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TAT、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3-06-22屈晓东位冒冒孙静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凝血酶收缩压高血压

屈晓东,位冒冒,孙静美

(安阳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河南 安阳 455000)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女性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临床特征。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全身多脏器受累,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临床症状,对母婴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研究[1]指出,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二孩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妊娠高血压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是新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妊娠高血压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认为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症免疫过度激活、子宫-胎盘结构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也有研究[2]认为,妊娠高血压的发病与凝血功能变化有关,凝血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可促进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目前较少见关于妊娠高血压与其凝血功能关系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妊娠高血压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中关于妊娠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3]。②单胎妊娠。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纳入前存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②合并肝脏、肾脏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将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纳入99例同年龄段正常妊娠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4~38(28.85±2.12)岁,孕周25~35(29.59±1.20)周;对照组年龄25~40(28.92±2.37)岁;孕周24~34(29.47±1.28)周。根据妊娠结局差异,将妊娠结局良好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A组(n=42),将不良妊娠结局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B组(n=57),其中A组患者年龄26~38(29.17±1.95)岁;孕周25~35(29.69±1.24)周;收缩压141~160(149.52±4.38)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2~111(99.55±3.54)mmHg。B组年龄24~38(28.61±2.22)岁;孕周25~35(29.51±1.18)周,收缩压140~159(148.72±3.79)mmHg,舒张压91~110(99.23±3.68)mmHg。不良妊娠结局:早产15例,产后出血9例,胎儿宫内窘迫13例,胎儿宫内生长缓慢14例,新生儿窒息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年龄(t=0.290,P=0.827)、孕周(t=0.681,P=0.4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B组患者年龄(t=1.886,P=0.061)、孕周(t=1.046,P=0.297)、收缩压(t=1.374,P=0.171)、舒张压(t=0.624,P=0.5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置入真空抗凝管中,高速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离心速度为3 500 r·min-1,置入-70 ℃环境保存。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沃芬公司,型号:ACL-TOP700)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凝固法,TA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D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检测步骤严格遵循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相关步骤。

1.2.2 观察指标 ①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A、B组凝血四项(PT、TT、APTT、FIB)、TAT、D-D水平差异。②分析凝血四项、TAT、D-D与孕妇妊娠高血压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③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四项、TAT、D-D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统计曲线下面积(AUC)、置信区间(95%CI)、敏感度、特异度、截断值。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凝血四项、TAT、D-D水平比较 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TAT、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凝血四项、TAT、D-D水平比较

2.2 A、B组患者凝血四项、TAT、D-D水平比较 A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B组,FIB、TAT、D-D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组和B组患者凝血四项、TAT、D-D水平比较

表3 妊娠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凝血四项、TAT、D-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表4 妊娠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与凝血四项、TAT、D-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3 妊娠期血压水平与凝血四项、TAT、D-D的相关性分析 PT、TT、APTT与娠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性(P<0.05);FIB、TAT、D-D与娠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3-4。

2.4 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与凝血四项、TAT、D-D的相关性分析 PT、TT、APTT与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性(P<0.05);FIB、TAT、D-D与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与凝血四项、TAT、D-D的相关性分析

2.5 预测效能比较 PT、TT、APTT、FIB、TAT、D-D预测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是0.664、0.688、0.691、0.666、0.704、0.681,截断值为≤11.48 s、≤16.48 s、≤27.49 s、>4.50 g·L-1、>16.50 μg·L-1、>0.58 mg·L-1。见图1、表6。

图1 凝血四项、TAT、D-D预测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

表6 ROC曲线参数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发病后,升压系统及降压系统平衡失调,血管壁对部分升压物质反应性增强,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4],同时小动脉痉挛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外周阻力增加,加剧血压升高。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也导致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5],这对机体凝血功能与抗凝血功能、纤溶系统与抗纤溶系统的动脉平衡造成负面影响,表现为凝血功能异常。目前临床对于凝血功能的检测中,凝血四项是广泛应用的指标之一。其中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可用于监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凝情况[6],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凝血酶活性密切相关。此外,TAT具备调节凝血功能的作用[7],可反应凝血酶与抗凝血酶的动态消耗情况。而D-D可反应凝血酶含量及纤溶活性[8],同时也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一种重要血液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则提示可能出现凝血及纤溶亢进的病理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IB、TAT、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PT、TT、APTT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呈负相关性;FIB、TAT、D-D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呈正相关性,考虑其原理认为,可能是由于妊娠期女性为加速子宫内膜修复、防止大出血、保护胎儿及孕妇,机体本身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当出现妊娠高血压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易导致机体出现过度的高凝状态[9],从而引发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有研究[10]认为,凝血功能异常会升高不良妊娠结局出现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B组,FIB、TAT、D-D水平均低于B组,且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PT、TT、APTT水平与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性;FIB、TAT、D-D水平与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究其原因认为,妊娠高血压患者过度的高凝状态,易对胎盘血流造成负面影响[11],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甚至缺氧;同时易促使微血栓形成,微血栓易导致远端血管缺血性坏死、血管硬化而破裂出血,甚至病情严重者出现胎盘早剥[12],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PT、TT、APTT、FIB、TAT、D-D水平均可对不良妊娠结局作出可靠预测,AUC均显著高于参考线,其中TT、APTT、FIB、D-D预测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特异度较高而缺乏敏感度,FIB、PT则敏感度偏高而缺乏特异度,在超出截断值时,提示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较大,需及时应用如阿司匹林、肝素等抗凝治疗,减轻过度高凝状态,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及TAT、D-D水平变化与妊娠高血压发生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在妊娠高血压早期诊断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凝血酶收缩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