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非遗”音乐社团的发展可行性分析
2023-06-22吕淼穆元炜王辰
吕淼 穆元炜 王辰
摘要:小学音乐社团作为音乐课堂的延伸,近年来受到各地中小学的青睐。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挫琴打造成了校园文化品牌,文章以山东省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挫琴社团的课程编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各地区中小学校本土音乐课程的建设和“非遗”音乐的传承提供思路。
关键词:挫琴;音乐社团;“非遺”音乐;小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1-0-03
青州挫琴是流传在青州、寿光、广饶、临淄一带的一种形制奇特而古老的乐器,目前独存于青州,形似农村汲水用的辘轳头的一半。民间素有“挫琴即筑”之说。挫琴琴体呈“正半管状”,配以丝弦,用高粱秸秆弹拉[1]。清末民国后,挫琴一度失传。20世纪50年代初,挫琴在青州被复原。2009年,青州挫琴被评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市实验小学位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古城核心区,自2015年起,学校邀请挫琴艺术家举办讲座,师生开始接触挫琴艺术。2017年,青州市实验小学率先成立了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并且入选首批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为青州市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的教育价值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的成立,对青州市实验小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学生艺术审美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特殊作用,更对发扬青州本土优秀音乐文化和传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
1.1 促进学校美育的开展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的建立,对青州市小学音乐教育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第一,极大地促进了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打造了一种富有区域特色的本土民族音乐课程,拓展了教学形式,实现了青州市小学音乐教育将本土音乐与学校音乐课程有机结合。第二,挫琴社团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求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新途径。第三,挫琴社团的建立迎合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增强了校园文化的互动性和渗透性,有利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与其他教学课程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育目的[2]。
1.2 传承本土传统音乐文化
挫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战国策·齐策》中就有记载,但因战乱等问题而一度失传,时隔多年在青州被重塑,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浓郁的民族风范和地域特色。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的成立,不仅是对传统乐器挫琴的传承,还是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阶段,社团将流传已久的挫琴曲集与青州民歌编写成册,教授学生用挫琴演奏,以表演的形式时常组织学生在青州名胜古迹进行演奏,带领社团的学生们走出青州、走向全省,让山东省各地的中小学生听到了千年琴音,使“非遗”琴声响彻古今。
2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挫琴社团已具备固定的开展模式和展示形式,并探索出了一套合适的独特教学方式,编写了挫琴教学专用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
2.1 挫琴社团的基本情况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原本作为学校延时服务面向学生开放,后来随着不断挖掘师资潜力、拓展社团延时服务的深度和宽度,挫琴社团逐渐形成规模、发展壮大。教授课程的教师主要为本校的音乐教师,目前挫琴社团的固定教师为2人,即岳忠辉、崔玲两位音乐教师,平时偶有其他音乐学科教师轮值参与社团教学工作。学校还专门聘请民间挫琴演奏家作为外聘教师间断授课,例如青州市民间挫琴表演艺术家赵兴堂、马淑芬等。教学方式为民间挫琴演奏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后,以“传帮带”的形式教授给社团学生。此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到“非遗”传习坊进行体验学习。社团面向小学所有年级的学生招新,按教学工作规划安排,社团成员保持在40人左右,主要由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组成,课时为45分钟,每周二、周四(除寒暑假与法定节假日外)16:40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
2.2 挫琴社团的教学方式与特点
据调查了解(见图1),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建立初期,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了现场体验,按照学生的兴趣挑选了部分具备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学生组建了挫琴社团。挫琴社团演奏时采用“定弦定音”,每一根弦是什么音都标注于琴尾处,一目了然,以便学生快速掌握。
社团授课方式与音乐课类似,教师课前会将提前准备好的乐曲呈现在黑板上,正式上课后会先带领学生进行基本练习曲训练,然后进行唱谱练习,练习中会加入重难点节奏讲解,唱谱熟练后教师首先会给学生范奏全曲,让学生感受乐曲演奏情感及演奏技巧,演奏完成后分解歌曲重难点进行逐一讲解,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句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指导,可以完整演奏后进行齐奏排演,在齐奏过程中逐渐完善歌曲演奏细节、解决特殊演奏问题。授课内容一般是学校编印的挫琴曲谱,偶尔穿插一些青州民间小调和地方民歌。
小学生的演奏水平具有差异性,演奏技巧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挫琴的音域受限(只能弹奏D大调和A大调),所以教师一般选用难度适中、音域适中的曲子进行演练,针对个别同学的演奏问题在排练完毕后进行单独辅导。在正常教学秩序下教师逐渐提高曲目难度,分段分解教学,常奏乐曲有《茉莉花》《喜洋洋》《映山红》等曲目。正常教学情况下,学生一个学期可以学完7~8首曲子,至多20首。学校还编写了《青州市实验小学非遗特色课程实施纲要》等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社团教师对挫琴的琴弓进行了改良,用二胡的马尾代替了高粱秸秆,提升了挫琴的音色,获得了挫琴演奏家的一致好评。在课余时间,社团的负责教师会经常带领学生到偶园古街进行展演,增强学生的演出经验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出水平和自信心,同时可以向游客展示“非遗”,为将“非遗”挫琴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
2.3 挫琴社团的成果展示
挫琴既是弹拨乐器,又是拉弦乐器,如今以拉奏为主,在演奏上借用了“轧筝”的技术,操作简单,拥有固定音高、明显音区,演奏时极易上手,学习难度较低,演奏形式以齐奏为主。
