年人开展静坐、交流、晒太阳、散步、遛宠物等活动。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活动圈层,这要求适老化公共空间满足多圈层设计。根据圈层空间大小、私密程度的不同,创造出彼此相互连接又互不干扰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圈层老人的使用需求。此外,氛围的营造也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景观智能化设备在林间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6]。
4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逐步从全龄化向老龄化过渡。文章从适老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服务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拓展适老、宜老空间设计的新思路,发掘出更贴合老年人需求的景观设计形式,给予其更强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舒适感。
参考文献:
[1] 王娟.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康复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9:8.
[2] 钱梓蓉.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景观设计研究:以启东市健康城为例[D].常州:常州大学,2022:11-47.
[3] 毛永青,陈桑瑶,战胜男.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景观设计研究[J].规划设计,2022(10):118-122.
[4] 郭丽萍,丛焘.城市发展中公共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2020(6):70-71.
[5] 龚文晔,白飚.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以郑州21社区为例[J].住宅科技,2009(9):32.
[6] 吴岩.重庆城市社区适老公共空间环境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7.
作者简介:李璇(1984—),女,山东邹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