在准备演出活动或者大型赛事时,社团教师会通过微信等平台让学生上传闲暇时间的练习视频,以便在线上进行实时指导,偶尔会在线下征得社团成员同意后,在周末无偿进行辅导。在社团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社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在潍坊市首届“春之韵”校园艺术节比赛中挫琴表演《茉莉花》荣获二等奖,应邀参加教育部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入选首批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等。
3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与途径
3.1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挫琴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发展动力不断被削弱。针对此现状,本文从社团建设的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3.1.1 外部因素
(1)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社团稳定性较弱。挫琴社团的主要成员来自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中年级学生,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其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高于低年级学生,课业压力低于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使他们在社团排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这些学生经过1~2年的培训后,演奏技法刚刚成熟,就面临“小升初”的升学考试,学习任务变重,社团排练的参与度降低,只能重新进行选拔培养,教师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2)家长支持程度不同,社团活动缺乏外界重视。社团的发展与家长的支持息息相关,部分学生家长认为挫琴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但是一部分家长保持中立态度,认为稍加参与即可,还是要以学业为重,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没必要参与社团活动,纯属浪费精力。根据笔者对问卷调查的初步统计,家长的意愿情况大致如下:大部分家长对学生参加挫琴社团表示支持,有22%的家长持中立态度,有15%的家长持反对态度。小学生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群,他们的行为都需要监护人的允许,所以父母的支持与否对社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社团运行成本高。学校组织发展乐器社团的费用较多支出在乐器的购买与维护上,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购置挫琴及维修的费用和外聘专家指导的费用都是不小的数目。通过访谈调查可知,由于缺乏课外活动组织经费,分配给社团建设的专项经费更少,而一把普通挫琴的价格为800~1500元,价格不同的挫琴配置不同,配置不同的挫琴音域不同,少至一个八度,多至两个八度。挫琴由于属于稀有乐器,市面上流通性弱,没有专门的生产厂家,都是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普遍较高。
3.1.2 內部因素
(1)师资分配随意性大,缺乏专职教师。第一,挫琴社团的指导教师大部分是本校音乐教师,但音乐教师要负责日常教学,精力有限,因此对挫琴社团教学活动的重视度不高。第二,社团的音乐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后,就进行社团教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2)缺乏评价奖惩机制,欠缺固定考核流程。一个团体或者队伍的好坏,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关系重大,据相关教师反映,挫琴社团的排练效果很不稳定,学生刚进入社团时具有很高的积极性,而后积极性逐渐降低,只能依靠社团教师的管理手段维持教学秩序,训练效率也逐渐降低。社团缺乏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管理模式不成熟[3]。
(3)社团成员水平差异大,演出一般需要专业学生。经过与社团负责教师交谈得知,社团成员由于乐感和能力的差异性,演奏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达到成熟的演出标准,所以一般只让他们参加小型演出,参加大型赛事时,学校会尽可能地选拔学过古筝且乐感不错的高年级学生进行集训,代表学校参赛。
3.2 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发展的途径
3.2.1 不断提高社团教师专业水平,吸收优秀挫琴演奏家任教授课
只有不断提高挫琴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奏质量,社团才能不断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活动专业性的保障,学校应重视社团师资建设。
3.2.2 申请多项教育资金支持,提高社团建设资金占比
后勤保障工作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应积极筹措专项经费,社团教师与学生不用为经费犯愁,自然而然就可以安心进行训练,社团活动的开展难度也会降低,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2.3 加强社团文化宣传,提高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度
学校在组织挫琴社团日常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将挫琴文化融入日常授课,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魅力,对挫琴学习产生向往,并积极寻求实践平台和展示机会,提高各界对挫琴社团的认可度,将挫琴社团打造成校园文化品牌。
3.2.4 健全评价与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和机制的完善是保证社团持续发展的压舱石,训练得好必须表扬,训练得不好就要找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不足,及时改进。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考核,采用淘汰制,让社团成员始终保持竞争意识,才能打造一流社团。
4 结语
音乐社团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的调查研究,论述了青州市实验小学挫琴社团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的重要作用。希望本调查研究可以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力元.青州挫琴:用高粱秆演奏的“活化石”乐器[EB/OL].新华网,http://m.xinhuanet.com/2020-10/21/c_1126637417.htm,2020-10-22.
[2] 韩蕊.太原市八一小学音乐社团活动发展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7-10.
[3] 王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26-28.
作者简介:吕淼(1978—),男,江苏宜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法。
穆元炜(1998—),男,山东青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王辰(200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